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载人航天!这些高校功不可没

助力载人航天!这些高校功不可没

首页模拟经营航天模拟器单机版更新时间:2024-05-03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如果说,载人航天是塔尖上的事业,那么,自主创新就是支撑中国航天勇敢攀登的天梯。在三十年的“腾飞”之旅中,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载人飞船、运载火箭、测控通信、空间实验室等各项任务环环相扣,而这些任务的背后,少不了中国高校输出创新科技成果,培育航天工程人才。

图源:人民网

日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引发全球关注。本期推送,小何为大家整理了各高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

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货运飞船成功对接,哈工大贡献:

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

联合研制问天舱小机械臂

联合研制小机械臂目标适配器

小机械臂完成首次双臂组合支持航天员出舱任务

攻克空间对接机构核心零件的表面强化难题

空间对接机构地面测试系列装备

多维、高保真零重力装调及试验系列装备

舱外航天服反光镜

航天服整体结构复杂异形氧气输送管件

飞船逃逸系统发动机喷管扩散段关键技术

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

X5彩色超声成像系统

攻克流体回路泵轴承抗腐蚀难题

变温场转位机构性能地面模拟测试系统

视觉导航标志灯

构件残余应力控制技术

空间站GNC地面验证系统

突破国产星载计算机核心器件在复杂环境下的全生命周期寿命预测技术

……

图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长征五号B火箭携手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哈工大为“空间站舱段运输专列”贡献硬核技术:

助推级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

发动机气瓶热防护技术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人自动化焊接装备

国内首次在液氢涡轮泵上采用高速重载低温自润滑陶瓷轴承

金属橡胶阻尼环技术

火箭整体涂装与logo方案

……

长征七号火箭携手天舟货运飞船,哈工大为“太空快递专列”提供技术支撑:

耐磨动密封陶瓷涂层技术

铜钢电子束焊接技术

国际首次研制出整体结构五通件

光电目标成像系统在轨可靠运行

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部件智能焊接技术和装备

……

新一代载人飞船面向近地空间站运营,哈工大研究成果成功应用:

新一代飞船轻质多尺度抗烧蚀防热复合材料技术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气动参数测量技术

……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航科研团队为空间站任务阶段各项关键技术保驾护航:

利用电磁干扰发射要素分析和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估技术,有效保障了空间站的安全运行。

研制的先进低热量超音频脉冲方波超声电弧智能化焊接装备技术直接用于空间站多部套铝合金管路生产。

完成了空间站应用核心舱流体回路关键装备的系统可靠性分析验证和在轨极限应力寿命试验评估工作。

自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开始航天器交会对接羽流问题研究,成果同样应用于后续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中。同时开展了空间站核心舱霍尔推力器电推进羽流研究和空间站实验舱Ⅱ初样/正样阶段的化学推进羽流研究。

参与了运载火箭某级发动机产品技术性能提升,为发射任务的成功做出贡献。

研制的可见光及红外目标探测跟踪器在返回舱着陆过程中完成返回舱及航天员的地面搜救保障任务。

……

图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校友贡献: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张伟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志强、张万欣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

神舟九号任务航天员刘旺

......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航科研人员为长征五号第三次成功发射,尤其是2017年第二次发射以来的归零和验证工作提供“南航智慧”。

参与长征系列多型运载火箭贮箱焊接结构研制任务,开发了跨尺度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助力长征5B运载火箭顺利发射。

图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守护“神舟”飞天:

为神舟飞船降落伞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为神舟飞船大型降落伞优化试验评估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早期的神舟飞船发射中,攻关设计了火箭安全运输到发射场的"减振外套"。

助力解决神舟飞船从太空返回地球后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舱降落地点的技术难题。

开发飞船防热承载结构精密激光焊接与高效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任务中货运飞船与载人飞船的研发和生产。

保障“天宫”巡天:

“智能配电系统”团队面向空间站等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器智能并网控制及保护技术研究。

参与研制“水下机械臂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是出舱活动任务工程实验验证和航天员训练的重要保障。

核技术与航天医学工程课题组,聚焦航天特因环境,服务航天员健康。

研制“空间站转位机构整机特性测试系统”解决了转位机构产品在地面环境下的工作力学载荷模拟与测试问题。

研发定向装置油脂补加机构已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的研制。

研发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空间辐射环境探测及效应”课题组面向空间站等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员的辐射剂量及损伤研究。

此外,南航师生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

“空间结构在轨自主组装的动态控制”

“空间站伸展机构疲劳评估与试验验证”

“空间站柔性太阳翼设计”

