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作者介绍
《钦差大臣》的作者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1809年4月1日—1852年3月4日),笔名果戈理,俄国批判主义作家。1809年,果戈理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素罗庆采镇。孩提时期的果戈理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5月,他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为果戈理走上文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828年,果戈理中学毕业,前往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谋得一官半职,他身上还带着写成了的田园诗《汉斯·丘赫尔加坚》(长诗)的手稿,这是他的处女作。
1829~1831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亲身体验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还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后来在《涅瓦大街》《肖像》等中篇小说中写的都是画家的悲剧故事或传奇故事。
1830年,他以为笔名发表了小说《圣约翰节前夜》,这部小说得到了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的赞赏,并与之成了莫逆之交。1831年,9月,短篇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发表。同时出版了以这篇作品的题目命名的短篇小说集,受到了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的好评,他们称俄国文学已进入果戈理时期。这一年,他遇到了普希金,之后普希金成为他的朋友并给他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1834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当副教授,教授历史,伊万·屠格涅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与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以其创作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和讽刺倾向。他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重要影响,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
第2页 内容概要
《钦差大臣》的故事发生在俄国的某个小城市。这个城市在粗鲁而贪污的市长和一群本身是歹徒而实际是笨蛋的官吏主宰下,变得腐败不堪。当这群贪官污吏风闻首都已派出微服私巡的钦差大臣时,每个人都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此时,突然听到有一位叫赫列斯达可夫的人正投宿于城内唯一的旅馆里,于是,他们就误认这位外形不凡、而实际上因赌博、游荡而辞官返乡,途经此地的赫列斯达柯夫为钦差大臣了。市长大人立刻在家里开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且不断贿赂这年青人。
在市长等人的百般奉承之下,青年的心里升起一个邪恶的念头,因此便向市长的女儿求婚。而市长则以为只要和他攀上了关系,就能打开在首都升官发财的门路,所以,欣然允诺了。然而,这名青年却因担心骗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当市长官邸里正处于热闹的高潮时,邮局局长手捧一封信走进来。
那封信是青年写给彼得堡的朋友的,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误认为是钦差大臣的笨蛋,并为每一个官吏取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绰号。当市长与官吏们正为这件事而哑然失声时,真正的钦差大臣来临了。帷幕就在大家呆若木鸡的情况中落下了。
第3页 写作背景
果戈里从1834年开始写作《钦差大臣》。1835年10月,果戈里给普希金写了封信,信中他表示很想创作一部新的喜剧,在这部喜剧里他要将他当时所知道的俄国的一切好事,将最应该主持公正的地方和场合所出现的所有不公正的事情统统集中起来,一起加以嘲笑。他要求他的挚友能在喜剧题材方面给予帮助。
普希金一直热心地帮助果戈理,他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的官场上的趣闻轶事统统告诉结果戈理。这些富有辛辣趣味的故事就是果戈理著名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最原始的素材。1835年底,果戈理完成了《钦差大臣》的初稿,1836年4月19日,《钦差大臣》在被得堡的亚历山德拉大剧院演出。在1842年才完成最后定稿。故事描写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作品改变了当时俄国剧坛上充斥着从法国移植而来的思想浅薄、手法庸俗的闹剧的局面。《钦差大臣》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
人物介绍
赫列斯达可夫:是剧中的主人公,一名彼得堡十二品小文官,他游手好闲,好赌成性,流落到一个边远的小城市,输光了身上所有的盘缠,因拖欠房租、餐费被困在旅馆。他饥肠辘辘,以为出外走走来缓解饥饿的痛苦。当旅馆老板施舍菜汤的时候,他却以“不吃”来表示抗议。他怯懦可怜,却又是多么的骄横任性啊。是社会贵族阶层纨绔子弟生活颓败、死要面子的缩影。
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被当地一群贪赃枉法、同流合污的官吏误以为是微服私巡的钦差大臣。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受到市长的盛情款待,官吏的阿谀奉承。他在市长家里过得很舒心,市长夫人和女儿以奉承和羡慕的眼光看着他。贵族们不敢在他面前坐下,他受到了丰盛的款待,品尝了美酒佳肴,他非常享受那样舒适奢华的生活。
