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钱,就照他的意思写。”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真不假,在2003年前后,河南商丘平地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吴振海,关于他的事迹都是正能量。
比如弃警从商,挽救国有企业,后来又到安徽阜阳创业,功成名就后,回到家乡二次创业,打算造福桑梓。
当这些赞美之词全都围拢在吴振海的身上之时,他的事业也就顺风顺水,甚至还能在长江以北的地方种出了火龙果。
火龙果在当时算是高档水果,曾经一斤卖到15块左右,只要有种植棚,吴振海就能把火龙果当成“取款机”,千万财富自然不在话下。
随着吴振海的曝光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他的公司“未来农业”更是如雷贯耳,并且相信吴振海的所包装出来的形象,心甘情愿拿出真金白银,与吴振海联合种植火龙果。
在吴振海的操作之下,三年时间,他共敛财8亿多,坑惨了2.2万人。
吴振海的身上,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故事?
一、
吴振海的出身很普通,但他的抱负却很远大。一般来说,类似吴振海这类人,要么是天之骄子,要么是寒门贵子。
本在普通之家安安稳稳度过了18年,吴振海在河南财经学院第一次看到了广阔的世界,不过这并没有压垮他的意志,反而想办法突出重围,从普通跻入豪门。
那会儿的河南有一个“破烂王”,叫做孙树华,靠收购农用塑料起家,身上还有“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通过多年打拼成为河南首富,在河南当地无人不晓。
传奇不可复制,但是发家的方式可以用来借鉴。天天想着在商海激荡的吴振海打算奋力一搏,开始做跟农业相关的产品,一开始是做石棉瓦等小生意,但终难有起色,只能勉强果腹而已。
眼瞅着高不成低不就,吴振海就想着“树挪死,人挪活”,不如放弃在家乡的小生意,远走他乡,到其他地方寻找机会。
于是吴振海来到了安徽阜阳,注册了亿源科技开发公司,做的业务也是自己的老本行,不过换了一个方向,农用塑料大棚。
当时,孙树华收购的农用塑料,是跨省交易,从河南卖到安徽等地方,从这就可以看出这里边的市场需求。
吴振海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生意法门,他在阜阳安心经营,加上有了“科技”这两个字加持,吴振海在阜阳混得风生水起,并且还把业务拓宽,进行全方面的发展。
本来吴振海用自己的实力,已经证明了自己不俗的经商天赋,但在2003年,对于吴振海来说,发生了一桩改变自己命运的大事。
这一年商丘要招商引资,首先招商的就是家乡人,并且在外面功成名就的商丘人。
吴振海在阜阳已经小有名气,所经营的还是当时农村普遍看好的农用塑料大棚,在当时,这被视为农业产业化的方向之一。
吴振海也想着为家乡办点事,但更多的是不想“锦衣夜行”,在半推半就之下,吴振海顺利回到了商丘,还成为了“座上宾”。
有了这番声势,吴振海日后的敛财之路会顺利很多,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想这么做,而是提出了一个种植计划:在长江以北的地方种植火龙果!
