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我还未出生就随着父母一同前往上海发展。
上海什么都好,除了房价,我的父母在上海辛辛苦苦工作了 20 年,才有钱买下了外环外的一套小房子,一共也就 40 多平,但是那时我已经长大,所以愣是在装修时挤出来一个 9 平左右的卧室给我,放置一些家具后,可用空间就非常小,于是我的房间就被同学成为“大床房”,我之前的文章都是用木板放在床上,摆上摄影布、背景布来拍摄完成的。
▲所以我的电脑也只能直接摆放在桌面上,为了让我的手有充分的空间甩动鼠标,所以我最后还是考虑使用 ITX 的小机器作为我的主力机,用于我日常游戏和修图,这是我之前的用的 ITX 主机,配置如下。
CPU:Core i5 7500
RAM:金士顿 2133MHz 4Gx2 普条
电源:全汉经典版 MS450 450W 铜牌
主板:华擎 B150M-ITX
显卡:影驰 GTX1070 骨灰大将
这套配置平常打打游戏,修修我 A7M2 拍出来的图也勉强凑合,装机几年来,蓝屏死机的故障次数为 0,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直到。。。
▲经常看我文章的同学肯定知道,我喜欢拆主板,而且喜欢拍主板上的各个 IC,而我只有一颗 2470GM 镜头,所以需要很大的裁剪空间,于是我将相机升级为了这货,A7R4 的 6100W RAW 直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从换了新相机以来,每当我处理照片时,电脑就会频繁出现蓝屏、死机、重启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了,我的 CPU 该换了,那我还不如整套换掉,可是我刚换了相机,哪来的这么多闲钱,所以我将目前投向了 AMD,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升级折腾记。
配置、装机▲在向我老爹申请了一点经济援助后,我的预算大约在 14000 元左右,经过我两个晚上的规划,最终决定了这些配置。
▲我的桌面比较深,所以可以容纳更长一点的机箱,之前的 A4 结构机箱,我担心散热问题,所以选择了空间较大的乔思伯 V8。
▲这种简约的设计理念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正面和侧面全部为铝制,表面做了拉丝工艺,虽然这种工艺简单,但是百看不厌,有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
▲前置接口提供了两个 USB 3.0 5G,一个为标准 Type-A,另一个为 Type-C,有 Type-C 是我选择机箱的重要条件之一,毕竟我的移动硬盘、耳机、U 盘都是 Type-C 口的。
耳机也做成了二合一的设计,手机耳机可以完美使用。
▲顶部是密密麻麻的透气孔,预计可以放入两个 12cm 的风扇,或者是 240 冷排。
▲后置也可以安装一个 12cm 的风扇,可以有效的增加机箱内的空气流通性,提高散热效能。
▲这个机箱可以像抽屉一样拉出来,周围的挡板可以拆卸,为安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把机箱完全抽出来后就能看到前置标配的 20cm 的风扇,巨大的进气风扇势必能改善机箱散热。
▲主板采用了华擎 B550 Phantom Gaming-ITX/ax,华擎在 ITX 上下的功夫非常多,几乎在每个芯片组上都会有一款 ITX 主板,部分高端芯片组上还会有两款,B550 上华擎就推出了两款,我选择了相对高端的那款。
▲6x90A 2x60A 的供电带动一颗 3900X 超频简直是易如反掌,PCIe 4.0 的下放也让玩家可以体验 PCIe 4.0 带来的高速传输体验。
▲CPU 我用的是 AMD Ryzen 9 3900X,强大的 12 核无论是游戏还是工作,都能提供超强的性能,在后续的使用中,我会将它超频至全核心 4.2G。
为何我不用 3900XT?目前 3900XT 和 3900X 的价差较高,但是两者仅仅差了 0.1G,3900XT 的性价比没有 3900X 来的高,所以我选了性价比更高的 3900X。
▲Intel,学着点,别人 AMD 的盒子还能废物利用呢,你的盒子只能当花瓶。
▲内存是芝奇焰光戟 3600MHz 8Gx2,共计 16G 的内存可以让我在使用 LR 批处理的时候开更多的 RAW 文件,以后的使用我会将它超频至 3800MHz C18,同时将 IF 总线超频至 1900MHz,来让 3900X 发挥最大性能。
▲由于 6100W 的 RAW 文件体积非常大,常用的素材也不想存到 NAS 里,读出太慢,所以我选了希捷 FireCuda 510 2T NVMe SSD 作为我的素材盘。
