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圈,有自己的一套黑话。
图源:每日人物
虽然看起来像是食谱,但其实鸡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近日,一则对“鸡娃圈”的卧底报道把“鸡娃”一词重新带回到人们的视野。
图源:每日人物
想鸡娃,不仅得先有娃,还要有可以鸡的资源和本钱。孩子得8岁考过雅思,6岁开始写书,家长们恐惧于掉下现有的阶层而陷入疯狂的内卷。
那么在考虑要不要开始鸡娃前,或许可以先试玩一下《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一款国产模拟养成类游戏,它提供了两个视角——你既是家长,又要体验孩子的角色。当你还躺在婴儿床上时,身边就会出现一块巨大的牌子提醒你:“距离高考还有47个回合”。接下来,你可能会遇到各种糟心事,喝劣质奶、被熊孩子欺负、高考落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能因为上了太多补习班,在压力爆表中“死去”。
有玩家说,打完这个游戏,自己和父母和解了;亦有人发现,在游戏中,不自觉地变成了那个被自己视作“祸害”的父母。
而现实,有时候比游戏更加残酷。
1. 一场始于“普通人”的游戏当《中国式家长》在自己首页推荐列表上挂了两周后,吴晓盛投降了。“连steam都知道我要当爸爸了”,于是他花了36块钱,买下这款游戏。
作为单位中为数不多尚未挤进“奶爸”行业中的准爸爸,吴晓盛只能在同事们交谈育儿经时旁听。说起孩子,这些男人们总显得忧心忡忡,要么担心孩子偏科,不爱数理化,只喜欢体育、音乐;要么盘算着什么时候能买得起一个学区房。
“我其实挺看不起(他们)的。我跟他们讲,就跟着孩子的特长走,别太在意成绩。”吴晓盛语气坚定。于是当游戏画面提示,“你希望自己(游戏中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时,看着一排“文豪”“科学家”的选项,吴晓盛果断选择了“普通人”。
作为一款模拟养成类游戏,《中国式家长》的操作方式十分简单。在游戏的每一个回合,玩家都需要“挖脑洞”,即消耗行动力,通过类似消消乐的游戏模式,获得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想象力、魅力、悟性等数值。其中“悟性”可以用来学习技能,决定你是否能进入重点小、初、高学校,从而影响结局走向。
脑洞从娃娃“挖”起。
而每一回合,玩家都需通过“安排”玩法,使用孩子已经习得的技能,安排接下来一回合中孩子需要做什么。
吴二代学会了翻身,于是吴晓盛让他翻了整整一回合的身,获得称号“咸鱼的翻滚”。右边“期望”栏里,父母的“期望”悄然达成——在前几个回合,父母的“期望”不过是孩子“健康成长”。
这无疑和现实中的情况相吻合。对一个婴儿来说,他翻的第一个身、第一次站立,都能让父母欣喜若狂。
2 .“我爸说,没本事的人才会炫耀孩子”两回合后,吴二代顺利长到了三岁,在他所处的世界里,他将开始学习什么叫做“面子对决”。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面子对决”会出现数次。
“面子就是炫耀自己(家孩子)的特长,比得过别人就挣得面子,比别人差就丢了面子。”游戏页面中,出现了父亲语重心长的话。
游戏中的母亲则一出门就去和她的塑料姐妹花较劲。对方可能会炫耀自家客厅有多豪华,自家孩子有没有提前戴上红领巾。至于你的老妈,她能不能赢得面子,全靠你解锁了多少技能——会不会伦敦音,是不是单词王。
面对豪宅、付费夏令营、根正苗红等攻击,只拥有一项“咸鱼翻身”的吴晓盛迅速败下阵来。而对方则幽幽地掏出最后一项“大实话”:“我爸爸说,没本事的人才会炫耀孩子。”
翻身=面子 3,体魄 6,魅力 6。
沉浸在对决中的吴晓盛如梦初醒。
吴晓盛想让孩子一生平平安安,可以不出人头地,但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因此他重开一档,并选择将孩子培育成一名艺术家。在每一回合的安排中,都为孩子点满了涂鸦、美术课、文艺电影等日程,孩子的“想象力”属性节节攀升。
但《中国式家长》的现实之处或许就在于,每一回合只有一定的行动力,如果选择走艺术的“野路子”,就势必要放弃语数外等“正统”科目。而游戏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份成绩单出现,上面标明角色在各个科目上取得的成绩,艺术分数理所当然不在其列。
当五个零分的成绩单出现后,吴晓盛鬼使神差地为自己的“小艺术家”安排了语数外课程。
特长与成绩不可兼得。
“我担心我以后会不会成为这样的爸爸,我会不会也因为身处这个大环境下,不自觉地跟别人攀比成绩;会不会也将陷入面子对决中,不可自拔。”吴晓盛扪心自问,他找不到答案。
当然会。和游戏相比,现实中的情况无疑残酷得多。
此前在成都,几个小区的业主,为了谁的孩子更有资格就读学区内最优质的一所小学而引发了比收入、比职业、比出身的“中产阶级内部踩踏事件”,将中产阶级子女教育中的鄙视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家住北京的陈曦在孩子将近三岁时,几经挑选,让孩子上了家门口的一家私立双语幼儿园。有外教跟班,每月近6000元的保育费。
不到一个月,幼儿园突然改为普惠园,保育费直降到600元,外教取消。
班上的家长炸了锅,在和幼儿园交涉未果后,纷纷让孩子转园。理由很简单,“我的孩子怎么能在没有外教的环境中上幼儿园”“这么便宜的学费,连附近卖菜的都能把孩子送来,我的孩子怎么能和他们的孩子玩”。不到一个星期,原本十几个人的班,只剩了两个孩子。
“就算是再与世无争的人,有了孩子以后,也难免攀比。”陈曦对我感叹。在她的周围,有朋友还在孕期,就早早为孩子备好了西城的学区房。
3.“我也不是厌恶学习,我是厌恶我妈”游戏中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随着回合数目的增长,父母不再满足于“健康成长”的期望。
