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任何攀登雪山的经验,哈巴雪山本是不错的入门选择。如果第一次高海拔攀登就选择了速攀,不免让人觉得这名速攀新手有些疯狂,甚至有些自不量力——
除非,这名新手是申加升。
撰文/苑城
编辑/宋明蔚
供图/申加升
雨下个不停,山上雾蒙蒙一片,哈巴雪山4900米处,登山向导朱小明独自等在雪线附近。雨雾遮住视线,30米外的一切都隐入苍茫之中。
即将赶来的人是一名新手:第一次尝试5000米高度,之前最高只到过4700米左右;第一次踏上雪线,连冰爪也没用过;第一次速攀,此前没有攀登雪山的经历。
登山者从雪线处开始登顶。图/哈巴雪山阿雄
新手哈巴雪山位于云南香格里拉,海拔5396米,与玉龙雪山隔虎跳峡遥遥相望,是一座入门级雪山。许多户外爱好者攀登的第一座山峰就是哈巴雪山。然而,速攀与传统的攀登方式并不一样,速攀和FKT(Fastest Known Time,已知最快时间)的概念有诸多相似之处,是一项将高海拔攀登和越野跑结合的运动。用最快的速度抵达山顶,难度势必更上一层。
如果登山者没有任何攀登雪山的经验,哈巴雪山本是不错的选择,但偏偏第一次就挑战速攀,不免让人觉得这名新手有些疯狂,甚至认定他是自不量力。
除非,这名新手是申加升。
申加升奔跑在山林间。图/一枕行云
2016年9月,申加升参加了亚洲山地竞速挑战赛,那是他首次尝试越野跑。之后的三年间,他以黑马之姿一路折桂,被称为越野跑新星。这名1995年出生的云南小伙不善言谈,向来都是以实力说话,在越野跑赛场上,只要他出现,冠军十有八九是其囊中之物。
从越野跑到速攀,不同的运动方式,意味着新的挑战。这里是哈巴雪山,海拔4900米以上为冰雪地带,必须穿冰爪才能通过。纵然是越野跑新星,在雪山面前,是续写传奇,还是铩羽而归,一切尚是未知数。
气温低至零度,朱小明只穿着越野跑鞋,脚有些冷。2012年他开始做登山向导,也曾与人搭档速攀哈巴。这是他第一次在雪线上穿越野跑鞋,平时带着客户攀登,走走停停,不穿登山鞋,人会特别冷。薄雾久久不散,半小时后,申加升出现了。
提前探路时,申加升在大石板路段。
雪线下是大石板,坡度有三四十度,平常人走五六步就要停下来喘气歇息。申加升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速攀,意味着争分夺秒。“你穿上冰爪先走。”一碰面,朱小明说道。雨水打湿了手套,来到雪线处,申加升的手已经冻僵,朱小明帮他穿好冰爪,讲了一遍雪地行走技术。再向上有片硬雪,看起来更像是冰,特别滑,如果用力不对,很容易扭到脚。申加升跑得快,学得也快。当朱小明穿好自己的冰爪,他早已走远,不过四五分钟,人都到了三四十米开外。
速攀哈巴雪山时,申加升在冰雪地带。
朱小明在雪山脚下长大,平时除了做登山向导,也经常参加越野跑比赛。2017年,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赛是他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本是重在参与,谁料他一举便夺得42公里组第三名。此时,这名体能强大的登山向导,需要跟上申加升,以免他在冰面上出现意外。
“我是一直看着他的背影,一直在后面追。”在冰面上,谁也没办法走得太快,但是朱小明怎么也追赶不上。只见那位雪山新手在匀速前进,一步不停地走着,越往上,那背影就越远…
纪录这条冲顶之路走过无数遍,朱小明第一次觉得这么累,浑身都在发热,原本发冷的脚很快缓了过来。等他赶到,申加升已在顶峰停留了一会儿,拍完登顶照准备下撤。
哈巴雪山登顶之路。图/哈巴雪山阿雄
2小时48分,这是之后被广为知晓的数字。从海拔约2700米的哈巴村清真寺桥,到5396米的哈巴雪山顶峰,全程9.5公里,申加升只用了2小时48分。登顶后,他原路下撤至哈巴村,共用时4小时15分。