▲目前因为预算有限,暂时无法购买 PCIe 4.0 的硬盘,后期在考虑,所以我将这块硬盘先安装在主板背面的 M.2,毕竟安装正面的 M.2 比较容易,同时考虑到没有风能够吹到它,所以给它装了个 M.2 马甲帮助散热。
因为这款散热块的底壳是金属的,会和主板背面接触,以防短路,我将 SSD 的贴纸撕下来贴在了散热块的背面做绝缘。
▲这款 2T 的硬盘主控和颗粒高度不一,所以贴导热垫的时候要多贴一层,还在乔思伯的散热块给的导热垫比较多。
▲安装效果图。
▲散热器用了乔思伯的 SHADOW 光影 240 一体式水冷,价格低但效能不低,用它来压一颗 10900K 都没什么大问题,更何况是功耗更低的 3900X 呢。
▲在 400 元价位用料一点没缩,依旧提供了 14 条水道,能有效的提升散热面积,几乎在 400 元价位没有对手。
▲显卡用了华擎贴牌的公版 Radeon VII,选它的最大原因是我有两块。
▲不开玩笑啦,早在刚出的公司就一口气采购了两块用来渲染,办公室的电脑用着一块,另一块仓库里当备品,最近公司搬家,甩卖仓库库存,于是我用 3200 就买到了全新的 Radeon VII。
▲因为机箱只能使用 SFX 规格的电源,所以我选了全汉经典版 MS600W 铜牌,之前用的电源也是这个系列的,不过电源功率比较小,这次我还升级了 Radeon VII,所以之前的 450W 就顺理成章的淘汰了。
▲之前的电源从 2018 年中买回来就没有故障过,所以个人还是比较信赖全汉这个老牌电源厂商。单路 12V 就高达 600W,对于双 7nm 平台是完全足够。
▲ITX 机器对于模组线几乎是刚需,越小的机箱越需要,可以不安装不需要的线,减少走线难度,当然这款电源也不例外是全模组的,我的这套配置就只用了电源上的三个口。
▲这个机箱用的横置安装主板的设计,显卡也是直接安装在主板上,不需要像 A4 一样通过延长线安装在机箱背部,目前的 PCIe 延长线都无法支持 PCIe4.0,所以想完整的实现显卡的功能,还是直插来的好,虽然 PCIe4.0 并不会对显卡的性能有提升,但是你有的东西我就要用上,这就是我的原则。
▲安装时我将硬盘笼移除,因为我只使用了 M.2 的 SSD,不需要 2.5 和 3.5 寸的硬盘,这样一来,理线的空间就更大了,我甚至不需要定做模组线就能简单的理好(突然回想起在理 A4 线的时候被 A4 支配的恐惧)。
▲这款机箱支持的最长显卡尺寸是 33cm,像我 Radeon VII 用户,显卡右侧多出来的地方也可以用来理线。
整个安装过程完全没有压力,基本和 ATX 机箱无区别,手残 ITX 党建议直接买。
▲最后放上完工图。
温度测试▲最考验的 ITX 的肯定是机箱散热,我们先用 AIDA64 FPU 甜甜圈对整机进行 10 分钟压力测试,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全 Auto 的表现,此时 CPU 核心温度为 87.5,GPU 核心温度为 93。
▲随后我将 CPU 和 GPU 略超一点,CPU 超频至 4.2G,显卡我也将功耗墙上调了 20%,显卡功耗来到了恐怖的 300W,此时 CPU 核心温度为 98.1,GPU 核心温度为 112。
综合来看机箱并不是散热的瓶颈,而是 CPU 积热太严重、GPU 的散热器不太行的原因,不过日常使用不会有这么大的负载,所以这个温度我也能接受。
理论性能测试▲3900X@4.2G CINEBENCH R15 全核 3292,单核 198。
▲3900X@4.2G CINEBENCH R20 全核 7511,单核 488。
▲3900X@4.2G CPU-Z Version 17.01.64 全核 8532.1,单核 517.5。
▲3DMark Time Spy CPU 分数 12152,显卡分 8843,总分 9219。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CPU 分数 6839,显卡分 4359,总分 4609。
游戏性能测试▲古墓丽影:暗影 2K 全最高画质,平均帧数 84 帧,总渲染帧数 13211 帧。
▲彩虹六号:围攻 2K 全最高画质,100% 渲染,平均帧数 176 帧,最低帧数 143 帧。
▲刺客信条:奥德赛 2K 全最高画质,平均帧数 62 帧,最低 18 帧。
▲幽灵行动:断点 2K 全最高画质,平均 63 帧,最低 49 帧。
总结游戏在 2K 画质全最高的设置下,没有一款游戏的平均帧低于 60,辅以 Radeon VII 超大的 16G 显存、强大的专业显卡驱动,使得这台机器可以达到游戏工作两不误,后期还能更换更大的内存来换取更好的批量处理能力。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帮忙来个三连,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量解答你的问题,我是在安排 B550 ITX 横评的描边怪,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