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招好运的3个动作:扫垃圾、扔包袱、做好事

一个人招好运的3个动作:扫垃圾、扔包袱、做好事

首页模拟经营阳光养龙场更新时间:2024-05-11

在哲学和军事领域都成就卓越的王阳明,关于一个人迅速变强大所依靠神秘力量的开解,犹如醍醐灌顶,让人瞬间找到自我涅槃的顶级心法。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心外无物。”

意思是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一生的命运,都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摆布,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于你的心,一个人所有的成就,都是源于心专注的事物。

如何把王阳明的智慧,转变成自己迅速变强大的现实,过上愉快的生活呢?

从王阳明的传世智慧中,我们看到清晰的路径,腾笼换鸟法:

垃圾扫了、包袱扔了、好事干了

01

清心:垃圾扫了

弘一大师说,“修己,以清心为要。”

地板一个月不清理,就会落满灰尘,一踩一个脚印。

内心长久不清理,也会塞满负面的垃圾念头、垃圾情绪,让人疲累不堪,正能量消失。

清扫地面灰尘,没有合适的工具不行,清扫内心的垃圾,也要有管用的工具。

清扫地面灰尘用扫帚扫,用墩布擦洗就干净了;清扫内心的负面垃圾,离不开正确的认知思维。

那怎样清扫内心的负面垃圾念头、垃圾情绪呢?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类。

人内心的负面情绪和念头,主要分为三类,对过去的遗憾,对未来的担忧,对现在的不满意。

第二步,清扫。用两种方法清扫:

(1)明了因果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果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过去选择和行为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和行为,决定你未来的拥有。

因此,用不着对你现在的拥有不满意,因为这都是你该得的,是你自己选择和行为的结果。

也用不着为未来担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现在每天的正确选择和努力,将成就你未来的模样。想要什么,努力就是了。

更用不着为过去遗憾。一个人做某种选择,在当时,必然有那样做的原因。

更何况都已经成为历史了,时间不能重来,即使重来,在当时的认知和条件下,可能也还是同样的选择。

弘一大师说,人生就是一场与自己博弈的修行。“睡前原谅一切,醒来就是重生。”

世间的一切,起作用的是因果规律,不是一个人的胡思乱想。欲得善果,种善因就是了。

(2)内心庄敬法。

庄敬就是,事来尔心始见,事去尔心始空。也就是得道高僧说的,“吃饭时就吃饭,睡觉时就睡觉。”

许多人为情所伤,为情所困。弘一大师的做法,值得所有人效仿,“如若今生有爱,就心随花开,如若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只专注在当下,做自己能做的事。

守护好自己的心,拿得起,放得下。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卓越人物,都把“庄敬”作为自我管理的信条。

曾国藩在30岁立志学做圣人时,给自己定了自我管理的12条规矩,其中第一条就是“敬”。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成就大事的人都明白,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因此他们养成了“庄敬”的习惯,事来心来,事过心过,内心清清净净,放得下一切,心无所累。

放不下,是烦恼之源。看清因果,学会庄敬,放下该放下的负面垃圾,心得自在。

看清了规律,就转化了思维,转换了思维,就放下了纠结,放下了纠结,内心就归于清净。

02

静心:包袱扔了

陶渊明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让人瞬间清醒,解脱自己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里宁静了,那些困扰世人的熙熙攘攘,便入不了心,也就成不了烦恼。

舍得放下,静心不贪,人便得到了救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听过一个佛教故事:

佛祖问一个不快乐的人:

“你在世人眼里有钱有势,还有疼爱你的妻子,为何你仍然感觉不快乐?”

此人答道:“因为我拥有的太多,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随即给此人讲了个故事:有位游客快要渴死了,佛祖想救他一命,于是施法将一整湖水都挪到了他面前,但后来发现他居然滴水未进!

佛祖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他答道:“你给我的湖水过多了,我的肚子根本无法装下,既然喝不完,还不如一口不喝。”

佛祖讲完故事后,笑着对此人说:“你一生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只要能用心把握好其中一样,就已足够。”

这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典故。

过多的超过需要的东西是包袱,不是福气。放下对整湖水的执念,只要喝一瓢解渴就好。

放下过多的东西,才能拿起最想要的那件。有能力拿起最想要的那件,你就拥有了世界。

在你出生之前,世界上有许多的美好,你不能拥有;在你去世之后,世界上许多的美好你也无法拥有。

在你在世的这段日子里,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你也不能拥有,你只能拥有自己需要的。

就像一个人爬山,可能有10条道路,但你只能选一条道路往上爬。

当你奋力爬到山顶,看见广阔的世界,迷人的风景,所有的道路,走到顶点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美好。

道路只是过程,到达的高度才是终点

因此选哪条道,对于到达山顶的功用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用纠结。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道路,向山顶出发就行了。只要你能到达山顶,就能看到一样的美景。

放下对过多道路的执念,放下对过多物品的执念,生命的过程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体验到什么。

牢记佛祖开解,“人一生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只要能用心把握好其中一样,就已经足够。”

舍不得,是心累的源头,舍得,舍得,有舍弃,才有得到。静下心来,看清真正的需要,然后舍弃多余的东西,身心自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种修养,更是种智慧。

03

动心:好事干了

听过王阳明先生游南镇的故事。

一次,王阳明先生和朋友去山中游玩,朋友指着岩中的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王阳明先生用辩证法,关于“心外无物”的精彩见解。

对于山中的花树来说,花在深山,不因无人识而不绽放,这是他的生命。

对于人来说,不去看花,心中并没有花的形象;去看花时,看见了花朵绽放的姿态,看见了花朵的颜色,心中感受到了,花便在人的心中鲜活了起来。

因此在人视野之外的,视而不见的,都对人没有意义;只有内心感受到的,动心起性,用心关注了的,才对人有价值。

通俗点说,一个人的关注在哪里,他的成就就在哪里。

每一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使命。

花的生命是绽放,人的使命是价值创造。

王阳明从小就把找寻成功的规律,做为自己的使命。曾经专心去“格竹子”,龙场悟道后,他找到了一个人迅速变强大的“超级心法”:“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他把找到的规律用于实践,剿匪平叛,屡建奇功。

曾国藩以王阳明为榜样,30岁时“动心”,立志学做圣人,做事时专一不杂。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稻盛和夫,以王阳明的传世智慧经营企业,创下了京瓷和日本航空公司几十年持续盈利的商界传奇,被誉为“经营之圣”。

内观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这就是好事,把好事干了,动心起念,一念起,如清明在侧,旭日东升。

一事精致,便看到了世界的诸般美好。

因此,读书就读个通透,明理益智增信;搞科研就创新突破,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干工作就探寻提高工作质量效益的抓手,成为所处领域的行家里手;种地,也要学用新技术,解放自己增收入……

觉醒自己,动心起念,激活内心使命的种子,自能汇聚力量,拿得起人生的尊严。

专注自己的使命,找寻其中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极致,便有好事临近。

一个人迅速变强的顶级心法:清扫净内心消极的负面垃圾,腾出空间,唤醒使命,换上积极的正能量,人生从此走向阳光明媚。

清心,让人放得下;静心,让人能舍得;动心,让人拿得起。

《传习录》曰:“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为知。”

当有一天,你把所有的遇见都当做体验,把所有的当下都当做机遇,你的内心就真正强大了。

心本自足,内心强大了,一个人就真的变强了,一个人变强了,就享受到舒心自在了。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圣人求心不求佛。

认知觉醒:境由心造,命随心转,自我涅槃,佛在心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