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3日电 种菜养花、烹饪美食、艺术设计、科技创意……这些与美好生活的链接都来自一门课程:劳动。教育部近期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课程设置、任务目标等内容。记者在城乡多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学校已经在劳动教育方面有多年积累和探索,有劳动教育成果装点的美丽校园,浸润着每一名师生的心灵。
一块菜地能上六门课
三年级学生拿着画板,在大树下、菜地旁上美术课;四年级学生拿着锄头、水壶,学习松土、施肥、浇水等种植技能;五年级学生在户外教室上写作课,边观察边描写校园风景;六年级学生手持尺子,边测量边学习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小一块田地,承载着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德育等多个学科的教学工作。
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的学生在学校的七彩田园里上课(2021年12月10日摄)。(受访者供图)
这是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教学中的一幕。这所乡村小学利用2017年开辟的一块1000多平米的菜地,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田园课程体系,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生由150来人回流到373人。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姚轶洁说,农村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他们因地制宜,把校园变花园,果园变乐园,办学思路也得到了拓展。
“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没有劳动经验,对农作物和农具仅停留在认识阶段”,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古店中学校长赵波在校园开辟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百丰园”。
从蒜苗、葱秧、豌豆、莴苣、生菜、洋葱等蔬菜,到大棚里的草莓、香瓜等,学生参与为农作物松土、施肥、除草,采摘蔬菜、果实,在劳动实践中学知识,培养劳动观念,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引进来 走出去
日前,广州市2022年“学校劳动周”成果展示现场会引来大量围观。在“花语水岸”摊位,学生手工制作的花朵制品以及中草药包将似锦繁花定格;在“广府工艺”摊位,学生的广绣、广彩、粤剧脸谱、木版年画等工艺品将羊城荔乡文化融入其中;在“西关美食”摊位,可以品尝到同学们亲手烹制的创意西关小食、时令养生汤等。
广州市黄埔区会元学校学生在天台种植园上劳动课。(受访者供图)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城市学校场地有限,但是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有的在露台、天台建种植园,有的从主科到教辅人员全员加入到劳动教育中来,有的将非遗传承人、工匠能手引入校园,有的带孩子去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博物馆等地延伸劳动教育场域。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方凌小学借助原药厂子弟小学的历史文化,在教学楼周边的角角落落开辟出百草园、百花园、百谷园等,各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种植地。广州市黄埔区会元学校则在天台开辟小小种植园,把劳动与科技结合,设计出种植园相关课程,让孩子们在种植中了解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土壤改良的方法,学习土壤酸碱度测试等。
在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传统的编制技艺带给孩子们快乐与启迪。编织课教师宋爽介绍,初期主要教授基本针法,四年级开始学习短针、中长针、长针、环形起针等针法;五六年级就能创造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编织坐垫、杯垫、包和布艺花瓶等。孩子们在编织中提升了个人品质,培养了耐心,也提升了审美。
上好劳动课校长们这样说
开展了多年的劳动课给校园和孩子们带来什么变化?劳动课如何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如何赢得学生家长广泛支持?听校长们介绍各自的经验之谈。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编织课教师宋爽在为学生上编织课。(受访者供图)
——劳动课程活动化,既要讲理论,更要参与活动、动手实践。广州会元学校校长王健萍说,“我们渴望学生知道的,期待使他们‘会’的,要求他们‘掌握’的,都无法灌输和植入。只有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比如植物如何生长、气候如何变化、感情如何付出。”
——课程设置科学精准,既要因地制宜,也需要教研“加持”。海南藤根小学校长符汉光坦陈,田园课堂之所以能坚持5年之久,是因为教研力量的持续“加持”。自2018年以来,海南省教培院就不断来学校指导、支持和鼓励,至少每个月举办一次教研活动。
——用好考评“指挥棒”,调动学生积极性。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第二小学校长张岩介绍,学校每学期有劳动技能大赛、班级劳动特色大赛等,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评优评先考核方案,作为班级评选评优的依据,每学期评选星级劳动小能手和最美少年,对学生进行多元的精准劳动评价,期末结业式予以表彰,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记者郑天虹 王莹 李双溪 赵叶苹 周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