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两万,人生教练在教什么?

一小时两万,人生教练在教什么?

首页模拟经营一小时人生更新时间:2024-04-11

文|徐嘉

编|园长

张山在上海的一所大学读金融系,周围的同学早早进了名企实习,他也不甘示弱,在两段实习后,又马不停蹄开始创业。身处鼓励逐利的环境,面对人生挑战和压力,他显得力不从心。室友提醒他:你可以找个人生教练。

这是来自遥远小镇的张山从入学以来,第无数次被身边的同龄人刷新认知:原来,人生也能找个教练?如果真是这样,像他这样没有父母前辈指导的小孩,该和周围人拉开多大的差距?他迫不及待想要像实习一样追上周围人的步伐,拜托朋友介绍一位教练给他,希望解决自己在创业中的执行力和心态问题。

静涵也有同样的疑问。

她在一场青年活动中听到分享者频频提起人生教练,对方似乎在教练的帮助下,关关容易关关过。而这还是她第一次听到这两个词语拼凑在一起。

反观自己,25岁,已婚,在亲密关系、经济难题和职业发展中努力仰头呼吸:“我也想要一个答案”。座谈结束后,静涵不好意思地找到对方,问出了那个问题:“人生教练是什么?像你们这样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教练,带着你们去走人生的每一步吗?”

人生教练到底是什么?它在教什么?

当由情绪和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事件频发,不少人开始正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么人生教练和心理咨询有何不同?什么时候,我们会需要一个人生教练?怎样找到靠谱的人生教练?

当数字游民和诗意远方画上等号,人生教练作为一种时间、地点灵活的职业形态被频繁提起,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人生教练?怎么样做一个真正负责、合格的教练?这又是一份真正理想的职业吗?

人生教练,不是人生建议师

“这个问题很灵魂拷问!”从事教练近4年的李朝笑了。在过去的几年,她发现自己在每个阶段都会给出不太一样的答案:“一开始,我特别热衷用语言解释教练是什么,但四年过去,稍微有点疲了,觉得讲不清楚。所以现在我基本不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会直接邀请对方来体验一次。”

教练李朝 @Elise|图源自受访者‍‍

作为中国共创式教练首批中文导师、认证导师和考官,叶菁赞同李朝的说法:“可能每个教练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但好像从来都没找到过答案,你可以给很多文字、比喻,但是都没办法替代那种体验。”

她们的回答看似使教练更加神秘,但我还记得3年前参与教练时的亲身体会。每次开始前,教练会首先发问:“今天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她要求我带着主动的问题参与对话。

“我首先是聆听,从你最想交流的话题开始,让你作为话题的引导者。”

每次咨询,我的问题往往深浅不一:小到一句反复琢磨的话,大到对人生方向的困惑,而她一直倾听,不断挖掘我的想法:“那这个时候你感觉怎么样?你如何描述它们?”

“教练会在了解你的现状后,提出有拓展性、能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有时会辅以冥想,以感受能量的变化与状态。”

当时,我将情绪比作寒夜沙漠中窜进帐篷的风:“惊慌,想把帐篷的脚钉住,但这边刚修好,那边的风就又窜进来,我没办法获得平静。”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漏风的帐篷,你想怎么做?”那是2020年,不少教练都将咨询转到了线上。事实上,由于教练侧重于对话沟通,并无特别规定要在线上或线下进行。我们通过语音电话做咨询,这端的我闭着眼睛,缩在想象中的帐篷里,她则问,我们是不是还能做点什么。

“我想把它踹倒。”她的提问让我意识到,自己不必强行躲避、克制情绪的起伏。而地理距离相隔近1000公里的她,也在通过电话,和我一起经历这样的情绪,站在我想象中的沙漠里:“我不是一个人”。

“那么,你觉得需要准备点什么才能走出去?”我沉默,使劲思考如何能在脑中沙漠里安全地徒步:“我要穿很厚的衣服,头上要戴一个探照灯?”

人生教练从不主动给建议。

有4年国内外教练经历,作为数字游民的Ciao就曾在小红书中“打假”:“人生教练不是人生导师!一个合格的教练从不主动给建议,更不允许好为人师的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对方,我们的大部分工作是倾听、梳理、问问题。如果不停给建议,根本就过不了ICF或其它教练认证系统的考试,拿不了教练牌照。”

教练@Ciao|图源自受访者

Ciao提到的ICF(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国际教练联盟)成立于1995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颁发全球承认的教练资质的非营利性组织,它仅作为裁判角色,帮助确立教练核心能力和道德准则,对教练学习课程和从事教练职业的资质进行认证,旗下没有任何教练培训机构,也不为企业和个人直接提供教练服务,这保证了它的独立和中立性。

而我自那次“推倒帐篷,徒步沙漠,最终在想象中找到绿洲”的教练体验后,就不再被负面情绪严重困扰,随后,我们又探索了人生短长期目标和执行力的议题。教练在这里充当了朋友与引路人的角色。

