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老公”(恋与制作人)曝光率已经没有那么高了,各位夫人们也都安静了下来。其实这款游戏还留存着不少的用户,只是随着那股“跟风”劲的过去,游戏的热度也开始慢慢下降了许多。这个似曾相识的剧情我们好像在哪见过,konami的一代恋爱养成神作《心跳回忆》曾也红极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的消失在了玩家的视野当中,可《恋与制作人》的突然蹿红却让我们看到了,恋爱养成游戏的一直有市场,只是这类游戏需要一些“创新”及“变化”。
1975年一位名叫威廉•克洛泽(William Crowther)的程序员兼洞穴探索者,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文字冒险游戏《出现》。之后威廉将游戏改名为《巨型洞穴探险》(Colossal Cave),玩家通过预先设定好的文本输入命令进行游戏,系统会根据不同的选择给与不同的结果,“未知”和“探索”等互动元素的加入,让当时还沉迷于小说的人们为之疯狂,《巨型洞穴探险》在1977年对内容进行扩展(或许DLC就是这么来的吧),三年之后的1980年《巨型洞穴探险》登上了Apple II Plus这等普及率高的微电脑。1981年制作的MS-DOS版本中《巨型洞穴探险》首次加入了图像,图像的加入让文字游戏更具象化,文字游戏正式进入图像化时代,这也为之后文字游戏及养成游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出现》的原型,和小说差不多
1994年由可乐妹(konami)发行的《心跳回忆》开启了养成游戏的巅峰时代,和传统的文字游戏不同,《心跳回忆》在游戏的图像表达能力和游戏音乐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游戏中所有的配乐都是在专业的录音室中录制完成,并且邀集了许多日本当地著名的乐团参与制作,游戏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有着专人配音(CV),CV通过游戏中的人物表情变化采用不同语气语调,将每个人物都演绎的栩栩如生。konami做的不仅仅如此,《心跳回忆》一改文字游戏“幻灯片”式的静态画面,加入了开场动画以及聊天动作,让原本单调冰冷的文字更有“生”气。
《心跳回忆》讲述的是一个以高中生涯为背景的爱情故事,玩家扮演的男主角是一个刚入学普通的高中生,在三年的时光里玩家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揽活女性角色的芳心,毕业时在时在传说树下的告白,是玩家们获胜的标志,也是无数人的青涩回忆。
初代《心跳回忆》一共提供了12位女性玩家可供玩家攻略,游戏会根据玩家攻略的对象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故事结局。多位攻略对象的好处是可以满足不同玩家的需要,12位小姐姐总有一款适合你,同时多结局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游戏的寿命和可玩度,初代《心跳回忆》获得了销量口碑的双丰收,此后的十多年里conami一共为《心跳回忆》发行了三部正统续作及十二部衍生作品。作为恋爱游戏,《心跳回忆》的核心用户一直是男性玩家,不过在期间也出过《心跳回忆Girls Side 初恋》这种针对于女性玩家的游戏,但效果反响一般。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恋爱养成游戏,《心跳回忆》续作的影响力逐渐减少,“传说之树下的告白”也渐渐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回忆。
《心跳回忆》虽说是款恋爱养成游戏,但也可以说它是一个能够让玩家重新体验高中三年生活的模拟游戏。《心跳回忆》让那些成天宅在家里的阿宅们,可以用一种自己想要的方式再次体验整个高中生涯。或许“现实感”和“代入感”正是《心跳回忆》能够如此成功的原因吧!
有人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这句话其实是有道理的,《恋与制作人》将曾经宅男宅女们喜爱的恋爱养成游戏,移植到如今更方便携带,受众更多的移动端平台之上,让女性玩家接触到游戏的门槛更低。那些许多直男感觉不能再“俗套”的剧情,却吸引着无数女玩家。
不过随着新年的结束,这款游戏的热度也慢慢的减弱了,其实这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恋与制作人的迅速蹿红,主要是因为微博、朋友圈等社交渠道的推动,当初有不少玩家都是跟风加入的。随着当初的那股新鲜劲过去,玩家流失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
其实养成游戏,在当前的“游戏皆要电竞”的大潮下并不被看好,随着这两年电子竞技产业的完善以及发展,许多游戏厂商在立项之初就将“竞技”元素打上了“必有”的标签,养成这类能够带给玩家强烈代入感的游戏其实并不被游戏厂商看好,《恋与制作人》与《旅行青蛙》算是给那些,还在坚持开发这类游戏的作者及厂商打了一剂强心剂吧!恋与制作人首月1亿的月流水,让我们看到了女人们氪金的能力!可怕~真的是可怕~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