二、
为何吴振海敢如此异想天开?火龙果的最佳种植地区是在热带和亚热带,而河南商丘处于暖温带地区,本就不适合火龙果的种植。
能让吴振海做下这白日梦的,是他前公司的“科技”,在跑马圈地之后,吴振海也算是拿出了点成果,种植出了小部分火龙果。从这也能看出吴振海是个人才。
但是火龙果的盛果期一般是3年,也就是说,从种植到大丰收,要三年之久,2003年就回到商丘的吴振海,想要快速做出成绩难以登天。
加上一年下来的大棚、塑料薄膜、人工费用等成本,光靠种植园的火龙果销售,是远远不够支付的,吴振海很难做到收支平衡,更难从中赚取惊人的利润。
吴振海一开始打的算盘,就错了。另外,农产品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当大丰收之时,价格会下降,反之价格则会暴涨,火龙果市场也从一斤15块降至5块。
在这般险境面前,吴振海不可能选择东山再起,另觅商机,而是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大伙儿一起来种植。
吴振海会怎么做呢?他利用了人性,许以高回报的承诺,比如10万,一年后能拿回13万,最高时是15万。
光靠这一点还不足以吸引人,吴振海还打造了一个团队,有人出谋划策,制订敛财方案,有人到市井疯狂推销,拿到高工资。
在层层铺垫之下,吴振海的销售团队遍及河南、安徽7省,换句话说,河南商丘一地,不足以满足吴振海的胃口。
吴振海的团队有事儿干,他也没有闲着,有“嘉宾”到,他就迎来送往,拍照留恋,并且还大造声势,一亩能产600斤的火龙果,被他吹成能产6000斤。
真是人有多大胆,火龙果就有多大产!除此之外,他还计划打造一个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园,在火龙果的种植场地旁建宾馆、休闲中心、酒店、生态观光园等。
在吴振海的吹嘘之下,有小部分人“以身犯险”,拿出部分资金投入了“未来农业”,与吴振海一起“种火龙果”,一年后果然拿到了高额回报,随后便吆喝亲戚好友,拿出重金押注,但等着他们的,是万劫不复。
三、
吴振海的这般敛财方式很容易看得出来,而吴振海光靠一种还不如满足自己的膨胀欲,还让底下的团队设计出了十几种模式,像销售状元、合作销售、产权式酒店等等。
在吴振海打造的销售手册里,各种光环硬扣,农业大亨吴振海与达官贵人的合影留恋,吴振海宣称的火龙果种植地有6000亩等,凡是能唬得住人的东西,吴振海一一装扮上去,丝毫不担心东窗事发。
河南商丘那会儿,吴振海算是最有牌面的“企业家”,他名下的未来农业被列为预备上市公司之一,各种吹破天的方案层出不穷,并且屡屡获得支持。
想必,有些人也不想自己打自己的脸吧,就算是已经发现吴振海是个坑,也要跳下去,与吴振海在坑里长袖共舞。
对于有正义之心的人来说,他们了解到吴振海的经营模式后,则是日日不眠,夜夜担心。这些人中,有未来农业的员工,也有纵观全局的行内人。
可是偏偏无人敢揭发,直到有人在网上公然揭露吴振海的敛财方式。
彼时的吴振海,仍是意气风发,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他本是火炬手之一,并且在2008年6月22日,吴振海召开了*大会,有警车为接送*的巴士开道,排场极足。
据说,在会上,吴振海宣读了一份长达500字的支持稿,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方式可行,但他的内心已经感受到了穷途末路,这份支持稿不过是给外界一注强心针,让大家继续相信他罢了。
因为彼时的吴振海接近疯狂,他在销售团队里开出了一个条件:能拿到4%的销售额,但前提是,销售员要给他带来50万的现金。
以前是几万、十几万的敛,如今却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捞。精于此道的吴振海,也终有一天会面临资金枯竭的境地。
2008年7月1日,吴振海的敛财方式被曝光后,相关人员拘留了吴振海,还带走了相关资料,经过盘算之后,吴振海共在7省敛财8亿多,2.2万人参与了此事。
结算之后,仍有8854人的资金不能返还,共3.4亿。这几个数字虽然不是庞大,但一个人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无数个家庭,吴振海所犯之事,比洪水滔天还要可恶!
而吴振海的结局,是一纸判词上清清楚楚写的两个字:死缓。
吴振海在年轻时想着逆天改命,通过经商本就改变了自己的普通家境,为何最终的结局会是这般?
在功成名就之后,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于己于他人,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在那个创富年代里,有太多的人想着坐拥亿万财产,在商海中挥斥方遒,不知那般生活,是为了造福桑梓,还是为了享受一时的快感。
对于吴振海而言,他没有做到造福桑梓,反而成为了阶下囚、刀下魂,这便是为了一时快感的下场。
但从吴振海的身上,也能获得这么一个启示:在骗子横行的年代里,不管他们怎么出牌,也不管他们的花样百出,最终还是利用了“贪”这一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