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队模式的路走不通

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队模式的路走不通

首页模拟经营农村生产队更新时间:2024-06-05

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队模式为什么走不下去?
是因为大锅饭、效率低,工作没有质量。 一方面,确实是人多力量大。但同时,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果人多而又不能有效组织管理的话,就是这种没水吃的局面!
过去生产队的模式,是一种低级的、粗放的管理,不能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甚至是不断的挫伤人的积极性。不是1 1>2,2 2>4,10个人顶20个人干。而是1 1<2,2 2<4,10个人干不了5个人的活。
不是人不想发挥积极性,而是生产方式制约了人的积极性。
生产队实行工分制。就是一个劳动力干完一天挣一个工,一个工等于10分工。不是你干多少来衡量,也不是现在工厂的计件工资,而是看你干满一天时间没有,所以就造成了混日子、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比如收庄稼,力大的劳动力可以担150斤,但他顶多担100斤。因为劳动力中有的体力很弱,只能担五六十斤。都挣的是10分工。所以这个力大的人担100斤已经很不错,也算是非常卖力的,但没有把他的力气全部发挥出来。
比如割麦子,每人割3行,大家一起割,动手快的人,就会看一看,等一等。能*人也许能顶两个不能*人,但他也只干一个人的活儿,因为大家挣的工分都一样,不会干别人两倍的活。
所以生产队这种模式劳动效率非常的低。
并且工作质量也不能保证。干庄稼活是一个细致的活。只有干好庄稼才能丰收,干不好,人哄地,地哄肚皮,庄稼就不能增产。比如撒化肥,能不能撒好,用的力气不一样,下的功夫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胡乱撒进去是不费什么力气的,不仅把化肥糟蹋了,庄稼也长不好。
因为生产队是集体模式,理论上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做主的,很难做出灵活的调整。一个人无论是你干活能手或者是有别的长处,很难发挥出来。
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有的干活能手分到的地根本不够自己种,一多半时间外出打工。有的人发挥其他方面的长处,比如有的有手艺,有的会经商,发挥自己所长,很快就富了起来。
包产到户以后确实存在生产规模小,地块分割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重走过去生产队的老路,而应该是实行公司化的科学管理的模式,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