消息很快传开,全新的速攀纪录诞生,越野跑圈、登山圈都在讨论这项数据,哈巴雪山速攀再次为人瞩目。
登顶照。
这里从来不缺关注的目光。
2016年3月30日,马拉松运动员李少壮尝试速攀哈巴雪山。他曾连续两年夺得香港马拉松半程的冠军,被称为“半马小王子”。凌晨两点半,李少壮从哈巴村出发,沿东北山脊传统路线,经农场木屋(3600米)、大本营(4100米)、大石板平台(4395米)等地,用5小时58分登顶哈巴雪山,之后返回哈巴村,总用时9小时22分。
哈巴雪山全新的速攀纪录诞生,这也曾是国内最广为人知的一次速攀。许多人因此第一次知道“速攀”的概念,李树军就是其中之一。
李树军,网名“雪山之子”,是哈巴雪山巅峰救援队队长,也是当地第二代登山向导,2006年就开始带人攀登。李少壮速攀哈巴雪山时,李树军正好不在山里,没能亲自见证。以前在哈巴雪山,攀登只有一种模式,即商业登山。他擅长带着客户攀登,却第一次知道,还有速攀这种方式。
远眺哈巴雪山和哈巴村。图/王标
那时李树军不懂速攀,但能一眼认出谁是来速攀的。2016年5月初,他在山上遇到魏静。魏静并非专业运动员,2006年开始登山,2011年她登顶珠峰,称“创造了女性从8300米突击营地登顶珠峰的最快纪录(4小时45分)”。
李树军回忆道:“装备和我们都不同。”用传统方式攀登,保暖系统、防雨系统缺一不可,登山者需要携带很多装备。当时魏静在为速攀提前拉练,短裤、跑鞋,一切轻装上阵,个人装备、补给都放在马甲似的越野跑背包中。最终,魏静用时6小时26分登顶,创造了女性速攀哈巴雪山的已知最快时间。
作为经验丰富的登山向导,李树军对速攀这种新鲜的玩法发生了兴趣,但直到5月底才第一次体验速攀。珊瑚,本名曲丽杰,是中国内地首位完成UTMB、UTMF、TDG三场国际知名超长距离赛事的女性。
那年她在大理成立珊瑚越野跑俱乐部,速攀哈巴雪山是培训课程的结业考试。珊瑚和俱乐部教练提前来探线,李树军担任向导。那天他刚刚带完商业队,下山回家吃过晚饭,只休息两个多小时,第二天凌晨就从哈巴村出发。
2016年,珊瑚以速攀的方式登顶哈巴雪山。供图/珊瑚
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李树军生活在2700米的哈巴村,体能本就强悍,平时带队攀登时,其最高心率不会超过90次/分,即使在海拔5000米,只要休息两三分钟,心率就会降到约60次/分。
用速攀的方式登顶,体能消耗巨大,李树军心率甚至会“飙到120~140(次/分)”。从事登山向导10年,李树军第一次觉得下山后非常累。他曾经连续带队22天,其中18天登顶,睡得很少,但他精力充沛,“每天带队都没掉链子”。
速攀哈巴雪山是他第一次挑战身体的极限,知道极限状态下自己忍耐力如何。于他而言,这项运动最大的意义是找到自己。他开始思考,如果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在山上连续工作三四十个小时,要如何分配体力、怎么更好掌控自己的身体。
珊瑚在下撤途中。供图/珊瑚
这次速攀,原本只是一次探路,却让哈巴雪山速攀又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珊瑚到达顶峰时,手表显示用时5小时25分。随后,魏静在微博发文,题为《珊瑚速攀哈巴雪山造假铁证大揭秘》,她指出速攀轨迹有问题。
珊瑚看到手表的数据分析,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咨询了相关朋友,才被告知GPS手表在高海拔地区可能出现误差。
在珊瑚看来,速攀是“一个自己跟自己玩的项目”,不必花费时间去争论。如今再回首,魏静的无心插柳,让这次讨论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更多人开始关注速攀这项运动。
珊瑚速攀哈巴雪山时,天气恶劣,雪落在身上形成冰碴,珊瑚的头发、眉毛都白了。供图/珊瑚
