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一颗行星是否宜居,需要对多个条件进行观测,是否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只是条件之一,另外还要看这颗行星的质量。如果质量太小的话,那么行星就很难会有大气层,没有空气的星球上也就很难会有生命存在了。
但是如果行星的质量太大的话,又会成为气态星球,气态星球上没有固态表面,大气层底部压强非常大,就连氢气都被压成了液态,这样的星球上也很难会有生命存在。
所以宜居带中的行星如果有生命的话,对其质量也是有要求的,一般需要的地球质量的5%到5倍之间,而且通常要有磁场来保护行星大气层,使得星球上的液态水不至于都变成水蒸气散逸到太空中,而且星体上不能发生严重的温室效应,不然或会成为金星的样子。
总之,如果一个星球上要想像我们地球这样可以为生命物种提供生存环境的话,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并非是只位于宜居带中就可以的。
1、引力,保证大气层的存在,以及削弱恒星风的影响。
2、大气,保护生物不受各种射线和星体的轰击。
3、水,这个大家都知道。
4、碳族元素的存在(碳或硅等,详见元素周期表。地球生物是碳基的),硅基生物也许会存在,但可能性较小。
5、距恒星的距离合适,以保证适宜的温度。你总不能指望三百度或者零下一百八十度的地方能有东西活下来。
剩下的就看这个星球上有什么了,星球上的生物构成以星球的元素成分为准,然后就是NNNN年的斗争和进化,最后变成一些乱七八糟的物种。
(1)有必要的组成物质,能合成有机物的碳、氢、氧、氮等元素。
(2)命需要适中的光和热,温度过高,碳原子的化学键被破坏;温度过低,又会使生物过程停顿。
(3)有液态的水,这是生物体绝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有大气,大气有三个作用,一是大气通过紫外线照射和电火花合成有机物;二是保护生命安全不受陨石和宇宙线损伤;
(5)上面的条件能维持很长时间,使生命有一个产生、发展、进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