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生活

我的小学生活

首页模拟经营我的小学时光更新时间:2024-04-29

我们的村小学坐落在村子的中间靠北。听老人说小学占的地方,原来是个寺,叫龙岩寺,也叫下寺。建筑考究,规模宏大。但从戊戌变法开始,为发展新式教育,容许各地占用寺庙办学,我村龙岩寺就被学校占了。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改造到我们上学时已没有寺庙的痕迹。学校有口大钟声音洪亮悦耳,钟声一响,全村都能听到。那时,家庭有表的很少,往往听到钟声,才有很多同学惦着书包往学校跑。

69年春我上了小学,去学校时拿着娘用白羊肚子手巾做的书包,里面放着一些文具还有姐姐提前做好的一串秸秆棒,跟着小伙伴蹦蹦跳跳上学了。那时不用父母接送,即便是下大雨、大雪也没记得父母接送过,顶多嘱咐两句。

我们这一届分3个班,我在一班有63人,二班、三班人数应该差不多。我们班的位置在标准教室最北边的左边。所谓标准教室据说是按照前苏联的标准设计建造的,宽敞明亮,起脊瓦房顶,砖木结构,冬暖夏凉。教我们的是马老师。只记得自己刚开始连“1”也写不上去,别说其它什么了,所以学习比较吃力。

到了二年级,先是年轻的温老师教我们,没多久我们搬到了西校区,西校区的教室无法跟东校的比。平房,空间小,门窗都在一面,另一面因为朝外只有很小的窗户。夏天热,冬天冷,遇阴天下雨就暗的很。温老师因为是编外教师,有其它事做就不在教我们了。也许是温老师是唯一当过我们班主任的女教师,在我脑子里有较深的印象。她当时应该是二十一、二岁,长方脸,高高的个子,留着短发。说话好像是粗声大气但有磁力吸引人,大家都喜欢她。虽然只有两三个月时间,温老师的走使大家很失望,这时换了一位程老师,程老师四十来岁,年级不大却显的有点憔悴。程老师教学蛮认真的,要求也很严格,很可能是他讲的有些话不在调上,和温老师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些调皮生不听话又捣乱,他就更发脾气,造成了对立的师生关系。调皮同学把扫地笤帚提前堆放在教室门头上边,专等老师开门掉在了头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还把带尖的木杠顶在门缝上,老师开门不小心木杠顶在肚子上。班上学生有的支持老师,有的反对老师,为此分了两派。班上乱的不像话。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能学校领导知道了情况,给我们调换了新老师。从那以后就没记得程老师在我们学校教学。

这位新老师就是徐老师。从二年级后半年教上我们一直到五年级毕业,是教我们时间最长的老师。他三十多岁,中等身材,消瘦的脸庞戴着一幅高度近视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双深邃的眼睛,虽穿着不大讲究,但显得格外沉稳,腹有才华。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个年代像他那样认真教的老师真的不多。但当时我们一些调皮同学不理解,骂他“徐瞎子”,意思是二班、三班的同学不上课经常在操场玩,他却不让我们出去玩。管我们太严了!他也许知道我们的心思,但他从未让我们多出去一次。随着年级的增长,我们才逐渐感受到徐老师对我们是真正地负责,真正地爱。长大后我们的感悟更深。已至到后来他病逝后同学们还结伴为他送行。

我们二、三年级是在西校区度过,对我印象深的:

我们上课的教室在南排最西边教室。程老师上课时那无奈的表情,其实他是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教我们。(在这里我们应该说一声对不起。)

非常喜欢看万老师指挥唱歌。《老三篇》背得很熟,到现在还记得清。珍宝岛事件传到学校,大家同仇敌忾反对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在西校办了个珍宝岛事件图片展。孙玉国、于庆阳等英雄人物家喻户晓。我们要学当年的儿童团准备了弹弓子、匕首、石灰粉同侵略者战斗。全国开展防核、挖放空洞的战备活动。

西校厕所在学校大门外北边,而拖拉机站在大门外南边。发生车祸,造成一女同学死亡。学校北面不远当时还有日本鬼子炮楼坍塌后的费砖石堆放在那里。男生常到那玩,大家都恨小日本。公路也在学校北边不远处。一天,我们到马路边活动,有两三个男同学爬上了一辆公共汽车的后梯子上,车走后他们赶紧下…还好。

大家经常到修配厂倒出的废 渣堆捡废铁卖,到住家户的粪堆上捡布条卖。记不清那一年开始家家户户编草帽辫卖,大家都参与其中,当时我们的生活很充实。

经常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大家把糠窝头拿到学校吃,很难下咽。老师要我们记住今天的甜,不忘过去的苦。《不忘阶级苦》到现在也能哼哼两句。当时唱这首歌,大家的心情会很沉重。

印象最深的是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在学校最快乐的日子。这一天不用上课,搞庆祝表彰活动,有幸得到表扬的同学就更高兴。我得到一次大会表扬,也就一次。还有听故事,听故事是重头戏,同学们都喜欢听。在西校是体育翟老师讲的。四年级又搬回了东校,到东校讲故事的有老红军、老八路还有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代表。大家听的很认真,从心灵深处受到了教育。我们知道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知道了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受苦受难。知道了在旧社会穷人的孩子根本上不了学、吃不饱饭,在要饭的时候常被地主放出来的狗咬。大家被故事情节所感染,眼泪浸湿了眼眶,擦干了又流了出来。