然后他充分发挥想象力,玩弄辞藻,不顾事实地吹得天花乱坠。当官吏们向他投来敬慕的目光时,他就越发得意忘形,信口开河起来了。他吹嘘自己在多个政府部门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举足轻重的人物,很多有名望的将军都怕他;在上流社会的交际里面,很多漂亮的女演员都拜倒在他脚下。他在圣彼得堡的食品都是用“蒸汽船”从巴黎直接运来的,而且他创作的书堆积如山,普希金是他的好朋友。其实,这并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自己心中的意愿加以修饰而成型的幻想。可见,他心中虽有远大的理想,但是却是不切实际。他志向远大,却又是多么的不切实际。这不仅仅反映了赫列斯达可夫的个人志向,也是整个社会贵族子弟对骄奢淫逸生活的狂热追求。
不仅如此,赫列斯达可夫还不顾道义廉耻,向市长夫人求婚未遂转向市长女儿求婚。他长篇谬论地发表他的婚姻理论:婚姻是不分长幼的,他认为追求快乐并没错。赫列斯达可夫的伦理道德是多么的低下,光明正大地勾引市长的妻子和女儿。还认为是一件很合情合理的事情.他表面上一派正人君子的模样,实际上是一个浅薄鄙俗的小人。
赫列斯达可夫真挚诚实,面对官吏们对他大献殷勤,他毫不掩饰爽快地收取自动送上门的钱财,还会在各政府部门为他举行欢迎仪式时,公然地说明自己“好吃”、“寻欢作乐”和赌钱的“本领”。但是他还有机关算尽的另一面。他并不满足收取诸公主动奉送的财物,同时还想方设法地编造各种理由来骗取各阶层人员的钱财,肆无忌惮地搜刮他们的钱财。一些商人前来表示对市长不满的情绪时,他也同样乘机搜刮了他们的钱财。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向所有人提供口头上的保证。最后他打算逃离的时候,还不忘向未来岳父借400卢布才登上马车。
赫列斯达可夫怯懦可怜却骄横任性,仪表斯文却思想肮脏,真挚诚实却机关算尽。他可怜、可悲、可恨、可笑。在作者果戈理笔下,赫列斯达可夫是一个形象丰满,富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的彼得堡贵族。
市长:也是剧中的主要人物,起到贯穿全剧的作用。他聪明机灵、自私自利、愚昧荒唐。当他收到密探传来收到钦差大臣私访的消息,他立刻命令官员们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要求福利院的督察为病人做一些干净的帽子,在病床,床头挂上一些用拉丁文写的标牌;要求法官把法院前厅中的鹅赶走并取走在审判大厅中晾晒的旧衣服;要求学校督察监督教师的仪表,因为有的教师有脸部肌肉抽搐的怪癖;要求邮政局长不要只是抽查信件,而是要抽查所有经过他手的信笺,以便发现那些不满的商人是否有揭发的内容;
同时也要求扫清街道,运走垃圾,拆除破旧的栅栏……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难,他能镇定有条不紊地分配工作,他的领导能力是毋庸质疑的。深一层来思考,我们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平时工作雍拥懒散,却还能稳保市长宝座。充分体现了他狡猾过人的特性。
面对赫列斯达可夫公然向自己妻子和女儿求婚这一事件,市长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认为这是个平步青云的好机会。他并没有追究赫列斯达可夫向自己妻子求婚这一丑事,也不征求女儿的意见,没有真心为女儿的终身幸福着想,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事业和前途。爽快地答应了赫列斯达可夫的求婚。与其说赫列斯达可夫不知廉耻,倒不如说市长更加厚颜无耻。
当邮政局长说出了钦差大臣是假的时候,市长怎么说都不相信,市长一连说“您说什么?您说什么?什么信?”,一连串的发问都是为了掩饰其内心的恐慌,因为他在假钦差大臣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成本,特别是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能给他带来飞黄腾达的“金龟婿”。当幻想不能成真时,市长还发出了要逮捕传达假消息的人这样荒唐的命令。
果戈理通过对市长的描写,影射了当时俄国外省官员的欺上瞒下、腐败颓靡的生活作风和狡猾奸诈、老谋深算的特点。
邮政局局长;也是剧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好奇心强却又胆小怕事。邮政局长截住一封赫列斯达可夫寄出的信,带到市长面前时,激起了市长要逮捕邮政局长的冲突。当邮政局长说出了钦差大臣是假的,市长大发雷霆地责骂邮政局局长的时候,邮政局局长的心情是极度紧张的。
他不仅仅在被市长责骂的时慌张,就在 “截住——拆开”信的过程中也是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推动着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
这一大段的台词看出了邮政局长的好奇心极强,而又胆小的特点,虽然他明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但是他不能战胜好奇心,偷拆了信件。邮政局局长的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是当时俄国外省小官吏们共同的特点。他们利用自己拥有的权力来做一些超越法律的事情,但是却又害怕被发现。
第4页 名家点评
1、普希金所说:果戈里《钦差大臣》描写人物,只需寥寥几笔,就可以把各类人物的嘴脸和内心动态勾勒得活灵活现,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
2、赫尔岑高度评价《钦差大臣》这部惊世之作,称它是“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学教程”。
3、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则说:“《钦差大臣》你们无论看过多少遍,尽管你们已有所准备,可还是要被它的结尾深深地吸引,被它惊人的美、感染力、非凡响的、完全出人意料的形式以及充满灵感的舞台意图所吸引”。
4、郭沫若指出:“果戈理尖锐的讽刺是有名的,在他笔下的官僚、地主及市侩商人的形象,都具有丰富的现实性和典型性,因而在任何时代里,只要剥削制度尚未消除,人们就不能不遇到果戈理的人物。”
5、茅盾也指出:“从《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的活生生的形象,中国读者会联想到自己国家内昨天存在着的或今天也还存在着仍那些不劳而获、惟利是图、荒淫无耻、卑鄙险诈的剥削者和寄生者、地主和官僚。”
第5页 名言佳句
1、上帝要惩罚一个人,必先夺取他的理智。
2、明明是自己的面容扭曲却责怪镜子。分明是自己的脸变形了,还去责怪镜子。
3、只要有钱,生活是细巧而且合适的:有各种戏场,狗会对你跳舞,随便你要什么就有什么。
4、荣誉自然足以引诱人,但是立在道德面前便成为粪土和无聊的事情。
5、我有一种脾气:我从小就好接待客人,尤其如果客人是文明的人。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