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最广州·海珠 | 逛江畔花市 观迎春花“海”

年味最广州·海珠 | 逛江畔花市 观迎春花“海”

首页模拟经营江南花市更新时间:2024-06-15

局长邀您来过年

千年花洲,欣欣海珠,龙年即将来临,年味渐渐浓厚。海珠区通过“年味大奖、局长带货”等特色活动,给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海珠过年不一样”的全新体验。此外,广州唯一的江畔花市“海珠滨江花市”已正式开市,海珠湿地5万平方米的“迎春花海”竞相绽放,倾力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浪漫的花开盛宴。“年味套餐”重头大戏——湿地元宵晚会将呈献艺术视听盛宴,抽出购房优惠和汽车等压轴大奖……海珠过年期间精彩不断,亮点纷呈!

我们诚挚邀请您到海珠过年,除了感受不一样的春节年味,在海珠,您还可以登顶广州塔,“一塔倾城”览全城;漫步于国际重要湿地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感受华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品鉴全国最大的文化馆——广州市文化馆;参观新中轴线上的艺术明珠——广州美术馆新馆;也可以在太古仓码头尽享最浪漫日落,在珠江琶醍与亲朋好友欢聚小酌一杯,在游船上夜赏珠江……繁华与静谧、烟火与诗意、古朴与现代,在海珠,您总能找到心之所向。

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朱泰

龙腾新春气象新。从古至今,春节都是广府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今年春节,作为广州老城区之一,海珠区按“一个主题、三大组团、百场活动、千万礼包、全网传播”筹划了一系列具有海珠年味的活动,诚邀广大市民一起来海珠区过幸福年。

花市多彩的灯笼照亮游客的幸福时刻。

花史第一页

河南素馨花

如今,行花街已经成为广州人的新年习俗,而花城更是广州一张响亮的名片。花城、花市的由来已有千年的历史,而最初的那朵花,便是盛开在广州海珠区的素馨花。正如作家梁凤莲在《江海明珠》中写道:“广州花史的第一页,写的一定是素馨,河南的素馨”(“河南”即“海珠区”)。

迎春才有花市?每日都有花市!

“河南花埭百花肥,万紫千红燕子飞”,彭玉麟的《广州竹枝词》道出了海珠“花区”的身世。素馨是怎么来的呢?它是舶来花,来自波斯,花白如雪,花瓣外开,形似茉莉花。在两千多年前,南越王赵佗统领百越时,素馨通过“丝绸之路”来到广州,并在海珠区种植。“素馨花传说”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龙智敏告诉记者,当时有一句诗写海珠人栽素馨花的景况,“三十三村人不少,相逢多半是花农”。

当时的花市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如今,屹立在海珠晓港公园内的“花洲古渡”石牌坊仍在诉说着这段历史。石牌坊是在改造滨江路时移至此地的。实际上,“花渡头”的遗址在如今同庆路和滨江中路交界处的江边,即解放大桥南,这是从前的鲜花集散地。

“花洲古渡”石牌坊

数百年前,天尚未亮,海珠人就摘下带着夜露的素馨,摇着小船到广州城下。在城里,花客挑着装有花的担子走街串巷,将散发着幽香的素馨花插在女人的鬓发间。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说:“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花,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

龙智敏说:“当时不是迎春才有花市,而是每日都有花市。”到了晚清,双门底(今北京路)年宵花市问世。随后,又出现了桨栏路“除夕花市”、太平路(今人民南路)花市、西湖路花市、东川路花市和多宝路花市等。

民国初年,河南已难觅素馨花了。诗人谭颐年曾在1898年的秋日里游访庄头,在《河南花田名实旧矣,秋日晨游归有作》中写道:“芳泥郁郁亦千年,云自行空月化烟。秋老晓吹三里雾,劫残香剩二分田。”龙智敏生于联星村(庄头隶属联星),又在村里当了11年社长。她说,在她成长的年代,庄头村只剩部分村民零星种植素馨花。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龙智敏坚持推动“素馨花传说”的传承与保护,开发了包括茶道、花道、香道等素馨文化修养课系列。

年宵花市进阶年俗文化盛宴

如今,素馨之外,广州城内,早已万紫千红。

每逢农历新年前,广州都会官方举办花市,而大街小巷也常常见到小型民间花街的身影。2021年,春节(行花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具体至海珠区,1957年,南区(今海珠区)新增迎春花市。海珠迎春花市先后在同福西路、江南西等地举办。2002年,花市正式搬迁至滨江西、宝岗大道路段,至今一直在此地举办。

