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室内设计抱大师大腿的正确姿势

学习室内设计抱大师大腿的正确姿势

首页模拟经营室内设计大师更新时间:2024-07-20

大家在做方案之前,想必都会找很多大师作品进行借鉴和参考,但有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和当初借鉴的作品感觉相差甚远。再或者由于我们参考项目的体量差异巨大,我们压根不知道怎么搬到正在设计的项目里来,所以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去消化一个方案,如何把一个方案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得学会“抄”。

抄有很多种:

第一种:抄思维方法,抄规律。

第二种:抄路径,抄系统。

第三种抄造型,卖造型,凹造型。

第一种比较高级,不局限于抄设计这个单一分科分工,这一种抄重在启发设计灵感。第三种抄是最糟糕的,所有的思维逻辑都是围绕造型的,所有的手段都是做装修,往往这种抄袭会出现大量的庸俗不堪的作品。今天我们重点要讲的是第二种“抄”法,或者说怎么分解消化一个系统,怎么使用一个路径,怎样把别人的方案变成自己的?

首先,我们先想象一下你现在是一个牛逼的法医,接下来我们会运用还原论的工作方法,把一个方案肢解开,分解成一个个的单元和元素,然后再逐一的分析和重建,把它们重新攒起来,攒成一个我们想要的东西。

那好接下来就要看看我们手边的第一套工具了:

我们的第一套工具是两把刀:感性刀和理性刀。

注意,这两把刀有助于我们在拆的过程中,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时刻清楚的知道目的和需求),保证我们攒出来的东西是当初想要的。如果当初拆的是一个林黛玉,最后拼出来个凤姐,那还不如不拆呢。(这个例子举得有点惊悚!) 好了下面开始我们的分析,不,解剖过程吧。

定性和定量

拿到一份方案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它。成象一般把分析分成两种,一种是定性,一种是定量。首先,要先搞清楚什么叫定性,什么叫定量?

举个例子:小明说饿了,我提供给他一个馒头,他不吃。这说明他不是饿了,而是馋了。

所以,当小明说他饿了时,首先要搞清楚他究竟是饿了还是馋了。如果饿了,我只是提供给他馒头或者米饭,就可以既快捷又廉价地解决他的问题;如果是馋了,我就会提供给他糖醋排骨或者是水煮鱼。所以,是饿了还是馋了,这就是是定性的问题。而具体到吃什么,怎么吃,这是定量的问题。再比如,喜欢男生还是女生?这是定性。喜欢什么样的男生或女生?这是定量。也就是说,抽象的、宏观的东西,一般都是定性的;具体的、务实的、有细节的东西,一般都是定量的。

定性:所谓风格

好了,搞清楚了我们基础的定性和定量的工具,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在室内设计里,先给一个空间定性?

实际的工作当中甲方和我们沟通时往往问:“你们擅长什么风格?或者说:“我想要什么什么风格。”

说实话,我非常厌恶“风格”这个表述,特别是什么中式、欧式、现代风格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风格定义的非常混乱,全部是相对坐标。

那好,要用什么来表述“风格”呢?

设计师们见到这种风格的东西,就能判断出这是谁的作品。

这些图是一些很现代的设计,我个人很喜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但很难去定义它是什么风格,我也不知道这个作品是谁设计的,因此我更愿意用一些理性的、确定性的手法去看,而不是去重复这些风格的名字。所以,我画了一个“四象限图”。

那好,我们看看怎么用这张图表述梁志天大师的作品:

这个作品,你很难说它是现代的还是欧式的,但大陆的房地产商好像很喜欢这种东西,感觉很有品质感,看起来很现代。

但如果仔细看下,他用的材料是不是都是现代的组织方式?这真的很难去定义。

不同的人在风格象限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梁志天的设计偏现代一点,偏简洁一些,在中心位置偏左上方,在象限图里大约是这样的一个位置,好多人也表示认同。梁大师之前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其实还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大家审美方向的变化不停的在更迭自己,也许之后的作品,在风格象限图中的位置还会有变化。

1、感受温度

刚刚我们用四格象限的工具来进行了理性分析,希望在不确定的里面找到一丝确定性。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更没有确定性,但是却是美的主要来源的:感性感受.

什么叫感性的东西?我们总强调做设计要有温度,什么叫温度?

温度就是不需要任何前提和知识就能感知的东西,一大美妞走过,博士和文盲都侧目注视,这就是温度。

比如读顾城的诗,都会感觉出这个文字中有强烈的顾城的风格。

这种有温度的东西,对生活的无可阻挡的热爱,就会有很高的辨识度,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还记得海上钢琴师里,男主角看到心爱女生从窗前走过时即兴的演奏吗?

这就是温度,一个生命或场景的温度,我们再来看看画。

看到这个艺术品的时候你有没有“疼”的感觉呢?

在不需任何解释的前提下,某些层面上一个国王和一个乞丐看到这些画的反应是一样的,这就是温度感。

也就是说,一种风格,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乐。因为我们最终想表达的不是风格,是感受!

那么我们看到一个陌生的设计时也一样,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是谁的作品,李玮珉的、梁志天的还是戴坤的。

为什么?

因为温度,因为人格,所以作品有了很高的辨识度。

我们喜爱的设计,好多都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duang的一下的感觉,这个duang一下的感觉和你看画时痛的感觉都是一种机制造成的。

2、duang就是我们的感性感知

当一名美食家的第一任务,是“开味蕾”,就打开你的味觉。因为舌头每个部位感受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层次非常的丰富,所以能够喝出来是什么产地,什么年份的酒,也能够尝出来一道菜在什么环节做法的不同。

“开味蕾”,感受到最细微,最幽密的变化,让感受更敏感。所以我们要打开我们对设计的味蕾,捕捉到那种真正的慰籍人心的力量。

就如休谟所说:理性是感性的奴隶。 我希望咱们成象设计的小伙伴,不要做麻木不仁的人,要让自己的感性非常敏感,让自己的周觉力加强,打开设计的味蕾,去训练自己的感性感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驾驭我们的理性。

那么同理,我们分析大师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向大师学习的时候,我觉的重点不是大师的符号,也不是大师的路径或者工具,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大师带给我们的感觉。

3、生活方式

当看一个住宅的作品,首先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作品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请忘掉风格)?或者说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主张,并且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正如你欣赏一幅画,一首乐曲一样,尝试用颜色、用味道、用情绪去描述你的感受。 那么在设计中,设计师为什么要选这种风格,什么样的人喜欢这种风格的东西?

在定性时,我们考虑过了风格,考量过了温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量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拿到一个房子时,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人住在里面,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风格适合这样的生活?业主的生活状态、出身、生活经历等决定了他现在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里面一定要有生活向往,以及对向往的改变,而不是指他们现在过什么日子就是什么日子。有向往、有改变,也有他现在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这些延伸出来的就是生活需求。

我们靠什么去打动别人,怎么才能让别人喜欢你的设计?

所有的人的自我认知都是由几个层面所构成的:

而一个好作品应当符合真实的客户,通过设计手段表达一种理想状态,来满足客户他理想中的“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你通过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帮助他去实现自我……

篇幅有限,关于定量的问题请看下篇哦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哦,另外需要CAD施工图、室内设计及3dmax效果图学习资料的可以私信或者在下方评论留言,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