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北碚那条人文都市游线路,重点是传说了近百年的那个“鬼屋”

探寻北碚那条人文都市游线路,重点是传说了近百年的那个“鬼屋”

首页模拟经营鬼屋计划更新时间:2024-05-11

六月四日,重庆那个聚集了几千名文保、老街、古镇、古村落爱好者及专家学者的著名“重庆老街群”的部分群员们,又到北碚进行了一个小环线的探寻活动,即该社团热度最高的“扫街”。

“扫街”,就是群员通过实地走访、探寻、拍摄那些重庆的历史人文古迹,记录、传播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成就,从而让更多的新老重庆人了解重庆、热爱重庆。

这天一早,四十多位来自主城各区的群员从不同方向聚集到北碚522公交站,公交站的工作人员看到这条线路突然冒出这么多陌生面孔,心中充满了问号:勒是要爪子?啷个嫩个多人?看来要安排个大车才行。

事实证明,那条上西山坪的路,跑一辆大公交车,确实有点考验驾驶员——不仅仅是公交车驾驶员,狭窄的弯道错车时,碰到对方一个新手司机,大家都够呛!

好了,闲话少说,好在这个时间段跑这条线路的没啥外地司机,大家终于顺利地来到第一个探访点——禅岩寺。

如果不是有人带队,估计一般人都看不到“寺”在哪里!

因为这座曾经在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寺”,现在只留下了六七座舍利塔、一些巨大的柱础以及古井和被损毁后留下的条石。

从这些残留物的尺寸可以想象得到当年这个寺庙的规模与气派。

关于禅岩寺更多的图片与介绍留到以后单独再写一篇,因为这次扫街的内容不少,先拉一条主线再说。

离开禅岩寺,原计划就是原路返回到白家洋房子(鬼屋)。但这次扫街的“带头大姐”,我们“外在与内涵并存”的雨如烟美女为了让大家不走回头路,决定友情赠送著名的“张飞古道”!

在前往张飞古道途中,又经过了摄影人经常前往的嘉陵江温塘峡画廊拍摄点。

北碚的张飞古道十分有名,虽然老高以前也写过张飞古道以及它下面的“野温泉”,但这次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这些掩映在密林里的拱桥、石墙,你是否又可以来给他们编一个久远的凄美故事?

不,老高决定告诉你们,这是人家这里以前的一家国企煤矿为职工修建的游园!嗯,以前的国企就像一个小社会。

这次与张飞古道接触,只是“路过”,没有过多的探寻驻留。

沿途发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对张飞古道沿途的道路、栏杆、座椅、桥梁等相关设施进行新建、改造。

看来北碚这些已经名声在外的景区景点今后会更加吸引周边的市民前往。

离开张飞古道在大沱口社区回到我们来时的主公路上,往返程方向步行不久,久来到川仪厂。在川仪厂大门旁边是他们的家属区,从这里进去,就是此次扫街线路的亮点——鬼屋!

“鬼屋”的正式称呼应该叫白家洋房子,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卢作孚修建来送给他的好友、庚子赔款委员白敦容居住养病的。

该建筑为中西合璧,不光是建筑外观还是室内装饰都精致有加,再加上其所处位置背靠密林面朝温塘峡,不仅观景效果极佳,并且本身也成了温塘峡的一道绝佳风景。

可惜的是,白家主人在这个众人艳羡的洋楼里只居住了一年的光景便离世了。其夫人是位白人洋妞,据说她将自己的丈夫葬于屋内,每到夜深人静思念故人时,便忍不住掩面哭泣,于是便有了最早的“白面人夜泣”传说。

到三四十年代,中国第一部恐怖片《夜半歌声》在此选景拍摄后,更是将这里的恐怖气氛推向了高潮!

后来白家洋房子又有了“富家小姐与穷学生双双殉情”的凄美爱情传说,以及六七十年代拆楼人砸墙砸出血浆且被烟囱当场砸死的离奇故事。总之,围绕着这栋“鬼屋”的各种恐怖传说持续了近百年。

当然,对于这些传说,那肯定是“信则灵”的事情。

早在四十年代,林语堂携其家人乘船游览温塘峡时,向导给他讲述了白家洋房子那些灵异故事,没想到连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都对这些“鬼故事”嗤之以鼻。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川仪厂有不少职工都还在此洋楼居住过,但他们都说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异样。

但是,这次“老街群”几十号人在大白天探寻鬼楼时,却不停地听到美女们的各种尖叫声:

“啊,又来了,又来了,打死你!”

“看你跑,啪~~,啊,好多血!”

“算了,我先跑了,太恐怖了,我遭咬惨了,呜呜呜呜........”

“后面的先不要进去,我这里有驱蚊药,先喷点!”

“格老子的,勒些蚊子饿了恁个久,今天怕是要饱餐一顿了哈!”

哦,嗯,呃,看来“鬼楼”蚊子的战斗力是有点恐怖啊!

后面要去的朋友们,这下你们这道该怎么办了噻?

其实,探寻这种老房子,对于老街群的群友来说算是家常便饭了。说实话,老高还一直想约一两位身材姣好的美女去拍“鬼片”呢!

下面这张照片是老高十几年前发表在《数码摄影》杂志上的,现在这条小巷、高墙早已被现代高楼替代了。顺便说一下,这个照片是一次性拍的,那些“二通二通”的就不要再纠结什么合成之类的了。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离开鬼屋继续前行(不愿走路的可以坐公交车,也不远),在北碚的东阳镇我们将探寻好几个文物点。

根据行进线路,第一个看到的是建于清代的明心桥。这座桥梁长近八十米,宽七米多,在古桥中它的体量算是较大的。

由于年代久远,当地政府已经让它退休,不再担负通行的责任,也就是说,它目前只是一座供人欣赏的文物。

这座古桥在建设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但这里老高想说的是现实。

我们在现场看到,这座古桥的桥面刚刚完成了修复改造,不过看着这满砌的青石栏杆,怎么也不像一座古桥。

这就是目前民间文物修缮经常出现的问题——把真东西搞成了更像仿古、复建的假文物!