当“重点小学达标”期望出现时,“父母满意度”与“我的压力”两项属性也随即出现。学习类活动安排太少,父母满意度不高,角色的零用钱会减少;学习类活动太多,父母倒是满意了,可角色自身压力会变大,“心理阴影面积”亦会随之增加。心理阴影达到100%时,游戏失败,孩子被“玩死”。
这意味着,玩家需要在娱乐与学习中取舍,战战兢兢以求二者达到平衡。
网友的《中国式家长》“玩后感”。
但B站up主@sky果冻选择放弃这种平衡。
《中国式家长》爆火时被游戏主播们纷纷“安利”,相关游戏视频也在B站上一度屠版,而sky果冻的视频《史上最强家长!儿子初中便当场去世》却凭借283.5万的点击量稳居第一。
“我看到别人玩这个游戏,都是尽力把孩子养好,送孩子上清华北大之类的,只有我的视频是把孩子玩死的。”sky果冻对我表示。
在他的视频中,“李小红”是为数不多在第一份成绩单中全科拿满分的孩子。但在小升初的进程中,因无尽的英语音标学习、小学数学学习,李小红很快压力程度爆表,打出失败结局。
游戏画面突然静止,一行小字缓缓出现:“最终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奇怪的人,不再和任何人联络。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最终都做不了了,只能把期望留给你的下一代了!”
这样的人生经历触动了大部分人的神经。视频下方的评论数很快达到了数千条,有人回忆:一个从初中就认识的好朋友,从小被父母以视频中的方式教育,初中没毕业就自闭了,从“全校第一”到“一身药味”。
sky果冻的视频《史上最强家长!》在B站上一度屠版,网友纷纷表示:“过于真实”。
当吴二代步入小学,游戏触发了新剧情——“零花钱”。爸爸出现在画面左下方,告诉玩家从现在开始,每个月能拿到20块零花钱。“爸爸这个【职业】也只能给你这么多零花钱了。”
《中国式家长》有一个核心设定:每一代角色的结局天赋,会传承到家族属性中,并代代相传。而每一代的职业,也决定了下一代能够支配零花钱的多少。比如,作为机动车驾驶员的初始父亲能每个月给孩子20元;当算法程序员、专家医生的父亲每月60元;基金经理、人气明星每月给孩子120元;首富则拿出150元。
对于这样一个扎心的设定,微博上有玩家评论道:“曾经以为人生是百米赛跑,后来意识到是马拉松,再后来明白,不过是一场接力赛。”
设定与数据将现实世界的滤镜撕开,在人生这场接力赛中,有些人可以将睿智、才华、品质像财富一样传承给下一代;有的人却如同平地起楼房,教育、眼界、经历等资源的匮乏让改变来得更加困难。
当然,家境与阶层并不是唯一会“代代相传”的属性。“吴二代”的儿子吴三代,被吴晓盛寄予的期望是成为“奥运冠军”,但因为体魄等属性未能达成需求,吴三代最终成为了一名按摩技师。
而“奥运冠军”的期望并没有随着三代人生的结束而消失,直到吴晓盛玩到了第十二代,这个期望依旧阴魂不散,出现在每一代小孩需要达成的期望中。
有玩家表示,游戏最开始的目的还是希望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但之后看到成绩那么差,就不由得变成了题海战术,让孩子用拼命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智商,增加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几率。最终,有的玩家让孩子上了自己没有上成的大学,有的则希望孩子走自己没能走的路。
在这里,孩子成为父母“志愿”的延续,因此无法选择更自由的人生;而父母在子女身上投入太多,以至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更是像极了中国式家庭——上一代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砸到下一代身上;而下一代,则注定要背负着上一代或者上几代人的梦想,负重前行。汇丰银行2017年发布的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显示,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花费上,中国香港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万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报告还显示,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图为广西南宁市一公园相亲角。白发老人扎堆为儿女挂简历,演绎“中国式求亲”。(图源:视觉中国)
解锁了全图鉴后,吴晓盛删除了游戏,在他看来,尽管《中国式家长》做到了“真实”二字,但游戏进程中带给玩家的焦虑感也使得游戏体验有些差。他离开了那个把人生用数据量化、残忍得有些赤裸裸的游戏世界,回到现实中,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奶粉尿布学区房。
这或许不是游戏制作团队“墨鱼玩”的初衷。
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团队表示,他们其实是希望通过模拟一个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的成长环境,来引发玩家对亲子关系的反思。并像片头引用王尔德的那句话一样:
“孩子最初爱他们父母,等大一些时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李一淼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她始终拒绝与母亲“和解”,但免不了流露出一丝遗憾——她似乎也希望从头再来,有另一种人生,可以与母亲以另一种方式相处。
-END-
私信回复“二号玩家”开启新的游戏星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