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外婆家是七百弄里很小很小的一个屯,只有几户人家。距离最后一次去外婆家已经过去了整整33年,成年后来到城市生活后,总觉得外婆家落后,穷山僻壤怎么能住人?可偏偏外婆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直到去世前才去到县城住了几年。现在回想起童年在外婆家的日子,竟会不自觉笑出声来,原来那里才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那里有我最真的童年记忆。

外婆居住的地方位于七百弄,是藏在山洼洼里的一个小小屯,称它为“小小屯”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它太小了,小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的记忆里那时这个被称为“长谷屯”的地方只有外婆一户人家,后来慢慢有其他村民搬到这里,但也只有五户人家居住在这个小小的山屯里。

那时的七百弄太穷了!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外婆家不通公路,更没有水、电,每次去外婆家都要坐两个小时的班车,说是班车其实每天只有一趟,到了七百弄里一个叫弄腾的地方后,班车就改道了,而我们只有下车,翻过三座山步行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外婆住的地方。那时是1990年。

那时的外婆家没有通水、电,生活用水要到一里地外一个大一点的屯去挑水,一来一回就要一个多小时,后来才从山顶一处水源引一条细水管到家,但水流太小了,几乎是断断续续流出来,接满一锅水至少两个小时;外婆家也没有通电,太阳下山后不久就彻底黑了,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听着像解放前的照明工具,但那时外婆家就用煤油灯照明。对了还有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

由于七百弄特殊的地形,山、弄(山之间的洼地)相连相套,这种地形使雨水无法汇聚,因此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加上山都是石头山,开凿修路难度非常大,因此道路交通一直是这里的老大难问题,造成了这里与外界交流不通畅,被世人称为“除沙漠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好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近几年不仅通了公路,水、电问题也得到解决。
就是在这种条件恶劣的地方,外婆几乎生活了一辈子,直到去世前几年才搬到县城与三舅一起居住,而她的房和地作价两千元卖给了自己的远房亲戚。30多年没有回到外婆旧居,外婆的音容笑貌越来越模糊,想着故地重游,重拾对外婆的回忆,重温儿时与外婆一起的快乐时光,于是一大早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长谷屯,下车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外婆的老房子不见了,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远房亲戚解释说,外婆把老房子和地卖给他后,没有几年老房子就塌了,于是他在原址建了新房,顺便把周围修整了一下,因此这里大变样。唉......为什么不早几年就过来呢?望着这里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以前的回忆不禁如潮水般涌了出来。
我对外婆家的印象一直都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每次到外婆家,都能吃到各种鲜果。那时外婆在房子周围种满了各种果树:柚子、龙眼、李子、沙梨、番石榴、柑橘,可以说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每到暑假我便来到这里,还没到家门口就把行李往地上一扔,自己爬上果树,什么时候吃饱什么时候下来。每到这个时候,外婆就在树下望着我,爬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慈祥和疼爱。

另一样我最爱的就是外婆养的土鸡,七百弄的土鸡远近闻名,无论是炒还是炖汤,只需放一点盐,其他调味品一概不用,香味就飘荡在整个山谷里。

恨呢,是因为它的落后,因为不通水、电。每天都要和外婆去到一里地外去挑水,每次都累的恨不能爬到地上;因为没有水,挑来的水只够饮用煮饭用,剩下的水根本不够洗澡的;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天黑后,房间里小小的煤油灯,摇曳着昏暗的光线,光影摇动中,让我充满恐惧,这里除了外婆没有任何人家,天黑后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
不管是爱是恨,这里都留下了自己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与外婆相处的日子最甜蜜,虽然条件是艰苦的,但外婆总能给我力量,她的乐观总能让我充满勇气,虽然外婆离开我们五年多了,但对她的思念却从没有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