在ICF的官网,其也将教练定义为一种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我们都有想要达到的目标、努力克服的挑战、也有感觉被卡住的时候。而教练相信客户生来就富于创意和智慧,其职责是提供支持,以增强客户已有技能、资源的创造力。与教练合作可以让个人或组织走上一条更好的自我认知与职业发展的道路。”

按照不同标准,教练大致可以被分为生活/生命教练和商业领域教练;一对一的个人教练和一对多的团体教练;成人教练、青少年教练和儿童教练。其中,生活/生命教练又可以分为关系改善教练、个人心智成长教练、职业生涯教练等。

目前,共创式教练是业内知名度较高、也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的的教练流派。叶菁认为简单来说,教练在做两件事:帮助客户去创造觉察、提升认知;促使客户为自己的生命和选择负责。

教练叶菁|图源自受访者

面对众多类别的教练,李朝曾这样总结:“教练到最后,其实是一种状态,它可以搭配很多议题,也就是‘教练 X’,这个X可以是任何你感兴趣、擅长的议题。”亲密关系、亲子教育、情绪、女性、职场等议题,都可以和教练技能相结合。

看起来,人生教练和心理咨询在操作和实践类似,它们都是通过交流和人联结,都需要不断积累咨询时长、参与督导。那么我们如何决定,自己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还是在何时需要一个教练?

我们何时需要什么样的咨询?‍

李朝曾在大学学习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有很多模型,很多分析流派,是一种比较长程的工作方式,可能60分钟里有50分钟都是来访者一直在说,咨询师偶尔或最后才会给到一些反馈。”她身边有不少既参与教练咨询,又进行心理咨询的客户,从他们的反馈来看,人生教练似乎是“更快”的一种。

Ciao不仅长期为他人提供教练咨询,同时也作为长期接受心理咨询和教练服务的客户,在她看来,教练对谈每次都会带着明确的主题,属于结果导向的对话方式;但心理咨询更像漫谈,可以无主题,可以慢慢聊。

“我们经常说‘无行动不教练’,在教练的结尾,我们经常会问:接下来你会做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如何把你的洞察应用到生活里去?但心理咨询在生活中的显化可能更慢,咨询师不会监督、也不会推动你,不会有那么明显的动作。”

但二者不仅是快与慢、结果导向与漫谈的区别,其中还有一道极为明确的界限:如果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或重大创伤,那么一定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但如果是短期的情绪困扰或在某件事的操作上较为吃力,此刻找到一位教练,则可以从思维模式、行为上快速改善自身的情况。

“心理咨询师更多关注你过去的童年、原生家庭情况,而人生教练关注你的现在和未来;前者像是医生,后者像是健身教练;一个在为你填坑,一个在帮你建高楼;一个帮助你回答WHY的问题,另一个帮助你回答HOW的问题:帮助你去规划、执行、跨越。”在网上,有不少客户和教练以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二者。

从事教练工作近17年的叶菁在工作中发现,如今有部分心理咨询师也会开始学习教练课程,转行成为教练,或是同时从事这两种职业。在她看来,这是从业者有意识的选择,需要从业者清晰地知道自己在用哪一种干预方式,也要结合咨询对象的需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咨询对象。

穿透心理咨询师和人生教练的本质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一份需要专业技能和信任来维系的工作。

“大部分客户在选择一个人生教练之前,会先抱着好奇,从公众号或其它渠道找到你,盯你很久,一般要一年以上,直到确定你不是神棍、不倒鸡汤、不是成功学,感觉你是值得信赖的、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才会来找你。”

找到合适的教练,也有其中的讲究。目前,ICF认证的教练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初级教练ACC(Associate Certified Coach)、专业教练PCC(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 )和大师级教练MCC(Master Certified Coach )。它们分别需要不同的学习时长、咨询时长和督导时长才能获得。如今中国达到MCC级别的教练不到50人,ACC教练的数量最多,所有级别的教练都会有自己的证书,可以在展开咨询前询问查看。

除等级外,Ciao还建议客户可以追根溯源,寻找那些与自己的命题拥有相似体验的教练,同时选择让自己信任、感到安全的教练,在单次体验之后再做决定。

面对谨慎的客户们,Ciao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在开始之前,我们会先有20-30分钟简短的对谈,这期间不做教练咨询,只是先谈一下双方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合作方式——看对方希望通过几次的教练对谈,获得什么样的支持,拿到什么样的结果。”

面对那些希望得到建议和方向的顾客,Ciao往往很直白:“如果你需要找人规划你的职业,或者需要明确的建议,那人生教练可能不是适合你的服务,可以去做其他的咨询。”

当教练们用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擦掉了陌生群众寄托在人生教练上的魔法幻梦,站在更加实际的角度,李朝还是认为,教练是人们一生一定要去上的一节课:“它并不是为了让你学成专业人士,哪怕只是为了去了解‘我’是谁,去感受一下不同的生命体验,都很值得去上一次共创式教练的课程。”

