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非遗螺钿漆器的存在。”这是最近手游《江南百景图》发布螺钿探险《陌上行》和系列动画短片《画锦》后,一位玩家的留言。
过去两年,这款诞生在上海的国风游戏因主打传统文化吸引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在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玩家认识了董其昌、沈周、文徵明、仇英、唐伯虎等“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设置江南建筑,经营建造“应天府”“苏州府”等。如今,螺钿漆器、文人雅集、《山海经》等非遗技艺、社交活动与古籍,也以全新的互动方式进入游戏。游戏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热门载体。
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审美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螺钿漆器,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镶嵌纹饰在漆器之上,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螺钿漆器自唐代兴盛,相继出现了金银平脱工艺、镶嵌工艺、戗金工艺等,此后相关工艺在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作品更为精细。在明、清两代,镶嵌螺钿漆器又饰以金银箔和金银屑,使之更为绚丽。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张岚介绍,漆器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不亚于青铜文明和玉石文明。其中,螺钿漆器作为漆器工艺的一个代表性品类,无论是其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工艺,都历经了数个朝代的积累和演变,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也是反映中国历代文化审美的载体之一。
《江南百景图》新推出的螺钿探险剧情,以明代画家仇英的视角展开。为庆贺江南重生二周年,他欲创作《神兽献瑞》螺钿屏风,在雕刻时,见陌上花开,决定前去采风。张岚曾参与多次漆器文物修复,在他看来,游戏中运用螺钿元素,是很好的创意,而落到明代这一历史时期,也匹配了漆器工艺的发展周期。“明代是中国漆器非常繁盛的时代,基本上各种艺术手段都能比较完全地表达,明代末期有一本《髹饰录》,网罗了中国传统的漆器工艺。”
实际上,国内许多学者一直在寻找基于新载体向年轻一代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张岚及其团队也在博物馆空间做过尝试。“游戏作品这一形式,是面向年轻一代传播最具备优势的载体之一。”他说,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有强烈感知,建立文化自信,传播的核心之一就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华民族的审美历经了历史的积淀,不应出现断层。在游戏中运用传统非遗元素,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积极尝试,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有意识地导入,而审美的延续是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的议题。”
在游戏中领略古人的想象力
对《江南百景图》的制作团队而言,螺钿漆器元素并不陌生。作品的开场动画,就曾部分参考过螺钿的风格;只不过相较之前,这次的工作量大了许多。
为了让年轻用户更细致地感受螺钿漆器,在螺钿探险的设计上,制作团队摒弃了原有关卡的美术效果,从色彩到表现形态等方面,均参考了螺钿漆器的配色习惯,包括人物、花鸟等表现手法,同时对现有的建筑风格进行了融合与再创作。
“我们很看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制作团队看来,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不停地给予年轻群体丰富的内容;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要尽量追求更细节化的呈现,引导年轻群体去探寻背后的典故,“知来处与出处,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形式的真正落地。”
在螺钿漆器元素外,螺钿探险《陌上行》还融合了文人雅集以及《山海经》的部分内容。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自由组建雅集,一起参加探险,体会古时文人墨客的乐趣。《山海经》里描绘的青鸟、重明鸟、三足乌、天狗、沙棠树、迷榖树等传说中的形象,也在游戏中具象化呈现。“希望大家在休闲的同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古人的想象力和愿景。”制作团队表示。
除了美术风格极具传统意味,《江南百景图》也与线下的传统建筑相互联动。去年春节期间,随着“松江府”的上线,上海市民熟悉的豫园被复刻到游戏中。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灯会期间,游戏里的“豫园”都和线下同步,每天17时30分准时亮灯。现实中的九曲桥,则被《江南百景图》主题的彩灯装点一新,桥头桥尾各是一座写着“江南百景图”的牌坊。
“《江南百景图》与上海豫园、歙县鱼灯、徽派建筑以及杭州、扬州等地的多个景点高频联动,目的就是走到线下,实现与地方文旅的结合,传统文化消费的融合与破圈。”制作团队表示,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游戏作品依旧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良好传承,使得文化经典自身就具备自然的连接点,而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可以说,江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美丽的建筑和山水风光,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融进游戏,就成了《江南百景图》中的水乡日常。”
游戏《江南百景图》与上海豫园联动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椰岛游戏提供
来源:作者:张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