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职场剧到底该怎么拍?往现实了拍就是了嘛

现实职场剧到底该怎么拍?往现实了拍就是了嘛

首页模拟经营谋杀剧更新时间:2024-05-09

传媒大眼导读

作者:潘凉凉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中国首部以“无人机”题材为背景的电视剧,开创国内先河的金融行业剧,中国第一部关注翻译领域的职场剧……光看这些“首部”“先河”“第一部”的字样,是不是已经被吊足了胃口? 可事实却是,早就被各种噱头晃得七荤八素的观众,已经对这类骗人的嘴炮心生厌倦,压根提不起什么兴致。要么给我颜,满足我对小花、鲜肉乃至小奶狗的贪慕;要么给我剧,那是真正能够吸引我一路追剧下去的一个好故事;要么,你就给我滚,玩套路没卵用。

这也就意味着,真想好好鼓捣出一部观众爱看的现实职场剧,你得真正着眼于新兴行业定位,同时还得饱含人性温度,既有“烟火气”,又不能少了“专业新鲜感”,这样一硬一软、一冷一暖的深融互动,才能真正带给观众新鲜感。

纵观3、4月的电视剧市场,现实主义题材仍旧一副高歌猛进的架势。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这些话题往往都集中在都市情感、婆媳相处等方面,而最近热播的现实职场剧却开始把议题拓展到关于职业的思考,“投资人”“谈判官”“无人机研发”等频频上热搜,不仅带火了这些剧,更是引发了观众对于职业价值的思考,不得不说,现实职场剧的这波转型还是挺成功的。

从观众的审美心理出发,一般而言,陌生新鲜的题材、扣人心弦的剧情、赏心悦目的形象更容易吸引眼球。曾经,医生、警察、律师、教师等职业是影视剧的宠儿,但观众慢慢发现,当剧中人设越发趋同之后,从一些冷门、有特点的行业中取材,似乎更能具备专属特质。

谈判官、投资人频频现身影视剧新兴行业很吸睛

纵观近两年现实职场剧的选材,已经从观众最为常见的医疗、律师丰富到翻译、谈判等领域。最近热播的《南方有乔木》首次将无人机搬上荧屏,《金牌投资人》也定位为国内首部金融行业剧,在韩国引发收视热潮的《迷雾》也将女主角职业设定为新闻主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冷门行业被影视行业挖掘,成为电视剧作品的温床。

年初《亲爱的翻译官》的姐妹篇《谈判官》上映,聚焦鲜为人知的“商务谈判专家们”利用一个个经典的商业案例,强化谈判专家的职业特征,凸显“谈判,亦是谈心”。

正在热映的《金牌投资人》讲述了男主角方玉斌在梦想、事业与爱情面临巨大挑战时如何在激烈的商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遵循自己的内心,成为金牌投资人的故事。点映会上,片方请来了百名创投精英前来鉴定,并得到了其一致认可。观众同样对这部剧安利比心,首日开播两集,收视就登上了第一的宝座,这是要爆的节奏?先别急着下定论。

而刚刚收官的《老男孩》也以机长题材引爆燃点,聚焦了男主人公吴争的机长生涯,放大机长“高空之上的无尽责任”与“落地之后的男孩人生”,制服诱惑再加上狗血剧情,宣传的点打在内地影视对机长题材的首次深度挖掘上,至于效果咋样还是以观后效吧。

总结近两年,现实职场剧题材类型越来越丰富,《猎场》《产科医生》《法医秦明》等也都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和点击量。因此在今年刚刚结束的春推会上,近十部以不同行业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悉数亮相,其中有揭秘软件工程师创业的《创业时代》,聚焦邮轮业的《海洋之城》,关注旅游行业的《十年三月三十日》。

