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3000年|现代建筑所欠缺的,泰顺廊桥也许能给现在的建筑师们一些启示

泰顺3000年|现代建筑所欠缺的,泰顺廊桥也许能给现在的建筑师们一些启示

首页模拟经营火柴镇改造更新时间:2024-06-17

2019-06-06 09:1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文 刘杰 摄影 李永在

泰顺现存廊桥的修建年代多为清代,数量较多。在地理偏僻、交通闭塞的山区县,泰顺先民们总是能将廊桥的桥梁功能和自然环境、风俗人情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独特的“廊桥·古道·人家”优美画卷,其间所透露出的建筑美学和意境让人逡巡、忘返。

泰顺廊桥古道风情

廊桥总是与古道连接着

泰顺现存的廊桥,无不连接着古道。比如登云桥,因其位于县城罗阳镇南门,因此又叫“镇南桥”,是泰顺西南部进城及县城通往寿宁的重要桥梁。刘宅桥地处要冲,在未有泰鼎公路前,是泰顺往来福建福鼎的必经之津梁。三条桥的得名,一说是此桥最早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因它连接着两边桥头的三条古道,所以才称为“三条桥”。

而重要的古道上,因跨山越涧的关系,几乎都有数条桥梁,包括廊桥。例如,古代泰顺到温州大道中罗阳至仙居的一段,沿途还遗存了许多桥梁。先是石桥,桥面石板并非直接铺设在桥墩之上,而是在桥墩之间运用了伸臂的梁层层出挑,借以减少桥板的实际跨度,真是别具匠心。过了石桥,再行不久,便是“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闻名遐迩的仙居桥了。从明景泰年间始建至清康熙年间。仙居桥四次修建,说明它在泰顺对外交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刘宅桥、仙居桥

路人、挑夫跋山涉水的休憩好去处

毓文桥

坐落在泰顺赴桐山大路上的普宾桥,从民国至建国初期,一直都有以挑担为营生的脚夫在此歇息。他们从十几岁就开始如此营生,从桐山挑海鲜到泰顺县城罗阳,再从罗阳扛木材到桐山,两边都不落空。挑担人必须具备非常好的脚力,从桐山出发要一天一夜才到达罗阳,中途不能有太多的休息。古道旁的路亭和廊桥就成了他们休憩的好地方,渴了喝些路亭边的井水或免费的茶水,饿了就在桥屋内买碗饭或吃几口自备的干粮。他们必须按时将肩上的货物挑到罗阳,否者会误了罗阳店铺的早市。

泰顺山乡古道上的廊桥,不少至今还在发挥着交通的功能。例如,筱村镇的文兴桥,乡民外出或劳作都要经过它,桥屋里还有供人休息的长凳和求好运气的签筒。

普宾桥

廊桥内景(图片来自网络)

乡民们闲时交流沟通的好场所

受山区复杂的地形地势的限制,泰顺传统民居的聚落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一处一宅,宅与宅之间相距甚远。即使是同宗之宅,聚于一个山坳、一块平地,也少有房舍相通,大都处在相望而不相连的状况。在这种较为孤立的聚落形态下,乡民们的交往似乎成了问题,不同家族之间的交往显得稀少。然而,问题在独特的环境下总会得到加价独特的解决方式。

于是,廊桥应运而生,在几条山溪交汇的地方,巨大的廊桥如长虹卧波般横在宽阔的溪面上,桥屋上的长凳可供休息,也可供经营小生意。乡民们在桥屋上坐听风雨,也有的在其间买一盒火柴,抽一袋旱烟。在路过之间,完成了物品的交换,进行了不用上门的交谈,增进了情谊,互通了信息。

夕阳伴我归

古道

桥梁功能与“人情味”完美结合

北涧桥

泰顺的廊桥,如建在荒僻山野,是来往路人歇脚、避雨之所;如建在村中、镇上,往往成为该地交流和交易的中心。不少廊桥的桥梁和住处的环境都相当优美。特别是泗溪镇的北涧桥,因桥梁造型优美,桥下河水清冽,桥头古樟参天,而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桥梁。在镇上的溪东桥建成以前,北涧桥是当地惟一横跨东溪的桥梁,桥头两岸逐渐形成繁荣一时的村镇,沿桥头的石板路还形成了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形成桥与古民居的奇特结合。

北涧桥桥头的店铺街(图片来自网络)

店铺街的底层是一溜溜的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现存店铺多是五十多年前重建的,据当地乡民回忆,以前店铺还要多,后因火灾而毁于一旦。店铺有药材店、南货店、布店等,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贴在门楣上的“林仁和号”的店名。泗溪老人林英,曾在桥头店铺中开过茶铺,免费给路人供应茶水,自己则靠属于下桥村的堂众田的田租过日子。土改后堂众田被分,便由下桥村出资雇人烧茶。另据自小在此开店的汤姓媳妇翁春娥老人的回忆,过年时镇上请来的木偶戏班,便在廊桥上开唱。