2017年7月21日,朱小明和逯海川用5小时35分登顶哈巴雪山,共用时7小时48分完成往返,打破了李少壮创造的哈巴雪山速攀纪录。
2018年3月16日,美国越野跑者Jason Schlarb速攀哈巴雪山,从出发到登顶用时3小时30分,全程用时5小时03分,再次刷新纪录。
每一次纪录的打破,都在刷新人们的认知。速度更快,是速攀运动的一大标准,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没有人想到,再创哈巴雪山速攀纪录的人,会是申加升——一个从来没用过冰爪的跑者。
探路申加升最早知道速攀,也是因为2016年李少壮速攀哈巴雪山。那时申加升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5个月后才会参加人生的第一场越野跑比赛。
2017年,Kilian Jornet一周之内两次速攀珠峰,举世瞩目。此时申加升已在越野跑赛场崭露头角。在他看来,越野跑长度长,下坡上坡之间,有可以缓冲的平路。速攀则不同,“它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一直向上,身体的反应也会不一样”。申加升觉得速攀是一项极限运动,难度大,对身体的要求高。
Kilian Jornet在速攀珠峰。图片来源/summitsofmylife.com
申加升的家乡云南会泽县地处滇东北高原,山高谷深,海拔在2000米左右。从小与山野相伴,对山有种特殊的感情,他也想试试速攀,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带。2018年,他认识了同在大理生活的珊瑚。当对方提出一起去速攀哈巴雪山时,他马上就答应了。
珊瑚没想到这位越野跑者会对速攀这么感兴趣。2019年3月,珊瑚的微信跳出一条消息:“啥时候爬哈巴?”是申加升在问。珊瑚一直想推动更多人去尝试速攀,但是这项运动毕竟有一定风险,除非本人自愿,否则她再怎么带动,也是白费功夫。看到微信消息,珊瑚心想:“小伙子上心了,这事可行。”
申加升(左三)、李树军(左四)、珊瑚(左五)所在的速攀队伍合影。摄影/一枕行云
李树军负责这次速攀的后勤工作,他说:“国内来说,越野跑里跑得最快的10个人里,加升绝对是有的。”他和珊瑚并不担心申加升的体能,高反,才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申加升是云南人,高海拔适应能力强,他多次参加高海拔越野跑赛事,但最高也只到过4700米左右,当时有些头晕无力。要登上5396米的哈巴雪山顶峰,身体是否吃得消、能不能顺利通过冰雪地带,连他自己也说不准。
6月12日,申加升抵达哈巴村,提前适应海拔。第二天吃过午饭,申加升和同伴前去探路。他们沿传统北坡路线向上,从哈巴村清真寺桥边出发,经过4200米的新大本营,一路直线攀升。
申加升在探路途中。
3个多小时后,他们穿越原始森林、草甸、大石板,到达4800米。深灰色的石板渐渐破碎,乱石横陈,路迹并不明显。
一块巨大的冰雪拦住前路,约半个足球场大,看起来光滑而坚硬。雪线已近,温度骤降,申加升还穿着T恤、短裤,“好冷啊”,他感叹一句,赶忙套上冲锋衣。前方冰雪会越来越多,已是下午三点多,山上很可能会变天。申加升向同伴学了冰爪使用、滑坠制动等技术,便尽快下撤了。
探路还算顺利,最重要的是,申加升并没有高反。李树军稍稍放下心来。6月14日,他带着申加升、珊瑚一行人去测试一条越野跑赛道。
这是一条22公里左右的赛道,李树军计划来年在此举办一场哈巴雪山越野跑赛事。沿途杜鹃花盛放,让人有种在欧洲奔跑的感觉,李树军却很快发现了问题——申加升跑得太快了。即使是跑得最快的当地向导,也没办法跟上申加升的速度。
在哈巴雪山附近,测试一条越野跑赛道。摄影/一枕行云
