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他前半生昏昧糊涂,后半生却明智清醒

大明风云:他前半生昏昧糊涂,后半生却明智清醒

首页模拟经营明朝风云正式版更新时间:2024-04-28

大明风云:他前半生昏昧糊涂,后半生却明智清醒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元宵佳节,北京紫禁城内没有一丝过节的喜庆气息。因为御榻上躺着奄奄一息的明英宗朱祁镇,几步之外跪着以内阁首辅李贤、吏部尚书王翱等名臣为班底的顾命团队。

九岁登基、二次为帝、军灭身辱、枉*功臣,史书上会怎么记载这个弥留之际的皇帝呢?

远处传来妃嫔们哀婉的哭声,不仅是为了皇帝即将归天,更是为了自己即将到来的殉葬命运……

此时,朱祁镇缓缓地发出了最后的声音:“传旨……”

明朝皇帝往往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后世一般以年号称呼。而朱祁镇,偏偏有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朱祁镇九岁登基时,内有太皇太后张氏掌舵,外有赫赫有名的“三杨”秉政,大明朝可谓是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可是,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杨荣病逝;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薨逝;杨溥、杨士奇相继告老还乡。

中央权力出现真空,总要有人填补。只不过,此时大明朝遇到了一位灾星,明朝第一个权阉,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

说起王振与朱祁镇,渊源可谓甚深。朱祁镇还在蹒跚学步时,王振就成为他的“大伴”,也就是保姆太监。如今,王振不仅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甚至想入非非地要学习前辈郑和等人的丰功伟绩,在军功上要一试身手。

于是,王振撺掇着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导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之变”。二十多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不说,还连累了朱祁镇被瓦剌俘虏。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这边朱祁镇被俘虏,那边为了团结抵抗瓦剌,于谦等人便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景泰帝。

等到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回国,朝堂上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臣子都围着新皇帝邀功请赏,朱祁镇只得默默退回南宫,当起了太上皇。

朱祁镇在南宫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整整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目睹了儿子被废去太子之位,目睹了朝臣们对自己的狠心决绝。他本以为能够终老南宫就是幸运了,没想到,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的元宵节,成了他的转机。

就在这一天,景泰帝病危,眼看就要驾崩;正月十六,大太监曹吉祥、大将军武清侯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召开了一个紧急聚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夺权”。

随后,武清侯石亨等率家兵一千多人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作内应,砸开宫门,闯入南宫,迎接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

二次为帝的朱祁镇,改元“天顺”,因此,他成了有明一代唯一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二次登基后,朱祁镇做的最大暴行,就是为了使自己“夺门”名正言顺,枉*了保卫京师的大功臣于谦,以及王文、范广等一批文臣武将。

当然,接下来的戏份又落入俗套了。自觉拥立有功的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开始内斗;先是徐大人被逐出京城,到云南地区戍边;紧接着,已经被封为公爵的石亨,因骄横跋扈,被下狱论死;再往后,曹吉祥公公带着一帮干儿子准备造反,结果被碎尸万段。

可见,奸臣因其一心为私,总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也许是过往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性情,二次登基后,朱祁镇与正统年间那个充满青春躁动的少年天子判若两人。他一方面选贤任能,提拔重用了李贤、王翱等一大批能臣;另一方面,为政宽缓,纠正不少前朝的弊端。

朱祁镇拨乱反正的一件大事,就是将已经幽闭五十多年的“建庶人”予以释放。这里所说的建庶人,即建文帝的次子朱文圭。

当年,朱祁镇的太爷爷永乐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得皇位,始终对其侄子、建文帝一脉,心存顾忌,时年,仅二岁的朱文圭便被幽禁在中都凤阳府广安宫。

从宣德年间起,朝臣中就不断有人呼吁释放建庶人。毕竟朱棣一脉的皇权已然巩固,没必要害怕一个废人。可是,当权者始终都没有下定这个决心。

朱祁镇二次登基后,回想起自己七年的幽闭生活,推己及人,他想到了自己的这位堂叔,竟然已经幽闭达五十年之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

