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人生百味”这个名字,你想到的是杂货铺还是茶餐厅?其实它是在街头求生存的人的守护者。无论是街友还是小贩,“人生百味”都会以最柔软的心去照顾,并透过有趣的互动,建立起社会的连结,颠覆大家对他们的刻板印象。
集力使力,点亮街头,形成更紧密的社会保护网。无家者和街卖者不再只是受助人,他们还可以是体验教育的导师和引导者。放慢脚步,用心关注周边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城市街头是一道明亮友善的风景。
本文的数据和信息来源于桌面研究
本文长度约5065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5分钟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么炫酷的图案,会不会以为它是哪个牌子的眼影盒?
当你仔细一看,发现竟是口香糖,是不是有一股冲动想跑到便利店里买两个尝尝?
很可惜,你白跑了!因为这两款口香糖是设计师专门设计的街头限定版,只有在街头小贩那才能买到。小贩在哪里?自己跟着地图寻宝吧!
哇!街头小贩卖东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时尚,还有独家设计款?瞬间,许多人对街卖的印象就反转了。
相信这个小小的泡泡糖,颠覆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街卖商品的印象。在决定购买的那一刻,你对素不相识的街头小贩,更会有新的认识。
到底是谁发起了“设计师款泡泡糖”活动?人生百味。他们做的有趣又有料的计划,当然不止这一个,但每一个都离不开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街头。
Aim:用爱心重构街友的故事有没有想过,你最熟悉的街头景象会是哪一幅?
也许是遮风挡雨的骑楼、铺着青石板的巷弄、上班族匆匆而过的高楼底下,或是街角大榕树下的阴凉。
而他们总是在这些地方,或栖身、或做一些小买卖讨生活。
身心障碍、疾病、中高龄失业、家庭失和、谋职不顺……各种原因或压力下,街友们居无定所,露宿街头。
街友中,有的为了维持生计走上街头当小贩,卖口香糖玉兰花或纸巾等小物;还有一些年迈的老人,年纪大了无法从事一般工作,为了生活,不得不推着手推车步履蹒跚地上街捡纸皮。
全台湾有三万人正以拾荒为生,其中有35.1%是65岁以上的长者。
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但这群台北的小伙伴并没有。
那是一个滂沱的雨夜,凌晨两点,巫彥德和朋友在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位回收阿嬷。
只见阿嬷慢慢地推着菜篮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路上收纸皮。他们深感不忍,上千问候才发现,阿嬷的家竟然离这里3公里远。
为了尽可能多捡些纸皮,她半夜还在街上走动,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此刻,阿德和伙伴们忽然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回收物资送到阿公阿嬷的门口?
看到大量餐厅没用完的食材、市场里丢弃的卖相不好的蔬果,一边食物被白白浪费,一边街友们却食不果腹。
这群小伙伴不禁思考,怎样用行动降低食物浪费,串联起被浪费的食物与被遗忘的人?
面对街卖者兜售的产品,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以为他们是骗子。有的看到小贩是残障人士,本着同情心选购,但又担心买的是劣质产品,或发现这些东西自己并不需要。
这些青年想用别样的方式,重构街卖者的故事。
就这样,阿德和他的几位小伙伴成立了社会企业“人生百味股份有限公司”。
从2014年开始,他们陆续发起各种行动,让更多人一起从街头着手,关注都市贫穷、无家者及街头贩售等社会议题。
Approach:集力使力,点亮街头“人生百味”团队的小伙伴,有的是设计师,有的做企业管理,有从事网络工程工作,还有的具备心理学、社会学及中文等学科背景。他们中真正全职的只有4人。“人生百味”的办公室,坐落在台北的老街区大稻埕。
“街头是弱势者最后的一个生存空间。如果我们连这个空间也不留下来,那这个城市将会变成一个很害怕失败的地方——因为我们一失败就死定了,连街上都无法去。”创办人阿德说。
用“人生百味”创办人之一朱冠蓁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像在织一面网,把从麦田边缘堕落的人网下来。”那他们将会用什么创意又有趣的方法,守护弱势者的最后空间,与街头生活者同行?
1、把回收拿给阿公阿嬷
不忍老人们奔波劳碌却收入微薄,“人生百味”在网上发起了“把回收拿给阿公阿嬷(GIVE THEM TO AGO AMA)”的活动,并设计了一张地图发布到网上。
这样,网友们就可以集思广益,将自己知道的“纸皮阿公阿嬷”所在的位置标记,有废品需要处理的人就能根据地图找到附近的老人,如此一来,阿公阿嬷就再也不用跑大老远收纸皮啦。
不要小看这么一张地图,要标记它可不只是写上冰冷的时间地点。你要先跟附近的阿公阿嬷聊天,细心地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的情况,并通过地图告诉更多人。
“有点驼背,推着手推车,行动有些缓慢,皮肤黝黑,有抽烟、寡言,最近有很多人会抢他的资源回收,请大家多多帮忙。” “一位智力障碍的大哥在做回收,平时人不在的话回收机车也会停在此处,可直接将回收放在车上。”
正是这些暖心的叮咛,让人们与这些曾经视而不见的人产生了连结,让更多有需要的人找到被需要的人。阿公阿嬷再也不用长年历经风吹日晒雨淋,佝偻着背推着沉重的车子到处奔波,他们更相信,社会并没有遗弃自己。
2、“石头汤计划”:请街友一起吃顿饭
面对流离失所的街友,大多社会团体的做法是派饭盒。但“人生百味”并没有这么简单,他们想到了将剩食变身健康美食,并借此打开他们的心扉!