在雪山攀登领域,申加升是白纸一张。如果没有向导带路,迷路、滑坠、失温,在雪山上出现任何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前速攀哈巴雪山的人大多有丰富的雪山经验,珊瑚2003年开始高海拔攀登,登顶过多座5000米、6000米山峰,逯海川、朱小明原本就是高山向导。李少壮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为了准备速攀,提前在4100米的大本营住了一晚。
哈巴雪山的关门时间是中午,无论是传统的攀登方式还是速攀,都要在凌晨出发。这也意味着,申加升要在黑暗中独自行进。
安全起见,李树军在沿途设立了五个站点:3500米人易产生高反,留一组人;3800米是落叶松到冷杉林过渡地带,空气含氧量会下降,再设一站;4300米~4500米为大石板区域,易滑倒受伤,要有人接应;4700~4900接近雪线,需设一站;4900米再派一人陪他登顶。
红线为申加升速攀哈巴雪山路线。
速攀开始时,申加升将携带百公里越野跑强制装备,包括头灯、越野跑T恤、短裤、超轻冲锋衣、冲锋裤、袜子、越野跑背包、手套、手表、魔术头巾、登山杖、墨镜、两个500ml软水壶、4支能量胶、1支谷物能量棒。
他会穿着一双低帮越野跑鞋直接冲顶,这双鞋虽防水,但雪地行走时难免会灌雪。他还穿着同一双鞋跑了大五朝台70公里组测试赛、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MTC(72.5公里)组别。
速攀时申加升携带的装备。
所有装备均由申加升自己背负,只有冰爪是朱小明提前带到雪线的。每个站点的向导也会准备热水、小面包,以备不时之需。
速攀过程中,申加升仅补充了两次水,连随身携带的能量胶都没吃完,就已完成登顶回到哈巴村。李树军特别嘱咐每一站的向导,要注意观察申加升,脸色如何、有没有失温的症状,“如果到了极限,就要劝退”。
速攀6月16日凌晨五点半,哈巴村小雨淅沥,天还没亮,头灯只能照到50米远,密林中,只有申加升一个人在奔跑。路很窄,只有几米宽,是一条马道,平时用来驮运登山者的装备。地有些泥泞,踩上去会卸力,上坡之后还是上坡,申加升只能小心地慢跑。
凌晨在雨中出发。
穿过原始森林、草甸,海拔渐渐上升,从4200米开始,是漫长的大石板。“跑不起来,只能快走一小段,再颠一小段。”申加升回忆,大石板时而陡峭,时而缓和,深灰色的花岗岩被雨水冲得光滑,间或有风化的沙石,看起来干燥,但踩上去松软,反而易滑倒。申加升此前参赛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地形。天色已明,他沿着坚硬的石头向上,用了1个小时才通过大石板。
海拔上升,气温下降,雨势变大,山上又起了风。申加升在4800米处穿上保暖裤、羽绒服和冲锋衣,跑过一段大陡坡,见到了等候已久的朱小明。
朱小明提前一天抵达4100米的大本营,凌晨6点出发赶往雪线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消息,申加升通过了一个站点,很快又到了下一个。“怎么会这么快”,朱小明加紧脚步,生怕赶到雪线时申加升已经抵达。好在朱小明7点就来到雪线附近,半小时后两人顺利会师,打破速攀纪录,已是胜利在望。
攀登哈巴雪山。摄影/一枕行云
申加升没时间多想,他需要面临的是全程最大的难题:雪坡。眼前是一个陡坡,全是冰,看上去特别滑。没有上过雪线,没有用过冰爪,望着雪坡,申加升甚至有些害怕。他穿上冰爪小心试探,脚下的感觉却与想象中大相径庭。一点都不滑,他放下心来,尽量将脚踩实,一步步慢慢走着。
5100米~5300米是一段45度的陡峭雪坡,被称为“绝望坡”,是攀登哈巴雪山最危险也最艰难的一段。5300米处即“月亮湾”,山崖转了一个U形弯,形成一处较为平缓的冰川平台。过了月亮湾,离山顶便不到100米距离,只要走过一段山脊陡坡,即可抵达5396米的顶峰。
自雪线一路攀升,冰雪地带原本散落在碎石之间,渐渐集中连片,顶峰前的最后一个陡坡,雪已经没到小腿。蓬松的雪灌进鞋里,但顶峰在望,申加升振奋起来。离山顶只有不到10米,地上却没雪了。