一种花发展出百种花,又延伸出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一个年宵花市演变成一场盛大的年俗文化盛宴。传承传统之外,海珠区还包容创新。今年的海珠花市集古韵与潮流一体,展现“花间古韵”,开设“花街潮玩”,激活“花市经济”,倾力为市民献上一场盛大的年味盛宴。

一个主题

串连古今

海珠区今年年味活动的总主题为“千年花洲·欣欣海珠——海珠过年不一样”,这一主题既蕴含了海珠区千年的历史底蕴,又包含了花城的故事。在活动主题之下,海珠区筹划了三大组团、百场活动、千万礼包、全网传播,串联起春节文化“行”“庆”“食”“游”“演”5个方面共计200多项系列活动。活动从1月至2月下旬,一个多月精彩不断,凸显不一样的海珠、不一样的花市、不一样的年味。

在海珠迎春花市主会场,一名女生穿着汉服逛花市。

值得关注的是,海珠区还特邀广州美术学院教授、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广美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设计活动主视觉形象。

曹雪介绍,logo结合了红灯笼、传统书法以及素馨花瓣的元素。第一眼看logo就会看到红灯笼,然后再看到“花”这个汉字,而细看还会发现一笔一画皆由素馨花瓣组成。logo里“灯笼”是左右排列的,这是来自春联的排列方式。“我们希望市民通过这个logo感受到年味、感受到喜庆。”曹雪说。

百场活动

春节期间,广州市、海珠区公共文化场馆与全区18个街道、万名商家联动开展200多项文旅体验和消费活动,其中广州塔、市文化馆、美术馆、海珠湿地、孙中山大元帅府等文旅地标均有精彩年味活动呈献。

千万礼包

春节期间,海珠区将在“广州海珠发布”平台组织开展六场直播活动,从1月26日至2月23日,持续一个月时间,包括三场“三大组团”活动现场直播(分别为东部组团琶洲嘉年华、西部组团迎春花市、中部组团湿地元宵晚会)、三场特色直播——“海珠好嘢 局长带货 抽奖好礼”直播。一系列活动共设置了两款抽奖活动,价值千万的新春礼包包括楼盘优惠、汽车优惠、家居定制套餐、酒店套票、景区门票、餐饮折扣、美妆产品、年节消费品等,终极大奖为11套海珠区现售新楼盘优惠券(优惠力度10万~66万元)和广汽传祺汽车1台。

大抽奖参与方式

海珠“年味”现场大抽奖

关注“广州海珠发布”,点击菜单栏“年味抽奖”,在小程序页面上传图片(如预约直播、收看直播、转发活动海报、海珠消费小票、人文风景美图等),并提交相关个人信息,即可参加2月23日在海珠湿地元宵晚会现场的终极大抽奖。

三场特色直播间互动抽奖

关注直播间,通过点赞、评论指定内容即可参与福袋抽奖,直播间将进行不间断福袋抽奖,奖品有五星级酒店的套房、空调、滋补营养品、自助餐、演出门票等千份好礼。

三大组团

爆款接力

东部 凸显科技创新

1月26日,以东部组团“最young琶洲年,一起来party”琶洲企业2024龙年新春嘉年华开启海珠新春年味活动精彩序幕,企业互动参与,凝心聚力,打响年味活动的“第一炮”。

海珠东部,位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其汇聚了前沿的科技、时尚的产业,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新引擎。活动主题的Young代表着琶洲的创新氛围和青春气质,Party既是指嘉年华活动,也是活动地点琶醍的谐音。

琶洲企业龙年新春嘉年华活动现场。

活动启动当晚,以珠江为背景,琶洲为舞台,一千架无人机组成祥龙,口衔明珠,飞越海珠,点亮琶洲,与江上游船、两岸临江楼宇、地标广州塔的集体灯光秀交相辉映。一幅夜空中的壮丽景观拉开了海珠区“千年花洲欣欣海珠——海珠过年不一样”系列活动的序幕。

游客游览广州塔。(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企业推出琳琅满目的春节主题文创产品,将潮流文化与广府传统相结合,展现广州历史文化底蕴和魅力。而四家从事大模型和元宇宙的企业在现场提供大模型应用展示、AI虚拟人互动、MR互动及游戏体验,科技感十足。一位海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整场活动仿佛办了一场海珠企业大年会,也给了很多企业展示、宣传以及互相交流的机会。