廊桥上的木偶戏表演

北涧桥桥头的石板路不仅是村中的店铺街,实际上也是整个村子的中心。因一边是廊桥,一边是民居,廊桥山花的飞檐与民居的屋檐互相交错,可以让人躲避日晒雨淋。桥头及屋檐下很适宜的设置了一些石凳木椅,让人们可以随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无事时可在桥头休憩,谈天说地,买卖交易。桥头两侧古樟参天,掩映着古桥及周围古朴的民居。桥下河水清清,溪水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桥,接以矴步。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行人引向桥头和村子。凡此种种,真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桥梁功能与人情味完美地结合到建筑空间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环境的紧密结合。

北涧桥在修建之时,可能考虑到了与邻近建筑的结合,桥柱上预留了可以与邻近建筑相连的榫头。桥的造型如民风一般古朴,沿着结构的走势呈三折的拱形。桥面上四列方柱,上覆屋檐。两端山花为歇山式。桥的中间起重屋,也是歇山顶。斜脊起翘很高,显得十分轻盈。《诗经》中的“如跂斯翼,如翚斯飞”,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结构部分用油红漆木质挡雨板封住,以免风雨侵蚀。整个桥体结构合理,比例匀称,灰瓦红身,与青山碧水掩映,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碇步龙

柳峰墩头桥坐落在一个多姓杂居的村落,在廊桥的周围至今还存留着大量商业建筑。在商业最兴盛的年头,廊屋内也摆起了小摊。以廊桥为中心建造的商业店铺中的商品,有来自福建桐山的,也有本县的特产。当年人气聚集的墩头桥老街现已冷清,但通过字号牌匾、店堂标牌,人们仍能感受到当年浓厚的商业气息,坐商和行商文化已渗进这儿的一砖一瓦,一土一木。

普宾桥与墩头桥一样,同处在泰顺赴桐山大道上。据说,因地处交通要道,建造时曾得到泰顺、寿宁、桐山、平阳、柘荣等五县群众的捐助。桥梁竣工后,还有一部分捐助款未用完,于是在桥头建了一座五榴的茶亭,雇人烧茶,免费供应路人饮用。 薛宅桥旁的商业街,当地乡民称为“营岗店”,山里山外的客商将各类商品聚集于此,这条老街成为三魁附近乡民贸易的重要场所。

泰顺的一些廊桥,不仅是当地乡民买卖交易的场所,桥头还建有供路人休憩、住宿的旅社。如北涧桥桥头,便建有旅店数间,供过往旅客住宿。

北涧桥桥头

桥与庙结合之寓意

桥与庙的紧密结合,是泰顺乃至浙闽山区桥梁的另一特色。在规模稍大一点的泰顺廊桥中,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也有的不设在桥屋中,而是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凡神龛,必定设在靠下游溪水的一侧,神像面对着上游的流水。如此设置有其寓意,神的职责之一是要镇住来水,保佑廊桥平安。当然,乡民们在此祭祀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保佑廊桥,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及前程。因此,廊屋中祭祀的神祇多种多样,都是佛道儒三教中的人物。地方上的杂神,如五显神、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君,帮人发家的财神爷赵公明,它们的神像在桥上也常能看到。

廊桥中的神龛(图片来自网络)

南溪桥恐怕是泰顺廊桥中供奉神仙塑像最多的一座。神龛当中祭祀的一尊是马仙姑,左边依次是马仙姑夫家阿爸、叶都元帅和五显灵官,右边依次为马仙姑娘家阿爸,行雨龙王和土地公,在诸神两旁守护着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神龛旁还设有一座小小的神龛,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小小的一座风雨廊桥,竟然挤着十余尊佛道两教各路神仙,接受着泰顺乡民的顶礼膜拜。同时,它们也将含笑的目光赐给这些虔诚的人们,帮他们度过一个个难关,抚平一次次伤心的和苦痛。

每年农历七月七是南溪桥桥祭的日子。祭桥的文书叫做“七夕文疏”,常年住持祭桥的尫师还保存着手抄本的文疏,其中写道:1.上祖创立宫庙,庄塑真仙佛像一堂,递岁祀奉香灯;2.集福七夕,庆旦清福,净供一筵,处备香灯茶果;3.宣封懿政马氏嘉祐真人圣前,恭望真仙列慈下临;4.众等所种田园早禾苗六种在洋,正当茂盛,衔花吐穗,结实之际赖圣驱除蝗虫、鼠疫无惹害,山猪麂鹿逐远遣,地鸟野兽永无迹。禾苗清秀雨均,田园六种全收熟,五谷丰登茂盛除瘟疫,豺狼虎豹远他乡,童子老迈男康女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无疆。六畜多兴旺,合村宅舍得太平,诸般等事大吉祥。祭桥实际上是乡民们借“桥”发挥,从桥为出发点,祭的是自己对生活的希望。

桥中的神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