有时候十分遗憾,六一前就放了麦假。过六一正在地拾麦穗呢。

在东校印象比较深的:

徐老师上课的情景。徐老师是严厉的,但不使学生恐惧;徐老师是温柔的,又不使学生没有距离。说徐老师好,不光是说他的教学水平高,而更多的是他对我们的不离不弃,对我们每个人的平等对待。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深深的影响了我们,使我们遵纪守法,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辉积极的作用。这跟我后来的工作感悟很吻合,一个好的小学班主任能有效提高这班学生发展潜力。如果教师师德不行,是急功近利之人,在小学即便是他教的班每次统一考试都是第一,将来考大学的人数也寥寥无几!学生没有发展潜力。教师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思想影响他的发展。学生有正确的思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应该说小学四、五、六年级班主任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

东校是主校区人多,专业教师多,能看到初中还有农中学生的各种活动。如打篮球、打乒乓球,文艺演出。一个节目《抓舌头》到现在还记得,大概意思是,我们的人坐在座位上用床单罩上,胳膊撑起来像是一把“太师椅”,敌人来了往上一坐,正好抓了个正着。体育马老师很专业,训练的篮球队、乒乓球队常到县、市参加比赛。当时是土操场,上体育课跑步时一些男生专到尘土厚的地方用力跺脚,过去后都变成了小土人。另外我们还到街上搞游行宣传活动,参加公审大会等。学习对我们来说虽然是主要的,但在政治面前它又是次要的。

上学时带的零食:炒面、炒玉米籽、晒*红萝卜条、红薯干等。大家都让着吃,抢着吃,有的偷悄悄吃。徐老师上课时遇到“不听话”的学生不打,就使唤两个“厉害”的男生往外拉学生,在拉的时候那人就拽着桌子不走,把桌子拉倒一片。但这样的事很少发生。放学钟一响,大家急着回家,因为饿了。到家后,饭好了吃饭,否则,锅台后边拿轱辘红薯吃。如果是下午拿着红薯提着篮子就去给兔子或猪挖草了。

那些年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我们常以帮助老大爷、老奶奶背东西、抬水,到五保户家做好事为荣。那些年向解放军叔叔学习深入人心,到军烈属家做好事是我们小学生必须要做的事。大家分成小组下去,因为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所以经常是这一组走了,另一组又来了,感到军属真光荣!那时很多男生都有当兵的梦(包括我自己)。董存雷、黄继光、雷峰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崇拜的英雄!

小时候条件差,但不感到苦。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听到父母说的最多的话是“别人家孩子如何勤进做活、人人夸…”。其实,我有一个小伙伴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为我树立了榜样,于是我就努力向他学习,做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我一个梦想。

小时候的天是蓝盈盈的天,水应该是清凌凌的水,可惜我们这没有河流。家乡清凌凌的河水是我小时候的又一个梦想。因为缺水,我总是想假如能从离我们村不远的南山上流出一股清泉穿过村庄形成一条小河该多好啊!

大概是三年级,到了假期我们就去生产队干活了。一般每个生产队都有专门的“孩子王”或副队长领着一群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例如拾小麦、拾谷穗、翻红薯秧等,整个假期有干不完的活。在地干活累了,就让我们休息一会儿。这时有人就把捡来的青麦穗放到手里揉,然后两手捧着用嘴一吹,吹走麦糠,把麦籽放在嘴里嚼。如果能把青麦穗用火烤一下,吃起来就更香了。秋假去地能吃的更多,红薯、绿豆、芝麻等,凡是能往嘴里放的都不错过机会。一群孩子有稍大点的也有稍小点的,小的向大的学习,如何吃东西,如何干活,相处一两天就都会了。领导我们干活的人有时也换人,遇到脾气好的对我们相对宽松些,吃啥也不会说你,但活不能少干。遇到队长就得小心点,得偷悄悄吃。

晚上的月亮、星星特别亮。我们趁着月光玩“捉迷藏”、“跳绳”、“鸡鸡拢,砍大刀”等游戏。

“鸡鸡拢,砍大刀,

恁的兵马随俺挑。

挑哪个?挑老包。

老包不在家。

挑恁姊妹仨,

姊妹仨不够本儿。

牵走恁家小黑驴儿”。

玩的时候大家一起喊,喊出了儿时的天真和快乐。这声音很响亮,传的很远,一会儿又聚集了更多的小伙伴。人越多玩的越有趣。夜深了,只到有爹娘来找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小学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对于我来说既是幸运的,又是平淡的。幸运的是遇到了好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父母细心呵护,还有积极向上的环境影响。平淡的是恐怕只有自己记得自己。人们常说平淡是福,由此我感谢平淡。同时感谢我们的母校,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成长环境。感谢我们的徐老师,他没随波逐流放弃我们,还有教过我们的其他老师,为我们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感谢我的小伙伴对我的帮助。更应感谢所有的同学遇到您们是我的福分,是我进步的源泉。

(本人仅于自己的视角写了些零散的记忆和卑微的感受。望能引起你远去的美好回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