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蒙 婧 本报记者 张玉榕
升级版“限塑令”元旦起正式实施,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餐饮店、商超、饮品店、药店,发现纸质吸管正逐步取代塑料吸管,一些大型商超已调整为提供可降解购物袋。不过,一些街边商贩、饮品店仍对“限塑令”一知半解。
快餐店:推出纸质吸管、餐勺、包装袋
1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蔡塘广场附近的肯德基。在该店取餐处,设有“包装减量,环保加分”的提示语,与以往不一样的是,一按就会弹出吸管的自取盒子已被拆掉,而原来舀食的塑料勺子也更换为纸质勺子。记者环顾一周发现,店内就餐的顾客用的都是纸质吸管,外卖饮品订单也替换成可降解塑料袋打包。
“本店建议冷饮不使用吸管和杯盖,并免费提供无拎手纸袋。”该店店员告诉记者,店内已全面禁用塑料吸管,热饮已改为无需吸管就可直接饮用的杯盖。此外,若顾客需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通过小程序点单系统购买,大小可降解塑料袋按照0.5元/个和0.3元/个的价格售卖。
随后,记者来到台湾街附近的麦当劳餐厅,因响应“限塑令”,店方已经停用一次性塑料手套。小程序下单时还有一个默认遵守无吸管协议,外卖订单也全部使用纸袋包装。
饮品店:取餐窗口放有塑料和纸质两种吸管
有的奶茶店提供纸质吸管和塑料吸管供顾客选择。
记者走访多家饮品店了解到,有商家已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一些奶茶店仍在清塑料吸管库存。
记者在蔡塘广场附近的厝内小眷村奶茶店发现,该店内只提供塑料吸管,且还免费提供塑料打包袋。“我们目前已接到公司下发的通知,会尽快将纸质吸管投入使用。”
此外,位于蔡塘广场周边的茶百道奶茶店的取餐窗口放有塑料和纸质两种吸管。“目前我们门店会优先使用纸质吸管。”该店店员介绍,店内的塑料吸管目前也处于去库存阶段,放在窗口是为了方便有需要的顾客自取,用完后将不再使用塑料吸管。
商超:仍有生鲜蔬菜区提供塑料保鲜袋
随后,记者又走访超市了解其“限塑令”执行情况。在大润发东百蔡塘广场店,记者观察到,有市民积极响应“限塑令”,自备购物袋。超市工作人员也会向顾客介绍“限塑”新规定:“元旦起,超市在原有付费购买塑料袋的基础上,将之前的普通塑料袋升级替换成可降解塑料袋,价格相应地也提高了一些。”记者了解到,该超市原有的普通塑料袋小的0.3元,大的0.5元;调整后可降解塑料袋小的0.5元,大的0.8元。记者现场买了一个0.5元的可降解塑料袋,对比之前的普通塑料袋,升级后的可降解塑料袋颜色呈半透明,质地更柔软轻薄,上面还写有“全民环保,关爱地球”等字样。
不过,在该超市的生鲜蔬菜区,仍提供手撕塑料保鲜袋,有市民还会随手扯下几个带走。在超市熟食区,记者发现,食物还是以白色塑料餐盘或透明塑料盒盛装为主,部分白色餐盘盛装的食物还会用保鲜膜覆盖。
街边小店: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小区周围的农贸市场、街边摊贩和早餐店未积极响应“限塑令”,不可降解塑料袋依然在使用。
在金尚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商贩大多还在使用颜色各异、毫无“可降解”标识的超薄塑料袋。金尚小区内,一些卖早餐的小店,仍用较薄的小塑料袋独立打包茶叶蛋、包子等熟食。在吕岭路的道路两侧,一些使用手推车售卖水果和蔬菜的摊贩,仍以批发来的普通塑料袋为主要盛物工具。
相比上述地点,药店的“限塑令”执行贯彻较到位。记者来到位于洪莲西路的源欣堂药店,店员告诉记者,上月接到通知,要求不再使用塑料袋。该店店员表示:“目前店里还剩十几个塑料袋,这些用完就不进货了。之后不管顾客买多少药,都不再提供塑料袋。”位于金尚小区的湖滨药店同样不再为顾客提供塑料袋。“顾客对此都很支持,有的还主动提出不需要塑料袋。”该店员工透露,目前,附近居民基本自备购物袋来店买药。
背景
2020年12月3日
我市出台办法
治理塑料污染
2020年12月3日,市发改委、市生态局联合印发《厦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到2020年底,按照国家部署,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办法》印发之日起,要求在2020年底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在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我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在我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在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
来源: 厦门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