登山者途径月亮湾。摄影/哈巴雪山阿雄
雨雾还未散去,四周白茫茫一片,山顶木桩附近是光秃秃的石块,无雪区域有半个篮球场大。李树军介绍,近两年来,6月至8月间雨量大时,山顶的积雪就会被冲刷掉。到中秋时节山上下雪,顶峰就又重新覆满冰雪。
早上8点18分,申加升登顶哈巴雪山。用时2小时48分,创造了速攀哈巴雪山的全新纪录。第一次登顶雪山,他只是觉得冷,想快点下山。冻僵的手还没有缓过来,解锁手机都有些困难。和遇到的登山者互相拍下登顶照,申加升没有多做停留便下撤了。
写着哈巴雪山 5396 米的木桩是哈巴雪山山顶的标志。供图/顶峰户外
当申加升沿传统路线速攀时,珊瑚、李树军和速攀爱好者马林去了东坡,尝试探一条哈巴雪山的速攀新线路。
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沿传统线路速攀到顶,而是向往未被探索的地方,想找一条新线路速攀哈巴雪山。等到珊瑚、李树军探路回来,申加升已经在客栈睡了一觉。
出发前,珊瑚预计他会打破纪录,只是没想到会如此大幅度地刷新纪录。旁人还没猜到的是,这位雪山新手“感觉还没有爬爽”。刚刚用熟冰爪,就要下山,他估计只用到七八成体力,如果路线熟悉、冰雪经验更好一点,现在的纪录还有十几分钟的提升空间。
登顶用时2小时48分。
初次尝试速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这项运动的最大魅力,于李树军而言,是在极限状态下找到自己。珊瑚则更喜欢速攀带来的未知,她对顶峰不是势在必得,而是想尝试自己的身体能够坚持到哪一步。
作为越野跑者,“更高”是速攀最吸引申加升的地方。在哈巴雪山,他印象最深的不是一个人奔跑的时刻,而是冰雪之上的攀登者,那种努力向上的精神让他感动。从越野跑新星到速攀纪录创造者,申加升将来想去7546米的慕士塔格。要抵达如此海拔,这位雪山新手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切仍是未知,而他唯一确定的是“想要速攀更高的山峰”。
自申加升打破哈巴雪山速攀纪录后,无数人在讨论这件事。祝贺、惊叹此起彼伏,这个纪录太快,甚至有人找出自己曾经登顶哈巴雪山的照片,指出申加升的登顶照里没有雪,怀疑申加升拍的山顶木桩是假的。在任何一个领域,顶尖人物都会面临这类舆论压力。
速攀归来回到村里,申加升遇到了一位当地村民。他和这位60多岁的老人聊了几句。得知申加升的速攀纪录后,老人始终不相信,嘴里念叨着:“太快了,不可能,一直以来还没有这种人。”
申加升在哈巴雪山周边,测试一条越野跑赛道。摄影/一枕行云
速攀是一门将高海拔攀登和越野跑结合的艺术,其精神内核脱胎于FKT(Fastest Known Time,已知最快时间)。因此,我们在讨论速攀之前,也一定要明确一下最快纪录的认可方式和速攀运动的基本准则。
速攀准则撰文/ 宋明蔚
目前国际公认的FKT准则来源于FKT网站(https://fastestknowntime.com)。我们有必要把这篇准则适当转换成雪山速攀的中文语境,并且为国内的速攀爱好者提供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和准则。
注意,本文不是一项强制性的规定,而是圈内人约定俗成的规矩。你可以不遵守,但一定要尊重。
“瑞士机器”Ueli Steck,是多少人心目中的速攀大神。
如何才被认可此速攀路线必须明显且足够独特,其他人才会感兴趣,并且反复刷新纪录。
速攀路线的长度和完成时间并没有上限或下限。
赛事组织的“速攀比赛”不算作是真正的速攀范畴,其纪录不被认可。
如果你完成了一条速攀路线,但是并没有打破最快纪录,那就发条朋友圈跟朋友们分享这次经历吧。
但是,不要以此号称自己是该山峰的“最快纪录”,因为在FKT的语境中,只有最快,没有所谓的第二快或者第三快。