西部 弘扬传统文脉

2月6日,以西部组团“龙腾瑞海花耀明珠”滨江花市、“龙腾江南欣欣海珠”江南花市两大花市荟萃古今文化精髓,多维呈现广州花市源起“河南”的历史底蕴。

海珠西部汇聚了广州众多传统文化胜地,千年花洲文化更是发源于此。春节前夕,海珠区以滨江花市为主会场,以江南花市为分会场,打造“行花街”“趁花墟”“觅花韵”系列年味活动,传承春节年俗文化,重温花市起源情景,彰显花城花市的魅力活力。

花市主会场设在滨江西路(人民桥以东至解放桥以西)、宝岗大道(滨江西路口至南华西路口),举办时间延长为4天(2月6日上午八点半至10日凌晨两点),规模长约1400米,花市总面积43400平方米,设档位410个,总体规模和档位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分会场设在江南东路,举办时间为2月3日至9日,为期7天。

海珠区花市江南东分会场

花市不仅销售年花,还设置了众多非遗文化摊位,推出了花市起源讲古、粤曲粤剧展演、咸水歌谣传唱、花仙子汉服巡游等节目,让市民边逛花街,边体验非遗文化。

在线上,海珠区还发起“我在海珠花市”话题传递祝福,开展“花神评选”“花间直播”“花市云展”等体验活动。

中部 生态文商旅融合

2月23日至24日,海珠区中部组团“花好月圆,情满海珠”2024海珠湿地元宵晚会呈献艺术视听盛宴,放送大奖,新春年味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海珠中部坐拥广州塔、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市文化馆等优厚的文商旅资源。春节期间,海珠区将在此向广大市民游客展现生态绿美与现代文商旅的完美融合。

海珠湿地迎春赏花集市拉开帷幕。

春节期间,海珠湿地打造引花洲人潮的日间集市和聚百姓烟火的夜间集市。结合应季自然美景,海珠湿地激活“花”“水”“灯”三大元素,为游客准备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春节期间,海珠湿地的油菜花、虞美人、波斯菊三大迎春花海将迎来绽放期。元宵节后,宫粉紫荆以及樱花十里缤纷“观花大道”的花也将陆续盛放。届时,湿地邀请的“花仙子”将身着国风服饰漫步花间,流行乐队则在花田树下“唱”享自然。湿地还发挥“水”优势,精心装饰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年花船。国潮艺人将泛舟湖上,或在水上直播间互动表演,为蓝天碧水增添亮色。

此外,海珠湿地还联动了数十家重点企业,精心设计了花卉园艺、花灯、花船等,展示“海珠合伙人”的品牌文化,营造白天姹紫嫣红、夜晚火树银花的喜庆氛围。

海珠年味非遗

小凤饼

香、脆、酥!一颗小凤饼,传承了百年广府味道。

榄仁、瓜子仁、白芝麻和冰肉……多款材料悉数备齐,在师傅的巧手里被揉搓,果仁香气瞬间释放,而糖腌制过的冰肉更是灵魂馅料,构成了小凤饼独特的口感与味道。从原材料加工到掌压成型,全过程纯手工制作。烘烤、凉冻过后,一块小凤饼便诞生了。刚出炉的小凤饼“饼芯”偏软糯,凉冻之后,口感更酥脆。如今,小凤饼已经成为广州的“明信片”,逢年过节,带上一包小凤饼,赠予亲朋独属广州的味道。2008年,小凤饼制作技艺成为海珠区非遗项目,之后又成为广州市、广东省非遗项目。

小凤饼传承百年广府味道。

广东省非遗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锐明说,小凤饼一直都是广州手信。以前有句顺口溜“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记得去买。”春节时,市民会以小凤饼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亲朋。从前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平日里,小凤饼是放在玻璃罐里销售的。但是一到春节,商家就会用一个透明胶袋把小凤饼装着挂起来,客人来买,直接提走。

小凤饼的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下来,原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则有了变化。在薛锐明看来,现在小凤饼已不仅是一款小吃,它承载着一代代广府人的记忆,成了一种独特的广府文化。比如说起小凤饼,会延伸到广州最古老的茶楼成珠楼,又会说到广府人有喜事要办宴席的习俗以及饮茶文化等。“开班授课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成为点心师傅,而是希望他们从美食中了解广府文化。”

剪纸

春节前夕,不少市民会选购以剪纸工艺制成的装饰品。作为一款极具广府文化精神和岭南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2021年,广州剪纸入选了海珠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又入选广州市级非遗项目。

广州市级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艳介绍,广州剪纸以前又叫做“剪彩”,起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在现代有了新发展,从明代有文献记载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广州剪纸是广府文化的载体,主要分布在海珠、番禺、从化和花都。到了现在,仍有流传的区域只有海珠区。

广州剪纸传承人韩艳 (受访者供图)