“人生百味”的创办人之一朱刚勇在南机场的废弃市场里落脚,每个月在这里举办一次“石头汤计划”。
他们会在网上募集网友家中多出来的食物,餐厅超市或市场里丢弃的还可以食用的食材,和志愿者一起在这个街头游击食堂里烹饪,煮出健康美味的料理,和街友们一起享用。
刚开始朱刚勇和伙伴们抱着忐忑的心情在网上募集食材,没想到却得到了很大回响,他们用玉米、莴苣、瓠瓜和黑木耳等食材煮粥。每一次做“石头汤计划”,他们都会招募15个人,准备四五十人的饭。
煮饭之前,“人生百味”会先做一个讲座,介绍街友们的状况,并在吃饭前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剩食、街友、街卖者的处境。
有人说,人在吃饭的时候是最放下心防的。这一餐饭对解决温饱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却能让人放下成见,与那些平时不敢直视的人近距离接触。
而对街友们来说,有人愿意坐下来和自己吃饭,这份温情暖的不只是胃,而是心啊。信任,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对彼此的看法,也在渐渐改变。
就如朱刚勇所说:“煮饭共食是一个媒介,让我们可以透过‘议题厨房’,切菜做饭讲故事,让人们像拌饭一样拌在一起。”
3、“人生柑仔店”:街卖也时尚
许多人都在街上遇见过沿街叫卖口香糖、玉兰花的小贩,为什么看到他们总有一些不太舒服的感觉?
“不喜欢那种被强迫的感觉。” “不喜欢那种因对方可怜而买东西的感觉。” ……
一番讨论之后,几个“人生百味”的小伙伴开始深入了解街卖者,他们相信,街卖是许多人最后的选择,应该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社会应该有这样一个让人自立的空间存在。
所以他们开设“人生柑仔店”(在台语里,“柑仔店”就是士多店、杂货店的意思),专门为街卖者设计、包装独具特色的产品,希望能够以此颠覆人们对小贩的刻板印象。
让街卖者找回自信,从泡泡糖开始!“人生百味”和台湾著名设计师聂永真合作,推出两款「Play Bubble」泡泡糖。
这款设计师款街头泡泡糖有葡萄和可乐两种口味,只要你跟着网页上的地图寻找,就能在街卖者手上买到。当然,你也可以在线上预购,之后再拿着提货券找街卖者拿口香糖。
就如聂永真说的:“希望藉由不同样貌的包装为起点,让更多街卖者日后能够获得更多主动购买的机会。”
而售卖泡泡糖的利润,一部分归街卖者,一部分将会继续投入人生柑仔店计划。人与人的距离,透过一条泡泡糖粘起来,满口的香甜带来的不仅是童年回忆,更是对街卖者的理解和关怀。
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街卖也会成为台湾一道独到的美丽街景。
人生百味还找来了台大心理系的博士后研究员,经过访问和文本分析,理清了街卖者“弹性就业”的需要,以及当前社会疏离带来的问题和街卖者的生态。
在产品开发上,“人生百味”和日月老茶厂、好食机、喜愿小麦、太重小农与果干制造者、阿公的香水柠檬、好日子竹牙刷等厂商合作,一同开发适合在街头销售的产品。
而产品的包装,设计师设计出各款产品可通用的盒型,盒子的内侧印上了“人生百味”的理念和产品介绍,比如茶叶,还会告诉你怎样泡出好茶。为了在黄昏的街头也能让产品清晰可辨,吸引路人的注意,盒子封面的贴纸都会选择彩度较高的颜色。
为什么“人生百味”会挑选红茶、水果干、花生糖、饼干及牙刷等产品?
