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rain93
大海是令人向往的神秘世界,水族馆则像是大海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游客可以不带氧气罩就欣赏到琳琅满目的海洋生物,幼小的孩子们也可以亲手抚摸那些深海里的海洋动物。
因为出生在海边城市,所以得天独厚从小就去过很多次国内的水族馆。但由于对大海的迷恋和好奇丝毫未减,所以来到美国之后,又在不同城市逛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族馆。最近闲暇之余,我又去逛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水族馆,太平洋水族馆。
在经过反反复复的不下十次的对于水族馆的参观和探索,我渐渐意识到水族馆不能只作为大海的一个缩影,它需要带给游客更多的体验,一些单纯去海里潜水所不能获得的知识、启发和教育意义。而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水族馆比中国的水族馆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水族馆是个很吸引小孩子们的旅游景点,所以无论是美国的水族馆还是中国的水族馆,都会有很多跑来跑去的、或是趴在玻璃窗上看色彩斑斓热带鱼的小朋友们。
但不同的是水族馆本身,我发现中国的水族馆更侧重于娱乐而美国的水族馆更侧重于教育。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海洋动物的表演。海洋动物表演相信是水族馆里最受欢迎的项目,多数人去水族馆都会去看一下海豚表演啊或者海狮表演等。
看了十多次美国水族馆的海洋动物表演之后,总结出来还是中国的表演更好看,更炫彩夺目。但如果让我只能选择一个中国或者美国的海洋动物表演带自己的孩子去看,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去看美国的。
这不是因为我崇洋媚外,而是美国的海豚表演虽然趣味性较低,但却能更好的了解海洋生物,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他们的趣味教育从等待表演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虎鲸表演之前的大屏幕互动。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与虎鲸相关的有趣题目,比如虎鲸和鲨鱼谁的战斗力更强,或者虎鲸的体重到底有多少吨。
大多数都是选择题,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做手势来答题。答对题目的小观众们则有机会获得水族馆送出的小礼物。此外,大屏幕也会把镜头对向积极答题的观众,所以观众们为了看到自己也很容易的参与到了答题的互动活动里。
而到了真正的表演时,美国的水族馆也不会忘记把知识藏在表演里。比如最常见的海豚表演,他们不仅会安排海豚们飞跃出水面的夺眼球项目,也会演示给观众海豚在海里是如何和其他小伙伴们嬉戏的。
在海豚跳跃和顶球表演的时候,解说员也会告诉观众海豚一般能跳多高和顶多重的东西。通过表演,观众们不仅感受到了快乐,也了解到海豚这种海洋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除了表演,美国的水族馆里也有安置很多寓教于乐的展厅。其中最近参观的太平洋水族馆里的Pacific Visions(太平洋愿景)展厅就给我了一些很棒的启发。
在这个展厅里,水族馆通过4d环绕剧院,投影,电子屏幕等等高科技手段探讨了一个问题:人口总数与年俱增,但是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我们人类该如何更好的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危机。
在4d影厅里,大概是学校组织的水族馆参观活动,我碰到了一群穿着统一的小学生们。看到这群小朋友也来观看关于探讨资源和人类发展的4d电影,我不经试图回忆了下自己小时候。对于资源的教育,我能想到的是厕所墙上贴着的“节约用水”的标语,还有在家里父母叮嘱的上完厕所记得关灯。
回忆还没结束,影片正式开始了。在重新阐述完问题的严重性后,电影用两个词冲破了我的思维,Open minds(打开思路),接着就是让我大开眼界的已存发明。潮汐、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海水净化过滤,海洋垂直鱼塘,还有陆上垂直耕地等等一些启发思路的方式。
看完电影后,我发现中美之间存在的最大不同就是思维上的不同。在我小时候,当提到如何解决资源有限的的问题时,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节约。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等等。
但美国人给孩子们灌输的却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Open minds。资源确实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把那些丰富的资源更好的利用起来,比如海洋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如何利用?有些已有的发明创造给你启发,更多的则需要靠所有的人Open minds。
我忍不住猜想,如果我们中国的小朋友是和看这个4d电影的美国小学生们一起接受这样的思路,他们会不会变得更有创造力,思维变得更开阔,或者有些小学生因此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事实上太多的中国小朋友们把成为科学家挂在嘴上,却不知道科学家实际的意义。在生活中依旧把“省”放在比“想”更靠前的位置上。
从美国的水族馆出来,我总能有所领悟,或是海洋动物的相关知识,或是思路上的开阔。这些,是我在中国水族馆里出来时所没有的,或许是我在逛中国水族馆的时候还太年轻,也或许我们从建造水族馆的思维和思路上就已经和美国人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