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古人要星际移民 ——看《流浪地球》有感

假如古人要星际移民 ——看《流浪地球》有感

首页模拟经营流浪之海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6-09

2019年的春节档,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档。这波片子,再次体现了我国电影亘古不变的战斗主题:《疯狂的外星人》打外星人,《神探蒲松龄》打妖怪,《廉政风云》打大老虎……

于是,不打仗的《流浪地球》从一票打打**中脱颖而出,成功霸榜春节档期。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为了躲避太阳毁灭的灾难,人类在地球表面建立上万座行星发动机,试图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地球在靠近木星时遭遇陷落危机,关键时刻,刘培强、刘启父子成功点燃木星,拯救地球!

不得不说,《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片的开山之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剧情到特效也都可圈可点。然而,当屏幕上出现,那颗蔚蓝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漂泊的时候,我却恍惚在想——在我们之前的古人,是否也曾仰望着天空中某个天体,幻想过这样的场景?

或者说,他们是否曾想象过,去往其他的星球上生活?

那么,他们会想要去太阳上吗?

或者月亮?

或许是其他星球?

为了得到一个答案,古人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进行了千百年来不断的想象与探索……

【以下内容为脑洞产物,由相关神话传说及史料合理改编而成,切勿完全当真!】

图片来源电影《流浪地球》

01月亮

基本资料

星球名:月球

与地球距离:约38.4万公里(折合4*10-7光年,约1.2光秒)

性质: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转动。由于月、地、日的相对位置不同,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会有满月/缺月的变化,周期约为29.53天。

很久很久之前的华夏民族,似乎曾经掌握一种超自然力量。那段时间的他们,具有着连现代人都望尘莫及的科技水平与身体力量,几乎是“超进化状态“。

具有这种力量的他们,完成了很多连现代人都难以想象的事:移山、填海、熔化石子修补大气层、凭一人之力撞断山脉、与神灵和神兽相沟通……

当然,拥有这种力量的他们,自然也想过,往其他星球上移民。

而且,有人成功了。

那位成功移民的女性宇航员,叫嫦娥

传说中,嫦娥女士能够成功凭一己之力进行地月航行,得益于他们当时高超的医药学技术。据猜想,嫦娥能够飞往月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吃了西王母所赠与的两粒药,从而改变了身体构造,使得其不但可以独立产生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升力,而且对月球上极热、极寒、无氧等恶劣生存条件都有了很强的抗性。

这也是,华夏民族在星际移民的尝试中,第一个,也是唯一成功的案例。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通讯技术尚不发达,嫦娥女士在移民成功后,并未与地球进行任何有效的联络。再加之后来人们丧失了与神灵沟通的能力,那两粒药的有效化学成分也不得而知,令人惋惜不已。

后期人们忽然失去了那种超自然力量,文明一下子跌落回奴隶制社会。在落后的科技水平条件下,由于无法与嫦娥进行交流,人们只能通过对月球进行观察,来探索可能有效的信息。

一位天文观察者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疑惑与猜想: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可以想象,在那个天文知识匮乏的时代,对于公转现象知之不深的他们,很难对第一个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至于第二个问题,由于年代久远,我们也无从考证。

这位天文观察者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他的出现依然有着重要意义——他开辟了华夏民族对于月球,乃至于对于宇宙探索的道路。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屈原

很久很久以的宋朝,在一个中秋之夜,我们的辛弃疾辛大爷,望着夜空中的满月,不禁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同样观察过月亮的屈原老前辈。他决定模仿屈原《天问》的手法写一首词,连珠炮似的问出自己关于月亮的疑惑: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组问句可不得了,它立足于文学和神话传说,却向着科学的方向迈了一大步。“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几乎可以说是隐约猜到了月球围绕地球转的自然现象;“飞镜无根谁系”,甚至有着对引力的猜测与疑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对此大加赞赏:“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我倒是觉得,“神悟”倒是未必,有端猜测还是很有可能的——当然,他所说的,就连他自己也未必在意。但毕竟,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

有屈原、辛弃疾这样的考据派,自然也有迫不及待的行动派——就你们这么天天瞎琢磨,哪天能真正上到月亮上去呢?

一位诗人站了出来,他一手拿着酒盅,一手拿剑指着月亮,醉醺醺地喊着:

“我,李白,现在,就要,到月亮上去!”

其实对于李白这种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想要上月亮,实在不算个什么事。动不动就“手可摘星辰”,一开心就“耐可乘流直上天”的他,想要上个月亮,算什么呢?

问题在于,这次他,真的动身了。

那个晚上,李白喝了不少酒,乘着醉意,划着一叶小舟来到江上。看着水中倒映着的明月倒影,李白大笑:

“都道‘海底月是天上月’,天上的我上不去,捞个水里的月亮,问题应该不大吧?“

说着,李白一手伸到水底,却不料没稳住身形,翻身落水…一代诗仙,就此陨落。

李白这种为探求真理而献身的探索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五代时期就有人以诗记述: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这种对月亮的探索与追求,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传承。没有他们,就没有“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更不会有一篇篇不朽的“明月几时有”和“床前明月光”。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02太阳

基本资料

星球名:太阳

与地球距离:约15000万公里(折合约498光秒,约1.5*10-5光年)

性质:地球以其为中心转动;发光放热;地日距离远大于地月距离。

作为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太阳,自然也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视线。

几乎和嫦娥同一时代,一个同样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人——夸父,开始向太阳进军。

这个男人,没有嫦娥手中的灵丹妙药,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跑!