“空间站大功率电源系统”

“核心舱复杂结构原位多机器人协同装配技术”

“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

“空间在轨机器人”

“新型空间弱撞击对接机构及其柔顺控制技术”

……

校友贡献: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

神舟四号的副总设计师、神舟五号飞船系统副总指挥秦文波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刚

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主任设计师林涓

空间站系统电总体主任设计师任筱强

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主任设计师周智勇

中国载人工程航天员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仲伟巍

天舟货运飞船系统电总体主任设计师于磊

空间站系统GNC主任设计师蒋金哲

空间站系统总体设计师刘敏

空间站系统综合测试设计师孟宪会

天舟货运飞船综合测试副主任设计师何永丛

空间站系统电总体主管设计师孙犇

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主任李兴乾

长征五号B火箭副总指挥兼型办副主任傅学军

……

4.北京理工大学

北理工研制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后,多年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为“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提供技术及服务。

参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工程的导流系统设计等工作,为火箭编织尾翼。

承担“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出舱任务中航天模拟器训练通话系统改造等任务,解决了返回舱通话装置的声反馈影响通话质量的问题。

图源:北京理工大学

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精准导航,完成刚性连接。此后,该技术服务保障了载人航天历次交会对接任务。

研制的“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装置”搭乘“神舟八号”,自动实现在轨条件下的人类基因微流控芯片扩增实验。

研发的机器人双目视觉精确引导系统助力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实验”。

“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搭乘“天舟”,在轨期间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

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点火器可靠性设计开展了仿真验证及可靠性建模理论研究,为空间站发射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先进的火工理论支持。

先后参与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船舱外航天服背包定力安装试验、货运飞船舱内大型货物安装工装设计与仿真、半密封货运舱货盘安装仿真、返回舱充氧扳手安装与拆卸工艺仿真等工作。

参与研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全沉浸感虚拟现实心理舒缓系统软件。

校友贡献:

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

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敬铮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产品保证经理(副总师)郑伟

总体设计部总体室主任牟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李蒙

……

5.西北工业大学

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以来,西工大便重点参与其中。

承担了技术攻关工作,开发的故障仿真软件应用于我国载人飞船研制,“护送”神舟系列飞船顺利飞上太空。

参与神舟六号飞船的部分研制和测试工作。

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承担了天宫一号舱内环境、人机设备和交互界面的设计任务。

神舟八号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凡是和航天员相关的手持设备和显示页面,都采用了西工大设计。

为神舟九号宇航员设计手柄,为宇航员操作的便捷性提供保障。

天宫二号从舱内的手脚限位器、防火布到内部布局,设计基本采用了西工大在天宫一号设计时提交的版本。此外,学校承担了神舟十一号四项重大的科研任务。

承担了中国空间站应用任务中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项目。

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内部分舱载设备的工业设计任务,神舟飞船的舱内环境、仪表与照明系统和舱载人机设备的工业设计和工效设计与评价等。空间站核心舱的乘员分系统中的多款舱载医学监测设备的工业设计任务均为学校工业设计团队完成。

空天结构技术团队发展了航天器复杂结构系统动力学响应优化设计方法,实现神舟十三号飞船整流罩及逃逸支撑结构创新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性能并显著减轻重量。

成果应用于长征五号火箭上面级系统的轻量化设计以及火箭发动机结构的高性能设计与制造。

承担了问天实验舱太阳翼展开机构驱动电机的研制工作,为空间站太阳翼在轨展开、驱动机构对日定向跟踪提供支持。

图源:西北工业大学

校友贡献: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信息与电子专业总师孙勇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王维彬

空间站核心舱数管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朱剑冰

神舟十一号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一号到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天和、问天、梦天等型号仪表、测控、机械臂、结构机构等分系统510所承研设备研制项目负责人马动涛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师马晓兵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

神舟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501部)研究员邵立民

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范高洁

……

6.西安交通大学

科研团队参与空间站机械臂视觉系统研制,先后圆满完成了原理、电性与正样产品的研制任务。

航天员陈冬、蔡旭哲、张陆均为西安交通大学校友。

7.东南大学

为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研制了泡沫铝吸能部件,降低了宇航员的着陆冲击,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提供支撑。

研制空间站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传感器与测量设备,是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平台的重要设备。

CMOS毫米波芯片与超大规模集成相控阵技术首次在航天员返回通信保障中应用,为神十三成功着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8.国防科技大学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其交会机动规划与飞行任务仿真系统,出自国防科技大学。此外,“神八”和“天宫一号”的历史性对接,以及“神九”和“天宫一号”完成的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其交会机动规划与飞行任务仿真系统也均出自国科大。