专业度不佳一不留神就会沦为被吐槽对象

以“行业”为背景,确实能起到吸睛作用,但在中国以行业为背景的电视剧作品的口碑总体上却不如收视率、点击量那样乐观,甚至一度饱受诟病。专业度不佳、常识性错误不断,观众的吐槽也是绝对不留情面的。

《南方有乔木》里,打着“学霸的充电姿势”营销安排了这样的情节:白百何给陈伟霆的手机充电,把露出来的电线直接插到插座上,殊不知这样高的电压给手机充电,轻则烧坏手机,重则引起火灾,简直是“一键火化”。这种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bug被“中国消防”和“共青团中央”联合diss,脸也算是丢大发了。

医疗剧《青年医生》发生的错误更是荒谬,比如给患者输“9%的生理盐水”,这个浓度都可以腌咸菜了。咱们*可是治病救人的神圣职业啊!这么做好吗?本来好端端的一部行业剧,愣是被弄成了披着医疗外衣的谋*剧,难道是制作方欠了编剧的劳务吗?

在《好先生》中,最吸引观众的是剧中孙红雷的职业——厨师,以及他的那道招牌菜——惠灵顿牛排。看过之后,让不少人对孙红雷饰演的陆远米其林星级主厨身份表示深深的怀疑。《好先生》中做好的惠灵顿牛排,不仅酥皮与牛排之间没有蘑菇酱,还有很大的缝隙。剧中还多次呈现做菜的全过程,变着法的告诉观众我这道菜做得有多不专业,让人不禁怀疑,米其林星厨的身份该不是买回来的吧。

既然都用新行业题材作为宣传点了,那最基本的行业知识和工作日常得了解吧,就不能去专业的地方或者找专业的人去指导检查一下?其实,观众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编剧多用点心,只要导演不把观众当傻子,或者拍的时候请个数理化老师看看,请个行业专家指导指导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行业常识漏洞百出,感情戏还俗不可耐,观众是得多没脑子才能买账啊。

人性光辉,才能真正触碰行业地心

在国外,很多现实职场剧的编剧,本身就是或曾经是某个行业的从业者,他们的创作中沉淀着丰富的个人经验。《法医秦明》的原著作者本身就是法医工作者,保证了剧集的专业度。尽管不能要求所有行业题材的创作者都有相关行业经历,但深入生活,认真了解、体验,则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电视剧《猎场》的编剧、导演姜伟为了了解真实的猎头行业,曾在创作前专门走访多家跨国猎头公司、中小猎头公司以及职业介绍所,感受猎头的工作环境、状态并从中获得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剖析了血淋淋的现实和人性。

日前,人民日报批评某部主打以行业为背景的现实职场剧:剧集悬浮于生活,本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偶像剧。华丽的职业套装加上俊男靓女的情感纠葛,能撑起一部好看的都市情感剧,却触不到行业的地心,或许是很多以行业为背景的电视剧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对行业专业知识的尊重,保证了行业剧在剧情、人物设定方面的水准,那么对特定行业道德操守的尊重,则关系到一部作品的价值取向。的确,展现行业的社会实用价值仅仅是行业题材电视剧的“皮”,而展现行业内部发展的精密伦理体系,打破专业特定的体系与大众刻板印象、日常共识才是行业剧的“骨”。

日剧《Unnatural》收获的高口碑,就与其透过行业之窗,折射社会百态的格局有关。在一个案件中,在查明高野的死因的过程中。法医们发现,高野并不是死于心脏病而是MERS病毒,但因院长隐瞒了真相,让案件一波三折,从中折射出编剧清晰的价值链———以专业精神锲而不舍地追究真相,并维护公众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现实职场剧的回暖,类型多元、涉猎行业维度更广已成为其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制作方能够真正深扎于行业内部,在专业知识过关的前提下,再融入人性的光辉,才有可能打造出一部像模像样的现实职场剧。要知道,观众更愿意通过这类题材去挖掘行业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想看小情小爱搞对象那点事,那么多的偶像言情剧都看不过来,轮得到你们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