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本是汉献帝的符宝郎(掌管御玺),曹丕篡位的时候,曹洪、曹休向他讨要御玺,被祖弼所呵斥,后被曹洪所*。
东汉末年,正如题主所说名士如过江之鲫,然而改朝换代之际,殉国者寥寥无几。天下名士难道都忘记了忠君爱国的儒门思想了吗?其实不然。
东汉末年汉恒帝和汉灵帝庸碌无为,导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再经历董卓废立皇帝,迁都长安,汉献帝即位时,早已经失去统治力,民心尽失。曹操之所以还供着汉献帝无非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部下不是不忠,不过他们忠的曹操,而不是汉献帝。汉失其鹿,群雄共逐之,当时的名士各选明主,逐鹿天下,他们忠的是自己的主公而非汉献帝。
东汉虽灭,但是汉献帝没有死,曹丕对待汉献帝还是仁慈,汉献帝最终安然度过余生。国家亡了,皇帝都没有殉国,还奢求名士殉国,这就强人所难了。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更何况统治天下几百年的大汉,当然也有为之殉国的人。曹操第一谋士荀彧,应该是为汉朝殉国的最大的名士。刘邦为汉朝定制“非刘姓者不能为王”,而曹操一旦称“公”就意味着准备篡位。荀彧反对曹操称公,就是不希望曹操篡汉,最终被赐自*,为汉殉国。
祖弼,汉献帝时期的符宝郎(掌管玉玺的官位)。当曹丕篡位之时,曹洪、曹休向他索要玉玺,却被他厉声斥责,于是曹洪下令将其处死。
演义原文(第八十回)
曹洪、曹休拔剑大呼曰:“符宝郎何在?”祖弼应声出曰:“符宝郎在此!”曹洪索要玉玺。祖弼叱曰:“玉玺乃天子之宝,安得擅索!”洪喝令武士推出斩之。祖弼大骂不绝口而死。后人有诗赞曰:
奸宄专权汉室亡,诈称禅位效虞唐。
满朝百辟皆尊魏,仅见忠臣符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