图源:国防科技大学

在“神七”载人航天任务中,承担研制“飞天”舱外航天服天线,为航天员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通讯保障。

紧前开发出地球电离层、行星际和火星环境等模型,为时间窗口选择及火箭发射等任务提供了有效支撑,持续为测控雷达修正、“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探测器效能评估和任务规划等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中参与了某软件的研制任务,为搜救指挥控制系统提供了空中飞行管道和落点区域预报等重要信息支撑。此前,已成功保障2019年嫦娥五号、2021年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回收任务。

9.天津中医药大学

成立中医药航天联合实验室,为我国长期载人航天医学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10.哈尔滨工程大学

校友贡献:

吴华担任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0号指挥员”

汪浩平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副院长

陈建新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502所副总师

李彬担任神舟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李贫担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

11.青岛理工大学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任务,深空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等38项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的实时三维可视化控制与指挥任务。

12.郑州大学

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四号飞船,航天员使用的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和相关塑料件都是由郑州大学的团队研制。

13.东华大学

研制“航天飞行器高可靠钝化玻璃”应用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陪同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首次飞入太空。

图源:东华大学

为保障航天员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设计了系列专用服装,陪伴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踏上太空征程。

成功研制出“宇航员尿收集装置”。

14.西南交通大学

开展了长效、广谱无残留抗菌材料及相关产品研制,参与完成“天宫1”“天宫2”“神舟11”等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科学试验和技术保障任务。

15.中北大学

研制“地面测试台”和“黑匣子”助力长征二F运载火箭成功升天。

1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载人空间站建设任务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4届校友。此外,包为民、杨孟飞、张荣桥、王志刚、熊群力、阴和俊、麻永平、张洪华、张锋、党蓉、殷礼明、宋黎定等一大批西电航天人为中国航天梦蓝图的实现奉献着源源不断的西电力量。

17.浙江大学

此前,在天和号核心舱内部,搭载着一套由浙大自主设计的专业生理参数检测仪器。早在2011年,无创心功能监测仪就随“天宫一号”升入太空,首次实现航天员血压和心血管参数的无创连续监测。

18.天津科技大学

研制“空间机械臂维修专用工具”等配套产品,为我国在轨运行机械臂舱体表面巡检、航天员出舱等任务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图源:天津科技大学

19.上海交通大学

无线图像传输技术成功保障神舟飞船返回舱搜救指挥任务。

2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涌现出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张晓光、叶光富,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等一大批英雄模范。

21.大连海事大学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包含任务:大连海事大学“空间辐射计量及生物损伤评估技术”项目。

22.黑龙江大学

一对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率100%)和保持系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启动空间搭载实验。

23.湘潭大学&湖南大学

2013年以来,湘潭大学工业设计团队在马秋成教授带领下,先后承担了空间站系列载人航天装备的工业设计任务。其中,罗建平老师(时任湘潭大学讲师,后任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并组建航天产品科研团队,继续完成该项目的实施与完善)主持完成了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李江泳老师主持完成了空间核心舱卫生区子系统工业设计项目。余从刚老师主持完成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医学实验领域机柜及单机产品工业设计项目。

24.清华大学

校友贡献:

中国首批航天员,神舟十二号任务航天员刘伯明

中国首批航天员,神舟十二号任务指令长聂海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总指挥王翔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工程师薛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航天发射任务副指挥长谷振丰

25.北京大学

航天员王亚平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生,如今在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图源:北京大学

26.西安理工大学

自控专业(现自动化专业)校友刘峰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27.河北工业大学

搭载“神舟八号”飞船与“神舟十号”飞船进行太空育种实验。

28.北京科技大学

医腐科技团队多次参与“天宫”与“神舟”载人系列空间站材料及部件环境适应性研究服务,开展材料腐蚀寿命预测与快速精准评价,解决了“天宫”系列空间站重大腐蚀难题。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校友杨静俭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参加了从神舟四号到神舟十四号以及百余次航天发射气象保障工作。

2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校友张晓萍,参加了包括中国空间站、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90余次。

30.南京理工大学

校友刘鲁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研究所所长,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项目研制。他带领的805所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天和核心舱项目研制团队,承担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四个助推器的抓总研制工作,天和核心舱柔性太阳电池翼、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资源舱结构与总装等研制工作。

图源:央视网

筑梦苍穹的背后,有许多高校贡献智慧,竭诚担当。本文篇幅有限,为不完全统计,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人民网、新华出版社、各相关高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