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考古学是从西方传入的,中国古代与考古学相关的学科是古器物学、金石学,但他们并没有正常的演变为中国现代的考古学。历史上著名的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就是著名的金石学家。
考古一词,出自宋代金石学家吕大林的《考古图》。清代的考据学,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之一。所以考据学家也算是在古代从事考古工作的人。
至于盗掘者更自古有之,曹操就封过发丘中郎将的职位,这个官职就是专门用来盗墓的
在古代的中国,一直有类似于考古学对古代器物的研究,只是当时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只能通过古董上的文字对史实进行考证。在《汉书·郊祀志》中有记载,张敞考释鼎铭的古文字,意味着利用古董研究古文化在汉代就已存在。而考古作为一种系统的学问,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完善的。
考古学家是指对懂得专业的考古学科,并专门从事挖掘古迹、古生物化石等地层相关或与古历史文化有关的成功人士,对于考古学知识的运用,他们是专家。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录、历史文物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是需要通过研究远古生物的遗留物、现存可能的史前地貌、自然演变结果等,来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进行分析。
中国现代考古学是从西方传来的,但在中国古代,其发展的首个高潮是宋代。当时由于竹简等文物数量较少且不易保存,金器、玉器和石碑占出土文物的大头,因此宋代以来的考古研究被称为“金石学”,“金”即指金属器物,“石”指石刻碑文。与现代考古研究类似,宋人在研究金石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利用古文物对史实进行考证。
那时从事古文物考证工作的人,并没有严格的考古学家之称。他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大多叫古器物学、金石学。例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及她的丈夫便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一词,是在宋代金石学家吕大林的《考古图》首次出现的。清代的考据学,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之一。所以粗略来讲,可以叫当时从事考古的人叫考据学家或者考古学家。
北宋的沈括以前也从事考古,他曾在太行山上发现岩石里含有海洋生物化石时,便客观科学地断定:太行山曾经是海洋,并得出“沧海变良田”的结论。巍峨无比的喜马拉雅山,在恐龙时代也还是一片海洋,是由于造山运动才崛起成为了巨大山系。
元代也有一个叫吾丘衍的考古学家,著有考古著作《学古编》。他不仅嗜古学,通经史、熟百家,在书法、刻印方面也表现非凡。
当然,正是有这些对考古有研究成果、研究文献记载的名人,不断地完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考古新发现,才让我们近现代的考古学问越来越完善,专业的考古学家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