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工智能(AI)再度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不仅 3 次提到人工智能,更首次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人工智能技术如狂潮般汹涌澎湃,它正在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从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务,AI正逐步实现跨越。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提出了“镜像进化论”这一独到观点,让我们得以一窥AI的发展轨迹,与人类进化相反,从模拟意识到生命,再到空间,这一反差令人深思,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讲坛》为中国科协打造的新型演讲类新知栏目,以科学精神,科技探索和科技产业为主要讲述内容,汇集相关领域顶尖科技工作者讲述科技创新故事,传播前沿创新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本文摘选部分以飨读者。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发表《从AI哲学到AI应用》的演讲
镜像进化论
我们可以看到,图像大模型的演进,大约每四个月就会有一次迭代更新,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相较之下,人类的进化历程则显得悠远而漫长。我们逐步理解宇宙,从探索其起源开始,生命逐渐诞生,进而演化出高等生物,甚至可能发展出意识。这是一个漫长而有序的进化过程。
然而,AI的发展路径似乎与此相反。AI首先模拟的是意识,然后构建一个仿佛活生生的生命体。这种生命体具有成长和进化的特性,给人一种生动且活跃的感觉。最终,AI模拟的是一个空间,类似于我们常讨论的元宇宙,即三维化的空间互联网或空间计算。因此,AI的进化逻辑与宇宙的进化呈现出一种镜像关系,即AI的进化方向与宇宙的进化方向相反。
我将这种思考称为“镜像进化论”。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预见AI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将逐渐展现出更强的主体性,最终可能演化出智能生命体,即我们常提及的AI Agent。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期待的领域。
随着苹果公司Vision Pro设备的日益普及,我们将借助AI技术构建三维化空间。这种空间可与现实空间相融合,形成混合现实,亦可独立于现实空间存在。近期,我们观察到美国有部分用户佩戴Vision Pro头盔行走于街头,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这实际上是一种空间上的隔离,即社会隔离。
我们之前所讨论的,是我们对AI哲学中“镜像进化论”的一种理解。从通用的角度来看,AI主要有三种作用:再创、拟真、异感。首先,AI能够对我们以往所做的一切进行再创。例如,我们让AI重新撰写一篇已完成的小说或文章,或者重新绘制一幅画作。这既是对人类脑力劳动的再现,也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次,AI被用于模拟真实世界。尽管当前的AI在模拟真实世界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具身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应用将能够学习并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知识。在达到极致的情况下,AI甚至可能像牛顿一样,发现物理世界中人类以前未知的新规则。
最后,AI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类以前难以想象的世界。例如,我们可能会用AI创作出半人虎或半人鳄鱼等异感世界中的生物。这些创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但AI却能轻松实现。
用1%的人类智慧来激活AI 99%的劳动
AI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无论是自动生成文字、图像等简单任务,还是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复杂任务,甚至是科幻场景的创作,AI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
AI创作大赛:
在2023年10月16日,我们利用AI技术创作了一篇约6000字的科幻小说,从标题、正文、笔名、大纲到配图,全程均由AI独立完成。随后,该作品参加了人类的科幻小说大赛。在六位评委中,有一位评委敏锐地察觉到这篇小说的AI创作痕迹,因此他对此作品持保留态度,不愿意将其授予奖项。然而,其他五位评委中有三位认为该小说具备获奖资格。最终,根据比赛规则,该小说荣获二等奖。这一成就不仅在2023年成为中国科幻界的十大事件之一,也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期,我们与到访清华大学的美国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有教授对我们这部AI创作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其创作过程的信息。为此,我们将我与AI之间的66次对话记录整理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清新研究”上,供感兴趣的读者下载阅读。通过这些对话,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我们是如何引导AI生成这部小说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I能够独立完成创作,但其作品往往难以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因此,我提倡“用1%的人类智慧来激活AI 99%的劳动”的理念。这一理念旨在强调人类在AI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人与AI之间的和谐共生。从这个角度看,人与机器、人与AI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天、人、人工智能三合一”,简称“天人智一”。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天人合一”思想的升级版,强调人类与AI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
AI的进步
关于AI的优势,我们已有所探讨。然而,AI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被称为“AI幻觉”,即AI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
诡异的手:
