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座“摩天工厂”——天空之境产业广场

北京首座“摩天工厂”——天空之境产业广场

首页模拟经营天空工厂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2

城市更新项目是落实北京市总规的重要抓手,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是一个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推进产业升级的重点课题。

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鼓励产业升级,允许工业项目转型为产业园区,提倡政府收储、回购等三种方式,开展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盘活存量低效及空闲工业用地,激发土地资源潜力,为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释放空间资源。达到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扩大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北京经开区景园街拔地而起的“摩天工厂”—— 天空之境产业广场,是维思平建筑设计充分践行经开区城市更新政策精神,从土地扩容、产业上楼、工业遗存继承、立面形象更新、激发社区活力等方面,有效探索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路径,高品质产业空间载体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创新模式,入选2022年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

“工业上楼”产业发展新模式

2015年,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冶金设备制造商达涅利搬离后,原有占地面积2.1万平米,建筑面积1.45万的厂房长期空置。为了让“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在经开区城市更新政策主导下,由维思平主持设计的天空之境产业广场,没有采用传统的厂房改建翻新模式,而是延用珠三角大湾区“工业上楼”成功落地的更新模式,酝酿着把工业厂房“搬”上楼。

工业上楼也被称为“产业升空”“垂直工厂”,是企业把研发、生产功能放在工业性质的高楼大厦里,传统的工业厂房基本都是一两层,占地面积非常大,对于寸土寸金的经开区而言,更需要集约化的工业厂房。而“工业上楼”的产业发展模式,是通过规划指标的精准投放,以拆除重建的方式建设摩天工厂,推动产业生产上楼和原地提升,满足了高端智能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一体化需求。使2.1万平方米用地上的建筑面积增加到了9.8万平方米,打造北京经开区核心区产业空间新地标。

“摩天工厂”结构体系新挑战

这座 “摩天工厂”把横铺在地面上的厂房“叠加”起来。但因厂房需要承载大量工业设备,运转起来会产生一定震动。为了应对这项问题,项目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楼板承重首层1吨/平方米、标准层承重800公斤/平方米的高标准建设厂房空间,该指标充分满足医疗器械的生产需求。

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可批量化生产,节约人力资源,施工工期短,节能环保造价低等优点。这座大楼建筑体量近10万平方米,开工仅一年就实现结构工程全部完工,二次结构及外立面幕墙已完成过半。

分流明确,混合共生的垂直系统

作为工业上楼项目,为解决垂直交通问题,园区配备4台高速客梯,6台3吨荷载大型货梯及11米×8米的高规格设备吊装平台、大型卸货平台,确保每个企业单元享有独立的人流、货流动线,实现整栋楼的高效运转。

形体生成图解

同时通过混合立体化功能布局和无界共生的垂直产业空间链,推动产业生产方式和创新互动关系变革,实现同领域企业聚合式发展,实现高精尖企业的“产业上楼”,最终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社区、一栋摩天工厂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愿景。

室外景观图

轻盈通透,漂浮之态的建筑形象

设计立意为天空之境,塑造建筑纯净简洁轻盈通透的形象,使得高层工业厂房外观更加轻盈通透,突破人们对传统工业厂房形象的认知。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结合幕墙本身的收分,出挑等方式强化建筑体量的通透和漂浮感。

设计从基本的建筑体量研究出发,将60米高的硕大厂房体量依据医疗器械洁净产线布置需求进行切分、错动,形成建筑体量之间有韵律的变化,削弱高层工业厂房巨大体量对城市空间的压迫感。

结语

“天空之境产业广场”,将以生物药和医疗器械为两大主导产业方向,同时将基因技术作为重点。通过产业再定位、空间再规划、产品再开发,建设绿色智能国际化的医疗器械产业“摩天工厂”,以功能配套为生物医药人群定制智能化产业社区。 贯彻亦庄开发区“向天空要空间”“向地下要空间”“向红线要空间”的政策精神,借“摩天工厂”和“产业社区”的双重塑造, 成为全北京首个工业上楼的现代化特色工厂和经开区城市有机更新、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的首批“标杆示范园区”。

2022年底,天空之境产业广场项目即将迎来蝶变。目前项目建设正在高效推进,预计项目投入使用后,将陆续吸引2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入驻,初步估算2024年实现产值近4亿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