文/东逸居士
以前我们聊过吸血鬼传奇、女巫和弗兰肯斯坦。关于狼人,虽然说历史上确实过存在,但相关的资料很少,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内容。
“狼人”可以说是与吸血鬼齐名的怪物,虽然说在民间传说中的人气很旺,但在历史上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少。它不像吸血鬼,我们可以直接例出处弗拉德、伊丽莎白、德吉雷这三个有名的大咖。狼人在历史出现的事迹很少,也没有可以对应的名人。
作为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狼人这种怪物平时从外表看与常人并无不同,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其实,这样的神话传说并不稀奇,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里都有关于人变为野兽的神话传说,比如说亚洲有狐仙,非洲有狮人,秘鲁有豹人,印度有虎妖等等。
但凡对早期人类产生过巨大威胁的野兽,都变成过“人”的形态。而欧洲人对于“狼”有着特别的恐惧,这种恐惧起源于北欧和东欧的一些民间传说,在这些地方,狼被视为致命的野兽,尤其对于穷苦百姓来说。
狼人最早被定义为没有信仰东正教或者是被开除教籍的人,他们在死去后尸体不会腐烂,他们葬身的土地没有受过祈祷祝福,他们之所以能从自己的坟墓中走出来,就是为了寻找生前所“遗失”的东西。
后来,这个民间传说传到了英国。对神秘学颇有研究的英王詹姆斯一世对此十分感兴趣,在十六世纪发表的《恶魔研究》一文中提到,显灵的不是死者的灵魂,而是变成死者摸样的魔鬼,僵尸就被认为是魔鬼的帮凶。这也就开始正式将这类生物定性为“黑暗生物”。
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医学开始飞速发展,特别是对于精神类药物的研究中,医生们发现了一种叫做“狼化妄想症”的病例。这病的特点是患者会幻想自己是野兽,带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并且会模仿野兽的本能及习性,这就是“狼人”真正的成因。
“狼化妄想症”不是一般的精神病,它有一个诱因,是一种叫做洋金花的植物所引起的。这个植物具有强烈的麻醉和致幻的作用。但在古代欧洲,它一直被运用于医疗药品之中,属于十分常见的药引。
当然,在这之前,大众并不知道洋金花会是“狼人化”的罪魁祸首。但在一些记录中,多少可以看出洋金花能诱发“狼化妄想症”。在大英博物馆的档案中,有记载着这样一个案例:公元1216年10月19日,英格兰国王约翰·雷克兰被一名僧侣下毒,最后变成了死而复生变成了“狼人”在森林中游走。
据后来的推测,这起事件应该是一个宫廷阴谋。僧侣使用含有洋金花成分的药剂麻醉了国王,对外宣称“国王已死”。最后国王在林中墓地苏醒之后因为药物的致幻作用产生了“狼化妄想症”。
从1520年到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狼化妄想症”患者存在于明确记载的就有数万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法国,以及东欧的塞尔维亚、波希米亚和匈牙利,而那些地方也正是洋金花被运用最广的区域。
因为“狼化妄想症”发作时会产生极强的暴力倾向,在肾上腺激增的同时,产生极大的破坏力,想要制服这些病患绝非易事,所以,教廷也采取了十分极端的手法,的罗马宗教裁判所也把这些患者列入了“异教徒”之列。
在教会的官方的施压之下,成千上万人被屈打成招承认自己的罪行,这些“罪人”认罪后通常会被判处火刑。在十六世纪,仅在法国就大约有三万人被认定为狼人而上了火刑柱。
当时的教廷认为为狼人很容易辨认,它们的眉毛连在一起、手掌多毛,以及它们的个性都非常孤僻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欧洲社会中相貌异常的遗传病患者、对阳光特别敏感的白化症病人和一些迷失的、被抛弃的野孩子都成了教会残暴政策的牺牲品。
这些迷信在教廷的传播之下愈演愈烈,到了十七世纪末期,教廷的影响力开始减弱,关于狼人的种种传闻也开始趋向于平淡。在这个时候,也有一部分罪犯,他们假借“狼人”的名义四处行凶,一时间谣言又起,弄得人心惶惶。
到了二十世纪,那些古老的欧洲迷信早已成为了过去式。但奇幻文学发展,把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再次唤醒,各种神怪类小说夹杂着现代科技的外壳纷纷出炉。勃拉姆斯托克、爱伦坡、马丽.雪莱这些文坛巨匠将那些骇人的传说编辑成了新的故事。
但狼人这一主题因为没有专属的出处,比起吸血鬼、人造人更难以编写。直到1933年的一本名为《巴黎狼人》的小说由盖尔·恩多莱撰写完成,一时成为了坊间热门的谈资。至此,狼人找回了久违的“归属”。当然,在传说之初,谁曾想到狼人,只不过是个“吃错药的病人”,仅仅靠着一枝花才会如此“凶强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