以我个人经历为例,我曾尝试使用AI将我19岁时的照片与我爱人19岁时的照片合成一张合影。这两张照片都未经过任何美颜处理,只是进行了高清处理。然而,当我们将这两张照片通过AI合成时,却发现合成结果中出现了一只不明来源的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在另一张合成照片中,我爱人的右手被错误地绘制成了六根手指,这也是一个典型的AI幻觉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AI幻觉的问题似乎有所改善。在2023年4月份,AI在手部描画方面出现幻觉的比例较高。然而,到了2024年2月份,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使用经验,AI出现幻觉的比例已经降低到大约20%至30%。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AI的绘画结果是正确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警惕AI幻觉的存在,并在使用AI技术时保持谨慎和理性。
三个“有”
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AI技术的提升已经变得十分显著。然而,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AI来实现这些进步?我提出了三个哲学概念,其中之一是“任意有”。所谓“任意有”,是指“AI具备全为、全知、全概率”的特点。这意味着,当我们向AI提供人类已有的知识时,它能够理解并处理这些知识之间的任意组合,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通过提示语引导AI展现其内部的知识和理解。这一过程被称为“可以有”。这些展现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和人类的审美观念,才能被认为是“可以有”的。然而,仅仅在精神世界中存在并不足够,我们还需要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这一过程被称为“实际有”。
综上所述,人类在运用AI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将“任意有”的理念通过提示语转化为“可以有”的精神世界内容,再通过智能制造等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实际有”的实用物品或可读作品。
关于从“任意有”到“可以有”的提示语,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精细的打磨。在用户提出问题后,AI会给出相应的答案。此时,用户是否有能力对答案进行修改,将直接反映出用户的水平。因此,优化提示语显得至关重要。在与AI进行对话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特定人格的虚拟存在。
工业领域的应用:
最近,有医院向我提出设计雕塑的需求,尽管我过去并无雕塑创作经验,但借助AI,我们一个晚上就画出了四十余个设计方案,供医院挑选。这个就是从“任意有”到“可以有”的过程。未来,这种模式将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用户可以从丰富的选项中挑选心仪的设计,随后我们将根据选择制作出实际产品。
此图展示了我利用AI技术在一分钟内绘制的杯子设计,虽然其形态独特,但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虽然创意无限,但实现却受限于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最近成功获得了一个AI项目审批,名为“装配、装修大模型”。该项目旨在利用AI技术辅助室内装修、装饰和装配工作。通过AI,我们可以自动生成室内环境模型,并将虚拟人物置入其中。若用户拥有Vision Pro头盔,即可亲自体验这一空间感。这一技术将对建筑学产生深远影响。传统建筑师虽然能绘制精美的图纸,但往往难以提供沉浸式的空间体验,而AI与元宇宙的结合,将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我们近期推出的服装大模型内测版本,用户可以轻松实现个性化的服装定制。以下正是我利用此工具在一分钟内设计出的服装作品。我们的工具可以灵活应对不同季节的需求,如夏装和冬装。此外,我曾尝试请AI为我设计一件较为前卫的服装,尽管它确实帮我完成了设计,但我认为那件衣服可能并不适合日常穿着。这再次证明了我们的AI工具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灵活创作。
单能、多能、超能、异能
近期,我与技术领域的一位合作伙伴进行了讨论,他正在与厂商进行沟通,以将我所需要的AI服装设计成实物。在了解初步报价后,我认为价格略高,因此提出了简化设计的建议,以期将成本控制在1000元以内。据我了解,类似的设计在厂内的制作成本至少需要2万元。这充分说明了个性化产品的成本通常较高。
所以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在现有AI应用的基础上,首先利用AI完成简单任务,然后逐步拓展至复杂任务。我构建了一个框架,旨在通过AI解决那些通常需要花费一周甚至一个月时间完成的复杂任务。此外,我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挑战:是否可以用AI来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样,我们将任务划分为三个层次:简单任务、复杂任务和不可能任务。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利用AI去完成那些传统上认为不可能的任务。
在讨论AI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时,我们必须认识到,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常是通过传统教育使人从低能转变为高能,例如从不会写字到会写字。然而,传统教育往往都是单能,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个体只能掌握单一技能。然而,通过AI的辅助,我在2023年学会了画画、谱曲、雕塑和看病等多项技能。这显示了AI在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个体从单能向多能发展。
然而,我们的目标并不仅止于培养多能个体,更重要的是激发个体的超能。这种超能是指超越上一代人,成为与众不同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与众不同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要培养和激发超能力,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场景。正如时势造英雄一样,场景也能塑造超能。
至于如何将超能进化为异能,例如让人能够进入太阳等,这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目前的目标可能更侧重于利用AI延长人类寿命等更为实际的超能力。这不仅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对未来的热切期望。
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亦运用AI技术完成了论文的撰写,虽然这篇论文不适合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但我们在公众号“清新研究”上进行了发布。全文超过8,000字,完全由AI生成,仅通过15轮对话便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创作。从我个人观点来看,这篇文章的质量虽然略逊于C刊论文,但经过进一步的雕琢和完善,完全有潜力达到C刊的发表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清华大学指导的本科生们也积极参与了这项AI应用的实践。我鼓励他们充分利用AI技术来完成作业,因为使用AI和不使用AI的作业完成效果是有显著差别的。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我们不再鼓励完全依赖人力完成的作业,而是倡导利用AI技术来辅助学习和研究。