除了轻量和易保存,更重要好的是支持台湾土地的农家与制造商,传播有机、自然农法和合理化耕作的环保理念。
生产成本、街卖者和人生百味之间的利润分配,大概是5:3:2,人生百味负责产品的进出货和包装,承担销售不完的风险,让街卖者放心地支起小摊,推广台湾风土的美好。
当街头撞见良食,街卖就得到新的诠释,相互照顾,让彼此成为社会保护网的一部分。
Action:街头讨生活的人成为台湾城市新风貌在朱刚勇看来,“人生百味”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们希望只要有心,从微小的事情着手,人人都可以从生活周遭开启改变。”
“把回收拿给阿公阿嬷(GIVE THEM TO AGO AMA)”计划中的“回收者地图”,经过媒体报道后,现在从台湾北部到南部,已经标记了200多位拾荒长辈的资料。
“石头汤计划”每次募集食材,就像一场停不下来的活动,很多人都争相支持,现在已经能稳定地筹到100人份左右的餐点。自2014年6月开煮以来,已经有230多位志愿者加入,共分享过1300份从“剩食”变身“盛食”的料理。
关心流浪动物的阿姨,在台北上学的大学生,甚至本身是街友的阿伯……彼此素不相识,却以志愿者的身份通过网络而集结在一起。卖鸡的陈伯赞助鸡肉,小朋友们争相帮哥哥姐姐的忙,社区的居民们自发来一展厨艺或洗碗打扫,一同在简陋的厨房里合力煮出100人的晚餐。
过年前,“人生百味”和芒草心慈善协会、好管家一同在万华贵阳街举办「日光呷百味」,邀请7位拥有二三十年厨艺的厨师或曾经的街友担任主厨。200多位万华在地人在细雨中共煮共食,近20道热腾腾的菜肴驱散了寒气,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看似平凡无奇的人们,却用共享精神写下了都市的“剩食传说”。让朱刚勇最振奋的,是人们参加活动后的转变:有人在自己的生活圈里也发起了类似的剩食计划,有人会在聚餐后打包剩食、送给街友,还有人把爱物惜物的理念拓展到食物之外,相互交换二手用品。
至于街头限定版泡泡糖,在网上已经卖出了1000组,加上运费和赞助金,一共为街卖者带来了5000元的营收额。
每吹出一个梦幻泡泡,其实都是对街卖者的认可,让街卖成为一份支持生活的工作选择。
“人生柑仔店”举办的“街卖松”活动,招募设计师和网络营销专家为街卖者设计展架、招牌、个人名片和搭建网络销售平台。
根据人生百味的创办者阿德统计,目前长期配合的街卖者,每月收入从2000到两万元不等。其中3位常驻的街卖者,除了原本结卖品的收入,加入“人生柑仔店”计划后,平均每月的收入增加了3000-5000元,客人当然也随之增多,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我是一名街友,但是我不可怕。”63岁的徐伯伯平常在台北车站附近流浪,以街头为家,但同时,他也是“人生柑仔店”的街卖者。
除了在街上贩售人生百味提供的街卖品,徐伯伯还有一个身份——“石头汤计划”的志愿者,每次做活动,他总是大方掏钱买食材,开心地和其他志工打成一片。从依赖社会扶助到自力更生,继而每月一次,他摇身成为了回馈社会的人。
在人生百味团队看来,建立在同情心上的街卖市场需要被翻牌,否则将会随着时间逐渐冷感。唯有真正同理街卖者的感受,才能让每一次消费产生意义,替理想中的世界投下一票。
街友、街卖者、志愿者徐伯伯
从一个地图开始,到筹备活动、与企业合作,“人生百味”通过倡议、行动、串连,一步一步描绘着理想的蓝图:让街头生活的人们过得更好,更有尊严。
在实施“把回收拿给阿公阿嬷”、“石头汤计划”和“人生柑仔店”三个主要计划的过程中,“人生百味”还不断延伸出一些新的计划,比如“街头馈烧”、“无家者小帮手”、“女性无家者”、“写写字工作坊”和“CPR急救松”等计划,渐渐地关注到街头的人的方方面面。
前面提到的台大博士的研究,再加上30多位前辈的访谈和街友们的流浪故事,“人生百味”将其集结成书《街头生存指南》,以有趣的主题包裹严肃的社会议题,让大家反思这个时代需共同面对的困境。
“人生百味”还会不定期举办论坛,如“看见人生百味:社会围炉论坛”,邀请了8个领域的19位讲者,就在两个月内每周开讲一次,将议题串联起来,为群众创造关注社会问题的契机。
发自内心的关怀,并不需要建立在认定对方一定得被帮助上。
曼谷政法大学社会学教授那鲁莫在一次政府扫荡摊商时,发言说:“街头不止属于行人,也属于在此求生存的人们。”
是的,在街头求生存的人,并不是被驱赶的边缘族群,而是多元社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同理心。
“我们想做的,不过是希望传递些温暖,以最柔软的心,去照顾我们身边的人,尽力让每一个人不需要饿肚子灰心入眠,不至于完全失去面对明天的勇气。”
集力使力,点亮街头。这正是“人生百味”的精彩,不但尝试着改善街卖者和街友的生计生活,更努力地让他们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
Reference:
1.人生百味:用盡所有方法點亮街頭 littlepost
2.台北街頭的「石頭湯」,溫暖了弱勢市民的「人生百味」 端传媒
3.網友畫地圖 把回收給阿公阿嬤 中国时报
4.官网:https://doyouaflavor.tw
5.https://www.facebook.com/Do.you.a.flavor
6.「人生百味之街卖关怀!」爱上台湾文创的101个理由(88)
7.一段愛與包裝設計的故事-我們都推了嶄新的街賣一把 人生百味medium
8.人生柑仔店:翻轉「街賣」形象計畫 flyingv
9.你的剩食,我幫你分享給街友 天下杂志
10.人生百味:社會創業是一場溫柔的運動 公益交流站
11.台北街頭的麥田捕手:「人生百味」維護街頭的包容性,守護那些暫時墜落的人社企流
12.「設計師款泡泡糖」! 讓「街賣者」重新找回自信自由时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