这个男人的体力是惊人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怕的。他凭借一双具有超自然力量的腿,生生跑下过了名山大川,跨过了丘陵与山谷,直奔太阳而去——

别忘了,他的目的是追逐太阳!太阳落山了他追谁去啊!

也就是说,他那么远的路,都是在一天之内跑下来的……

然而,他的速度还是远远不够。我们知道,想要脱离地球,奔向太阳,起码也要先超过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即11.2km/s,否则不是被地球的引力拽回来,就是像月亮一样成为地球的卫星。

看夸父跑了这么久还没跑出中国,显然是属于前者…看来他的超自然力量还不够强大。

更绝望的是,这种力量只强化了他的身体,并没能改变他的其他特性——跑了这么久,他不渴的啊!

这时候,这个男人强大的体魄再次体现了出来——能跑的他,同样格外能喝。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这个男人,为了完成他的太阳航行计划,生生喝干了两条两条河流,而且还没喝够。

令人叹息的是,他还没找到下一个水源,就在半路上渴死了,成为了一位悲剧英雄。

其实这真不怪夸父。太阳和月亮,在天上看着差不多大的两个天体,谁能想到一个与地球的距离是另一个的390倍,质量更是另一个的2.7*107倍?

放在那个年代,神话都不敢这么写。

尤其是这个日地距离的问题,世世代代困扰着中国人民。早在春秋时期,即使博学如孔子,也不能解决太阳是早上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的深刻问题,更遑论那两个辩论的小屁孩。

而到了唐代,这个日地距离的科学问题又带上了一种政治色彩。身处江南的晋朝皇帝们,开始思考另一个深刻的问题:

是太阳远,还是长安远?

这个问题迅速得到了年幼的晋明帝的回答:

“当然是太阳远辣!听说有人从长安来,可没听说谁从太阳来。”

然而不曾想,这孩子第二天转身就改了口:

“当然是长安远辣!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即将向南京迁都的明帝他爸晋元帝,宠溺地摸了摸明帝的头,叹了口气:

孩子你说的可真好,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爸听着咋就这么扎心呢?”

自此以后,“日近长安远”成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梗,说的就是想去国都而不得的情形。

由于日地庞大距离的限制,我国人民向太阳进行移民的计划被迫一再搁置,至今也未能成功。只有传说中的三足金乌,孤独地蹲在太阳里,等待着未来可能会来的人。

但是,人们对于太阳与月亮的探索,从未停止。

一波又一波的猜想与尝试,仍在继续……

图片来源电影《流浪地球》

03星辰大海

人们探索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太阳与月亮,中华民族的目标,始终是星辰大海。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北斗七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牛郎星、织女星,乃至于金木水火土五星二十八宿……无不在古人的观测范围之内。古人在记述”荧惑守心“”星孛入于北斗“之时,也未必不曾对它们心生向往。

这些星星上面,到底是什么样子?那里是否也有着山川于江河,丘陵与山谷,或者,一个更大的“九州“?

它们上面,是否也居住着像我们一样的人?是否有着一样的宫殿,楼阁,田地,那儿的街市,是否也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这是千万代人的疑问。

这是千万代人的梦。

图片来源电影《流浪地球》

04比邻星

在《流浪地球》中,我们迁移的最终目标,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

我忽然想起王勃的一句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如果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成是,比邻,若天涯。

天涯是什么?《流浪地球》给出了答案:

天涯,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是2500年的遥远旅程,是整整一百代人努力的终点,是所有人最终的梦。

2500年前的我们,可以凭借一人之力移山堙海,2500年之后的我们,依然毫不畏惧下一个长达2500年的旅程。

或许有人会问: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直接乘坐飞船离开,岂不比背着这么一个沉甸甸的地球容易的多?

的确是这样。如果真的到了生死存亡那一天,理性会告诉我选择飞船。

然而,只要有一丝可能,感情上,我依然希望能够带着地球一起。

因为,那上面承载着我们的家国故土,承载着我们的五岳江河,承载着我们几千年来祖祖辈辈们所有的感情与记忆。

几千年来,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舞于斯。离开了这片我们生长的大地,我们的感情与文字都将变得苍白。我们将无法理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因为”岱宗“与“齐鲁”,都将被打上一个“曾经“的标签。

那是我们的家。

那是我们的文化记忆。

因此,千万年之后的人们,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假若你们有能力走出太阳系乃至于银河系,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如果可能的话,请带着地球一起。

或者至少,当你们在宇宙的其他角落蓬勃发展,繁衍生息之时,请不要忘记——

地球,是我们的故乡。

-作者-

老王,清华大学在读本科生,年十八,喜古文,迩诗词。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大吃一顿。故自信人生二百斤,会当撰文三千笔。是以浅题四五诗词,闲作六七文章,若承蒙不弃,愿与八九好友共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