Kilian Jornet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小径上奔跑。图片来源/summitsofmylife.co
为了让我们所讨论的语境更为周密、精确、靠谱,我们必须明确所谓的“速攀”语境必须要以跑步或徒步的方式为主。攀岩、骑行、皮划艇、滑雪或者其他运动项目非常棒,或许未来这些运动也有单独的分类,但目前它们都不在我们所讨论的范畴。任何挑战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用各种尝试,比如:
计时:一旦你开始一条路线的速攀挑战,那么计时就开始了,不到最后不要停表。速攀计算的是总共用时,而不是刨除休息时间之外的净运动时间。
路线:事实上任何山峰都可以被速攀,但为了这项运动的公共利益着想,这座山峰最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样其他人才会感兴趣,并且有反复刷新最快纪录的价值。
挑战者:任何人都可以速攀,并挑战山峰的最快纪录。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团队三个类别的最快纪录。不按年龄分组。
速攀哈巴途中。供图/宋明蔚
自助式还是无后援按照补给策略划分,一共有三种速攀方式:后援式、自助式、无后援。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最快纪录,但是速攀者完成挑战后,一定要声明自己采用了哪种方式。这三种方式之间存在显著不同,没有高下之分,纯属个人选择。
后援式Supported
后援式,即是你有自己的补给团队在半路等你。小到有人给你递一口水喝,在雪线处递给你冰爪、冰镐等技术装备,大到有一整个团队全程为你服务(注意:这是一项靠自己完成的挑战,不包括任何体能帮助)。无论是仅仅接受一次帮助,还是一直在为你持续补给,任何形式的后援,都被当作是“后援式”。
为了轻量化、减少负重,后援式往往被应用于最快纪录的挑战。为了挑战“后援式”的最快时间,你还要必须比自助式和无后援式的最快时间更快。哈巴雪山曾经的速攀纪录保持者李少壮、逯海川、Jason Schlarb,以及现纪录保持者申加升均采用这种方式。
速攀哈巴雪山,行至大石板之上的雪线处。供图/宋明蔚
自助式Self- Supported
自助式,意味着你要尽可能地依靠自己,在沿途寻找补给,但并不是通过预先安排好帮手来获得帮助。你可以预先储存好装备,沿途购买补给,甚至是向路人寻求帮助。要用自助式打破最快纪录,你也必须比无后援方式的最快纪录更快。
无后援Unsupported
无后援,即你不会在挑战中从外界获得任何形式的帮助。这意味着你必须要从一开始就背负一切装备,除了水——水要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当然这种方式也必定会限制了无后援挑战的路线长度。如果挑战者半路有朋友陪伴,哪怕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的路段,那么这将自动变成“后援式”。
如果是团队使用无后援的方式挑战,那么他们必须自始自终一起完成。如果一名女性和男性搭档完成挑战,这要么是混性别组别最快纪录,或有后援女性最快纪录,但是她不能说自己是女性无后援最快纪录。
据我们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速攀者,明确声明自己用无后援的方式完成过任何一座高海拔雪山的速攀纪录。
速攀四川娅姆雪山。供图/宋明蔚
速攀大事记——————————————————
注:根据《速攀准则》,比赛竞技性质的速攀不算作是该山峰的已知最快时间,故以上没有标注速攀赛的最快时间。
9月刊《户外探险》杂志,正在热卖中
点击抢先阅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