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乘槎去,江海洗尘心

不如乘槎去,江海洗尘心

首页模拟经营论道江湖更新时间:2024-04-22

不如乘槎去,江海洗尘心

孔子的诞日,《春秋公羊传》《谷梁传》都有记载,再考据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民国初建,以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编撰的《孔氏祖庭广记》为据:“周灵王廿一年庚戌岁……冬十月庚子日,先圣生。即今之为八月二十七日”。换算成公历是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民国政府将此日定为“教师节”。首次祭孔大典是1913年9月28日,即“仲秋丁祭”,鲁迅曾在日记中记载此事。

纪念孔圣人,是为了传承夫子一生所倡导的“道”!可是,历史发展到如今——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国学?“道”在哪里?

这是当下,每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都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儒之初源

今世以孔子为儒之祖,言儒家、言君子必孔,实大谬也。两千年来,孔子及儒家毁誉不一,尊之为王为圣,贬之为粪为犬……多为别有用心的人之叵测。

溯源周朝的春秋战国,是延续了中国远古文化最繁盛最顶尖的末法时代。武王伐纣,商纣王烧掉的不仅是珍宝,还有太古文明的精粹!从周文王后至今,中国人都一直在延续着他的思维方式,无论如何发展,也没有脱出他的文化范畴——《周易》。对于“命”和“礼”,孔子只不过是继承和叙述了而已。

孔子从不以己为圣为尊,因有其标榜和推崇的人,其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孔子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合乎“礼”的境界,致力于一个中庸的状态。

孔子是一个分割线。

孔子之前,神的时代!孔子之后,人的时代。故孔子慨然而叹:君子之道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二)道之所行

《中庸》开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什么是“道”,孔子没有明确的表述,只是一再的对弟子们说:“吾道一以贯之”。什么是“道”——正如“盗亦有道”,各人有各自的见解和观点。

《论语》中孔子告诫弟子:未知生,焉知死。是希望弟子先做好“人”的本分。这是“思不出其位”的具体对待。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至此,孔先生算勘破“生死”大关。但,禅宗的“坐脱立亡”亦被大修行诟病——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这句话看似轻微,实不亚于当头棒喝!

后孔子自述七十岁始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而这,恰是坚持“一而贯之”的结果。

圣贤尚且如此,何况芸芸众生?

(三)心之向往

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是为了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只是大多数人被名利蒙蔽了“天赋”,故茫茫然不知所措。

什么是“我”?如何找到“我”?这就是修行。

人心,就像镜子一样,所谓明心,不过是镜面明亮;反之则镜面蒙尘而已。儒家讲“慎独自省”,道家炼“清净无为”,佛家悟“空色戒定”……总而言之,不过是磨“心”。

宋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大多数人的状态——“不识”的原因是身与意俱在局中,所以,必定看不到真相!

红尘嚣嚣,谁没有有荣辱悲欢?孔子厄于陈,老子困于函关,释迦如来亦有食马麦的无奈……或身经困厄,或心历沧桑;只有走出沼泽,经过风雨……对于世间万象,才能如明镜般——物来则应,物去不存。

罗近溪言:“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人人都是圣人——这不是妄言:圣人所言,你不知道也能做到,这是天性!圣人所行,你知道了也做不到的,这是私欲。

个中滋味,难解难言……

(三)论道江湖

茫茫大千,孔子,释伽牟尼,李老君……各行其道。道是什么?得道与否?芸芸众生,谁能说清?唐玄奘法师有言:如人饮水。所以,不要高深莫测!不要故弄玄虚!当今这个世界,那些所谓的“大师”——那些所谓成功学!营销学!国学大师……其实是连孔子所不屑的“小人”都不如。

真正的大师,泯然如俗,悯然如圣。真正的道,如影随形。

修己以敬,乐呵呵即行道!

内省不疚,坦荡荡即得道。

人,还是要了解自己……孔子曰:知命,知礼,知言。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释迦如来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怎么“知”?这是学问。所以《论语》结篇时强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人生一世,基于此:知命是内,知礼于外。言之必中,行之必庸。

人要知命。想通了,没有什么怀才不遇,都是命。

人各有命。想开了,什么神鬼佛魔,贫富贵贱……都一样。

赞鲁叟丘公

仲尼昭日月,君子比松风,

道德千古异,智愚古今同,

四非为克复,一贯成始终,

凤歌不逾矩,麟出叹道穷,

何如乘桴去,藏身云水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