在东阳镇的夏坝,穿过一条小巷,我们来到潜庐。由于原建筑在82年的大洪水中被冲毁,所以现在复建的建筑只保留了当年四合院的格局和大门样式。

当年,潜庐的业主是当地的开明仕绅刘少隆,为了支援抗战,他将这幢房子捐献给了复旦大学。1940年秋,潜庐住进了一位50来岁的教授,他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的第一个翻译者陈望道先生。

陈望道在复旦大学,先是任文学院院长,后又任新闻系主任。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他开办了复新新闻社,自己任社长。他还募集资金修建了中国高校的第一座新闻馆。在陈望道先生的努力下,当时复旦新闻系的知名度极高。

东阳镇还有一处著名的文物点,那就是复旦大学旧址。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自上海西迁,师生辗转五千里,于1938年2月择址于重庆北碚东阳镇夏坝,设有五院二十二系及两个专修科,师生2400余人。

1946年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留渝校友在此创办私立相辉文法学院至解放。

这些复旦的高材生为啥女的漂亮男的帅气呢,真是内外兼修啊!

这些现在还在使用的平房是当年教师、学生的宿舍。

在复旦大学旧址登辉堂右后侧,有一个修葺完整的寒冰墓,墓主人是时任复旦大学教务长、法学院院长的孙寒冰教授。1937年他创办我国第一期《文摘》杂志,并在其中刊登了斯诺写的《*传》,最早向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公开介绍这本书。

1940年5月27日,在日机轰炸北碚时,6位复旦师生遇难,寒冰教授也不幸罹难身亡,时年37岁。1987年底,北碚区人民政府将寒冰教授墓从夏坝后山迁至此地,并新建墓园。

参观完寒冰墓,已快中午一点了。群友们决定在小镇餐馆用餐休息一下,因为后面还有几个探寻点。

小镇上一下来了这么多外人,一家餐馆还接待不了,哈哈哈,大家只好三五成群分头用餐,这样虽然提高了用餐效率,但少了一份其乐融融的交流氛围。

用餐完毕,快下午两点了,此时的天空已是艳阳高照,气温也急剧上升。但大家的兴趣还是极高,因为后面还有更精彩的东西等着大家。

午餐后前往的第一个文物点是北碚最老的古桥——登瀛桥。

该桥桥长80米,宽6.5米,高16米,属于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秋,由当地富绅秦登瀛主持募捐,修建了这座石拱桥,故名登瀛桥。

还好,这座古桥还没像明心桥那样被不伦不类地“修复”,看起来就是“古桥”的范儿!

北碚东阳文星阁是这次扫街线路中见到装饰最为精美,结构最为精巧的文物。它位于东阳镇朱家沱麻柳村74号附近(说实话,这个地址一般人也找不到,大方向就是在废弃的北碚玻璃厂那边),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

从现场来看,占地10平米左右的字库塔掩映在几颗高大的黄桷树中,塔与树似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引来扫街的同学发出“是先有树还是先有塔”的疑问。

老高认为肯定是先有塔,建好塔之后再在旁边种植的黄桷树。大家都知道,在重庆黄桷树的生长速度很快,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难以合围的大树。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字库塔塔体为七层六边形密檐式仿楼阁塔剎,塔高八米,檐饰脊背、瓦垄等形状。底层洞口为古人用来焚烧字纸之处,借此表达“敬惜字纸”之意。横额有“惜字藏”,故名“字藏塔”(也叫字库塔)。

老高几年前在万州的罗田古镇也见过一座字库塔,但和北碚的这个相比,无论是体积还是制作的精美程度都相差很远。东阳字库塔确实堪称建筑和艺术的精品。

难怪群员中有不少朋友都感慨“见到了字库塔,不虚此行!”

此时已是下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天上明晃晃的太阳让大家的额头都亮闪闪油光光的。由于步行到下一个探寻点——朝阳桥 ——还有不短的距离,有些群员因身体原因放弃了。

但老高还是决定坚持走到最后,因为最后这个点正好是我前段时间写了澄江老街后准备探寻的地方——国内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这个奇迹就出现在北碚嘉陵江毛背沱观音峡峡口,在短短一公里的河段上竟然有六七座大桥!按顺序分别是新朝阳大桥、老朝阳大桥、襄渝二线、遂渝线、襄渝线、兰渝铁路,如果把眼光再放远一点,长焦镜头还能拍到水土嘉陵江大桥。

早在2007年底,这座具有“亚洲第一吊桥”美称的老朝阳大桥已经结束了它的通行功能,只是留作了一个时代的见证。现在桥头两边都被封闭,前来的怀旧者只能在外面一睹风采。

在到达老朝阳大桥现场的群员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大姐向大家回忆了她的父亲,一位桥梁专家,在那个特殊荒唐的年代在朝阳大桥建设时期进行劳动改造的心酸记忆。

在最后一个点拍摄完毕,已是下午五点了,这次扫街行程完美收官。

其实,北碚作为当年“陪都”的后花园,这里聚集了当年国内大量的官宦名流、名人志士,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历史建筑、动人的人文故事。

重庆城里城外”的老高会陆续为大家奉上更多亲历的美图美文,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