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婕妤和汉成帝的故事。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全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 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楞伽,音léng qié,亦作“楞迦”,梵文音译。楞伽山,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为清代康熙皇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年少聪颖,饱读诗书,拜学者徐乾学(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为师。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兰性德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惜其才,留他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一等侍卫。纳兰性德曾多次随康熙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聚,醉后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虚龄三十一岁。
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上阙意译:相爱的人,如果如初识时那么地深情、那么地投入,怎么还会有后来的背弃呢?轻易的变了心,却还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使用了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婕妤是宫中嫔妃的等级称号),西汉才女,汉成帝刘骜的妃子,遭到赵飞燕的嫉妒、残害。班婕妤写有五言诗《怨歌行》(《团扇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刘孝绰的五言诗《班婕妤怨》点明“妾身似秋扇”,后来的人们遂以秋扇喻女子被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