有一天,朱祁镇尝试着向内阁大学士李贤询问,说了一句:“亲亲之意,实所不忍。”一家至亲,他实在不忍继续伤害。这一鲜明态度,立即得到李贤的赞同。

于是,朱祁镇奏明太后,毅然将建庶人开释,并主动给其娶妻生子,延续建文帝的血脉。

当时,有朝臣认为,开释建庶人有可能引发皇室内斗,而朱祁镇则非常淡然地回答:“有天命者,任自为之。”这份自信与洒脱,显然比他那些所谓雄才大略的父祖们坦率太多。

除了友爱宗亲,在私人生活上,朱祁镇与其原配妻子钱氏,也是感情甚深。“土木堡之变”后,惊闻噩耗的钱皇后,伤心欲绝,以至哭瞎了一只眼睛、摔伤了一条腿,成为残疾人。

“南宫复辟”后,皇长子朱见深,再度被立为太子,太子生母周贵妃,恃宠欺压钱皇后,甚至想谋夺皇后之位。

而此时的朱祁镇,面对年老色衰、身体残疾,又没有子嗣的钱皇后,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尊重与敬爱,历朝历代上演不衰的“废后”戏码从未被提起过。

不仅如此,朱祁镇还时常教育朱见深,要照顾好自己的嫡母。他的目的,就是想确保自己百年以后,钱皇后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幸运的是,朱见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即位后,对自己的嫡母与生母一视同仁,甚至没有按照生母的意愿去降低钱皇后的待遇。钱太后的晚年虽谈不上幸福,但也在平静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人殉制度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恶俗。在中国先秦时期曾盛行一时,但是,到了汉魏时期,制度化的人殉逐渐式微,“自愿”的成分愈加突出。当中华文明走进唐宋之际时,作为普遍性法律制度的人殉基本消失,基于自愿的人殉个案,只是偶有发生。

然而,当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人殉这一早已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恶制,死灰复燃,并进一步上升为“皇家法度”。

太祖朱元璋去世,殉葬了四十六位嫔妃;成祖朱棣驾崩,殉葬了三十多人(还不包括朝鲜进贡的低级嫔妾);明仁宗洪熙帝庙号虽然是一个“仁”字,可是对自己的女人们一点也不仁慈,仅仅位列“妃位”的就殉葬了五人;明宣宗宣德帝死后殉葬八妃;至于明代宗的妃子,基本上都被强迫殉葬了。大明皇室到朱祁镇死前,前前后后殉葬的妃妾有百人之多。

更恶劣的是,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室的示范效应,开启了有明一代民间殉葬恶俗的恶例,不知多少无辜女性成为人性罪恶的牺牲品。

万幸的是,明朝皇室的人殉制度到了朱祁镇临死前,发生了历史性地改变。

史载“英宗病重,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殡御殉葬,凡四事,付阁臣润色”。这就是本文开始的一幕,朱祁镇病逝前,下达了最后一道圣旨,取消殉葬制度,尊重女性生命和自由。

从此以后,明代皇室消灭了人殉制度,而各藩王入葬也逐渐禁绝了人殉。

《明史》称朱祁镇此举:“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大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日,朱祁镇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面对这样一位经历复杂的皇帝,该如何定谥号、上庙号呢?内阁首辅李贤召集诸臣给出了公正的评价:

定谥号:睿皇帝。谥法曰:“可以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上庙号:“英”宗。谥法曰:“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历史上的朱祁镇,虽没有先辈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是他有帝王身上难得一见的平民情怀。他能理解别人的痛苦,并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种痛苦。无论是对建庶人、对钱皇后,还是对那些脱逃一死的妃嫔们,他都做到了问心无愧。后半生的明智清醒,也终让他配得上“英宗”的庙号。

(本篇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