“我不想大家有一个误解,觉得你学了教练之后,就从此没有烦恼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对我来说,生命中要经历的挑战一个都不会少。不过有些时候,当你的心态变好,就不会再把某些挑战当回事了。”

在叶菁看来,共创式教练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帮助客户探索内在的权威和对自己的接纳,它能够帮助客户坚定自己的内心,减少无力感,明确自己的方向标:“教练绝不能成为一种依赖关系,它是平等的,我们作为教练,更多是扶上马送一程,还是要客户自己去创造觉察,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是你的理想职业吗?‍‍‍‍‍‍‍‍‍‍‍

在小红书上搜索人生教练,会发现一种共同叙事:不少拥有金光履历、像是出自互联网大厂或世界500强的社会精英,开始转行或兼职做起了教练。这似乎隐含着人们追求的必然转向:从单纯的物质温饱转向对心灵的探索。

叶菁的故事开始得比别人都早。她最早学习法律专业,曾在法院工作,后移民加拿大,赶上IT潮,改学了计算机,毕业后就进到IBM公司的研发中心工作,是“不折不扣的IT女”。“在别人看来,这份工作好像还挺光鲜,但我心里清楚,自己并不享受这份工作,它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消耗。”

后来,叶菁“误打误撞”上了一堂共创式教练的课程。“在那之前,我根本就没听说过教练,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但看到两个老师在上面跟讲相声似的,觉得很好玩。教练的理念也跟自己的价值观一致,非常确定这就是我喜欢和想要做的。”

“从那一刻开始,在我的心里教练已经不是种子,而是开花了。”自那以后,叶菁就开始了教练的学习和认证之路,在2007年成为教练,到现在已经有接近17年的时间。

李朝和叶菁有着类似的故事。她在日企有着稳定却无聊的工作,自觉生命被压抑,最享受的是工作之后和客户碰杯交心的时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美妙了。”她一往无前,没有犹豫地开始上课,拿证,从此走上人生教练的专职道路,如今自称共创式教练“行走的广告牌”。

尽管带着热爱,但李朝并不认为自己和人生教练这个职业绑定:“现在一眼望过去,教练不一定是我一辈子的职业。它有点像敲门砖或者引路人,把你引到自己热爱的方向上去。”在职业里扮演客户引路人的人生教练们,也在这份职业中,持续收获着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觉察。

“完全同意。说夸张一点,教练就像是一层一层扒掉那些不属于你的衣服,让你看到自己原本有多美丽,多富足,多丰盛。”当年,Ciao在职业转型与婚恋的双重挑战下,偶然得知了教练:“我去做客户体验了之后,就被这种独特的对话方式给惊到了,意识到世界上还有这种不直接给建议,但又高效、可以帮我清晰解决问题的对话方式。”在辗转了众多课程流派后,她也学习了共创式教练,如今从业已有4年。

目前,国内人生教练的收费和心理咨询行业相仿,从每小时200元到2万元不等。在人生教练们看来,这是一个要双向选择、较为个性化的过程。教练和客户可以自行约定咨询时长,根据渠道和需求商定价格。

“现在的教练其实比较多,他们会不断精进自己,积攒做咨询的小时数,希望能够认证自己的等级。”因此,不少初级的人生教练也会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招募客户,以较平价的价格,达成 双方的合作。这也给不少希望了解教练的人们提供了初体验的机会。

说到这里,Ciao对目前教练行业的资质问题表示担忧:“如果要作为支持者和教练去帮助别人,还是要接受专业的训练(如ICF认证的课程)。一方面可以更好帮助客户,也可以保护好自己。希望行业里称自己为教练的朋友们,至少对教练专业体系、职业道德这些基础的东西有足够的了解。”目前,这个行业依然存在不少乱象。

从业17年,叶菁仍认为教练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朝阳产业。未来,她希望教练逐渐从“奢侈品”转化为“日用品”,成为更多人的人生技能和互动方式,覆盖更多的领域。而她对自身未来的规划,除了继续推广教练,也会成为一名“生态游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和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过去十年,教练这个行业在中国是自然而快速地生长,未来我也不希望它变得过度商业化,这不是一个适合逐利的行业。但如果你被这样的互动方式所吸引,对它有所向往,有兴趣,那就来了解教练这个职业。”叶菁娓娓道来,回望17年的教练之路,她依然感谢当时的自己做出了职业转型的决定。

不论如何,人生教练都在追求一种更加坦诚、更有能量、更加真诚的沟通。在这样的沟通里,没有攻击、没有贬低、没有揣测,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找到“自己”。

而Ciao也对教练行业充满了希望:“我有一个可爱又可怕的目标,希望以后教练这个行业可以消失:那时它已经普及,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教练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