北方的剪纸是以贴在窗上做装饰的窗花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广州剪纸则是以贴在灯笼上做装饰的灯彩剪纸为主要表现形式,两者形成对比强烈的不同风格特点。从清代和民国的史籍记载来看,广州剪纸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制作方法有剪、刻两种技法。自当代以来,广州剪纸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技法,做到有剪有刻,剪刻结合,技艺更加全面,形成了剪刻结合法、折剪结合法和剪刻绘结合法三种独特技艺。

广州传统的民间剪纸,应用最广泛、最富有特色的形式就是灯彩剪纸。灯彩,又叫灯花、灯色,就是专门贴在灯笼上的剪纸。旧时广州的上元节(即元宵节),城市村落各设灯社,在灯市中还会有各种灯彩和以人物故事剪纸作装饰的走马灯。海珠区从清代至民国时期有着民俗节日“河南金花诞”,还有灯色剪纸比赛,让人们观赏、品评,很是热闹。

盆菜

各色上乘食材经煮、炸、煎、焖、烧、蒸等技艺烹饪后,按一定的顺序层层叠叠放入一盆之中,素菜在底层,荤菜居其上,之后浇上熬好的汤汁,再慢火加热,称为盆菜。在岭南地区传承了数百年。逢年过节,广府人的餐桌上,常见盆菜,寓意团圆美满。

清朝末年,热衷于研究饮食文化的李传颖创立了广式大盆菜(一品天香)制作技艺。因家境较为殷实,李传颖在制作盆菜时对材料选择要求颇高,在传统的食材上加入了海鲜、家禽等荤菜,食材摆放更讲究,同时将传统南乳汁改为以老鸡、脊骨、珧柱等熬制成的鲜味汤汁。

盆菜寓意团圆美满。 (受访者供图)

2021年,广式大盆菜(一品天香)制作技艺入选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第四代传承人李玮熹仍在传承着这门手艺。李玮熹说,在整个盆菜当中,汤汁最为讲究。如今,他仍然按照祖传的配方制作汤汁,几乎不作调整。

调整的是什么呢?李玮熹说,盆菜一直都是鲜菜,但传承至他手中时,他会思考如何能让其他城市的人也能尝到这道广式味道。

要远销盆菜,保鲜保质就成了大难题。在那个预制菜还未流行的年代,李玮熹不断尝试调整食材的选择、搭配以及烹制方式,甚至连装盆菜的包装都几经调整,最终让盆菜在不添加保鲜剂的前提下保鲜保质180天,让广式盆菜成功“走出去”。

而结合当代饮食习惯与季节食材变化、养生等因素,他还创新加入鲜鲍鱼、海参、罗汉参、大珧柱等。如今,广式盆菜已经销售到全国各地。

醒狮

逢年过节,必有醒狮。

清末民初,广东武术名家黄飞鸿将南拳的招式融在了舞狮之中,配以特色传神的鼓锣镲敲击伴奏乐,创立了黄飞鸿派系醒狮。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黄飞鸿派传承人邓锦钊、陈红武主持创立了广州海珠精英武术龙狮会。邓锦钊介绍,不同于北狮有一公一母成对出现;南狮都是雄狮,“狮子一般有三种,分为‘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刘备狮’是长者,白须、白毛,后演变成黄色;‘关羽狮’红脸、黑须、黑眉,后演变成红毛、红须;‘张飞狮’则是绿脸、黑须、黑眉。”他说。

两代醒狮传承人传承醒狮文化。

由于融入了武功招式,黄飞鸿派系的醒狮特别生猛,很多动作都是象形动作。在舞狮之外,黄飞鸿派系醒狮的另一特点便是声乐——密鼓紧锣急镲,“锣鼓手会捂着锣来敲打的,否则声音会散开。”陈红武说。

而女子舞狮打鼓也是由黄飞鸿开创的,其妻莫桂兰及女弟子邓秀琼的狮艺表演出神入化,享誉省港。作为黄飞鸿派系传人,陈红武如今也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女鼓手。陈红武说,男鼓手击鼓时要扎四平马,而女鼓手则要扎子午马。若是单狮表演,鼓手就要看着狮子,跟着狮子的动作打鼓,要将狮子衬得栩栩如生。若是群狮表演,鼓手就是指挥,快三声、慢三声……狮子听着鼓声来舞狮。

陈红武(右)打鼓技艺高超。

如今,邓锦钊、陈红武联同其弟子一同推动黄飞鸿派醒狮入社区、入校园等。在陈红武看来,醒狮有着讲究团结、不怕困难的精神,传承醒狮文化,正是传承这种精神。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