AI作业
以一位同学的作业为例,他利用AI技术推演了不同文明的演进过程,预测了未来50年、100年、200年、500年甚至1000年后文明的发展变化。他还创建了一个虚构的国家,并探讨了在未来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这些国家可能会如何演变。
另一位同学的作业则更具创新性,他利用AI技术创建了一门全新的理论和学科。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但在AI技术的支持下,本科生也能够完成这样的研究任务。
此外,还有建筑学院的同学利用AI设计了人类在月球上建立的建筑物的概念图,以及另一位同学利用AI技术融合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创作出了独特的诗歌作品。
这些案例充分揭示了AI技术在学术研究与教育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将有更多学生积极把握AI技术的优势,不仅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发展,更助力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学术与个人成长的双重飞跃。
无疑,随着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对于职业领域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我们对此做了一个模型,并发表了一篇文章,旨在深入分析AI对职业替代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AI的发展确实会导致部分传统岗位的消失,但同时也会催生出新的就业机会。然而,在早期阶段,新岗位的产生速度可能无法完全弥补旧岗位的消失速度,因此短期内失业现象可能会增加。
另一方面,AI的普及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为人们腾出了更多休闲时间。然而,这些时间往往被投入到手机和其他AI应用中,如Vision Pro等。这种现象表明,虽然我们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因AI的助力而减少,但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新增的休闲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能够实现每周工作时间的进一步缩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放弃工作,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在AI的辅助下,实现更高效、更有价值的工作方式。
满足个体理想的虚拟人技术
虚拟伴侣
近期,我女儿向我透露她已交往了男朋友,并主动提出使用AI技术绘制其形象以供我参考。经过她的描述,我了解到这并非现实中的个体,而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形象。尽管我对这个虚拟形象持有保留意见,认为它并不符合我个人的预期,但我的女儿却认为它与她心中的理想伴侣极为相似。
这引发了我对虚拟伴侣在未来社会角色的深入思考。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伴侣或许将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流行趋势,它们能够满足个体对理想伴侣的想象与需求。
在工业社会之前,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工作”概念,特别是那种需要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尽管农业社会也存在某种形式的劳动,但工业社会的到来使得上班族成为了普遍现象。然而,这种上班族的状态并非人类永恒的模式,因此我们期待AI能在这一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至2024年上半年,我们已成功制作了40余台人形机器人。
今年,我们致力于推动虚拟人技术的发展,主要方向是增强虚拟人的动作表现能力,以执行更多以前难以实现的任务。例如,我期望我的虚拟人能够演绎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太空舞,甚至能够模拟科目三等复杂舞蹈。这样的技术进步不仅展现了虚拟人动作表现能力的显著提升,更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成为我们自身能力的一种延伸和补充。
AI的能力分级
我们对不同的AI大模型进行了评测。我们认为,AI的能力可划分为三十个等级,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已相当于刚入学的博士生。在可评价的范围内,其能力已接近爱因斯坦级别,这是整个能力等级中的第15级。值得注意的是,这15级的划分并非出自我们之手,而是AI自身的评估。当我们询问AI,如果其能力超越了爱因斯坦,后续还有多少等级时,它告诉我们还有15级,并给出了相应的划分。
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AI的能力将会逐步提升至助理教授、教授,甚至院士的水平。若AI能够突破爱因斯坦的能力界限,这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的价值,实现一次飞跃式的发展。然而,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一飞跃的具体时间。AI的发展速度可能非常迅速,但也有可能在达到某一水平后遭遇瓶颈,例如当Transformer模型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后,其进步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先有数据,把大量的数据收集起来。我们的团队已经累积了约2,000亿条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结合人工和人工智能的力量,于2023年编写了约35万份开源报告、舆论报告和智库报告。这些数据不仅为我们的SaaS平台提供了支撑,也广泛应用于AI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期待在AI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人类一方面依赖AI在获取信息、理解世界和进行社交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真实世界洞察能力,但一方面又被AI的信息茧房、美颜的过度美化现象、社交机器人替代人际交往等等带来了更大的遮蔽和困扰。以下是中介矛盾带来人的五大变化:
在这个时代,我们虽然依赖AI进行大量的认知工作,但绝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的主体性。当我们将认知任务外包给AI时,我们必须时刻铭记,人类仍然拥有最终的选择权、审美权和判断权。当然,我们可以让AI代理部分工作,甚至帮助我们做出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依赖AI。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利用AI技术,帮助自身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来源: 国传创想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