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2月17日电题:三年,从无名小屯到声名远播——这个“雪乡”是如何做到的?
新华社记者陈俊、郎秋红、孟含琪
一个执意要进城赚钱的农家妇女,为何留下来做起了农家乐老板?一个司空见惯的“雪窝子”,如何成了声名远播的新雪乡?一个靠雪吃饭的地方,为何不下雪也一样玩得转?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新春时节,记者走进吉林省舒兰市二合屯,听乡亲们讲述这个山坳中的百年小屯通过冰雪旅游焕发生机的故事。
让农民做老板
“上菜喽!”春节这几天,二合雪乡林海农家院桌桌爆满,老板娘吴庆荣满脸喜气,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谁也想不到,就在三年前,她还“油盐不进,一心进城”。
二合屯100多户人家、400多人,世代靠种苞米为生。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出行困难。许多人觉得致富无望,纷纷“逃离”家乡。2016年,舒兰市政府准备借冰雪优势打造雪乡景区,布局各类景点的同时,鼓励农户开农家乐。
“市领导反复找我谈了四五次,让我开店,我坚决不同意。这雪景我早看够了,还能有人花钱看?我要去大城市做买卖。”吴庆荣回忆。架不住领导三番五次地劝,2016年末,她花了几万块钱收拾了一下自家房子。没想到景区陆续涌入近万人次的游客,才两三个月她就收回了成本。
“其实,把景点承包给大企业更省事。”在舒兰市委*李鹏飞看来,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要富民,让农民不背井离乡也能赚钱。于是,政府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农民,100多户村民入股雪乡景区这一新致富项目,30多户农民开起了农家乐。
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为全村安装了上下水,实现室内厕所全覆盖,新建污水处理厂、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
从务农转变为经商,很多村民对乡村游认识还不到位。政府委托舒兰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加强景区运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杨凤艳专门负责培训。她带大家到市里学习,还制定了严格的服务标准:上菜时手指头不能摸盘子边,晒豆角干要认真挑拣、不允许有杂物……
严格的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声誉。第一个雪季,雪乡接待游客8000人次,收入80万元;第二个雪季,游客激增到10万人次,收入1000万元。
时值第三个雪季,雪乡的人气仍在增加,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回来了。
“我就在家乡干到底了!”吴庆荣说。
等雪不靠雪
今年冬天雪少,东北多地“雪乡”“雪村”陷入少雪尴尬。但在二合屯,游客依然玩得很嗨。
走在村路上,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院子里围着杂木栅栏,金灿灿的玉米制作的黄金屋吸引了很多游客拍照留念。“威虎山寨”景点还原了电影《林海雪原》场景,游客可以与村民互动,体验情景再现。关东烟具博物馆里,珍藏着琳琅满目的东北老物件。在雪乡剧场,游客被二人转逗得捧腹大笑……整个屯子充溢着原生态的关东文化风情。
舒兰市副市长明继国说,二合屯四面环山、窝风存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雪乡景区带来优质雪资源。当地聘请专业的设计、管理和运营团队,打造了滑雪场、雪圈公园、雪地迷宫等冰雪项目。但景区不等雪也不靠雪,注重挖掘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资源,让游客除了玩雪,更在民俗游中产生归属感,唤醒乡愁。
除了品尝色香味俱全的东北菜,游客们最喜欢与农家乐的老板们互动、讲笑话,村民们朴实的段子常常逗得游客笑声不断。“做买卖如做菜,用心才有味。”舒兰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飞说,“我们决定不了雪量,但能决定服务态度。除了硬件设施,我们还要让游客们感受到东北人用心待客的热情。”
推销不忽悠
“老板娘,今年雪大不大?我们想去舒兰过年,提前预订你家房间。”“现在雪少,要不您关注我的朋友圈,看啥时候下大雪再过来。”农家乐老板孙琳琳拍了两张外景照片,在微信里回复道。
孙琳琳去年投入200多万元扩大了农家乐规模,现在手头正紧。但是她仍然不断地“劝退”游客。“诚信很重要。”她说,“我们做农家乐不能图赚快钱。”
随着景区知名度逐渐提升,游客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宰客欺客骗客现象,是从政府到商户共同思考的课题。
景点门票、农家乐餐饮、住宿费用均由旅投公司统一定价,标准并非参照热门景点,而是参照周边区域消费水准,确保价钱公平公正。政府还组织所有商家成立诚信联盟,每家缴纳质量保证金,对诚信经营的给予奖励,对出现投诉且情况属实的,扣钱处罚;情节严重的,上报工商、质监部门进行行政处罚。
有一家农家乐用10桌的饭菜接待了15桌客人。杨凤艳得知后,要求退还5桌餐费,并对老板批评和罚款。“不能因为景区发展快,自己膨胀更快。”她说。
几天前,二合屯迎来一场瑞雪。杨凤艳赶紧拍了一段“抖音”上传。她说:“我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营销,但不能忽悠游客,大家要共同守护好吉林雪乡这块金字招牌。”(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