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8年以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探索经历了智慧城市探索期、智慧城市调整期、智慧城市突破期、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等几个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也从注重信息化的一般智能城市,智慧城市迈向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智慧城市"阶段。而北京最近更是提出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目标更上层楼。
传统上来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主导力量包括:
1.工信系统 (考量产业发展)
2.住建系统(城市空间与格局优化)
3.发改系统(宏观经济的发展脉络)
4.网信系统(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与模式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成熟,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T36333-2018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
亚信咨询基于自身咨询及顶层设计经验,结合亚信科技在新型智慧城市中的实施经验,整理细化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方法模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从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分析、城市现状调研分析、城市现状平台和其他相关规划分析4大维度入手。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分析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定位、智慧化愿景、发展形势和面临挑战。

城市现状调研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和体制机制。智慧城市现状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惠民服务、信息资源、精准治理、网络安全、生态宜居、改革创新、智能设施、市民体验。其他相关规划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信息化规划和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第二步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涵盖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总体架构3大内容。指导思想来源入口为:国家政策指引和本地特色定位。基本原则可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发展、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城市管理创新和智慧城市实际需求5方面进行抽象升华。建设目标设立可基于: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城市管理的精细度、生态环境的宜居性、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和发展机制优化完善5大方向,目标设立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具备明确性、目标可衡量、目标可达成、目标具备时效性、目标与城市自身智慧化发展相一致、建设目标与其他城市规划目标具有一致性。

总体架构部分涵盖:总体架构、部署架构、技术架构三大部分,其中总体架构图建议包括: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安全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等内容的抽象示意;部署架构应依据总体目标从:智慧应用、数据及服务融合、计算与存储、网络通信、物联感知、建设管理、安全保障、运维管理等多维度设计架构;技术架构则是以技术实现角度,以结构化形势展现实现智慧城市发展愿景的架构。
第三步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需涵盖: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安全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7大内容。业务架构需说明:城市业务架构和城市业务架构内的映射关系。数据架构需包括:数据资源框架、数据服务、数据标准和数据治理。应用架构需说明:系统总体架构、公共支撑系统、重点建设系统、系统建设要求和系统接口关系。

基础设施架构包括但不限于:物联感知基础设施设计、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设计、计算存储基础设施设计、数据与服务平台基础设施设计。安全体系需考虑安全体系框架和安全部署架构。标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标准体系框架、建议制修订标准清单和标准化研制路线。产业体系可从:创业服务、数据开放平台、创新资源链接、新技术研发应用4个方面为入口,细化产业生态运营方案。
第四步实施路径设计
实施路径设计应包括: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运营模式、实施阶段和保障措施。主要任务是支持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目标的基础,重点工程则是落地主要任务的途径,重点工程制定需明确:目标、内容、时间和牵头单位。运营模式建议以整体建设和重点工程两个维度制定,运营模式需明确投资估算和建设运营模式。实施阶段需设计智慧城市建设过渡路径和智慧城市建设实施计划,建设实施计划需涵盖:实施计划分工、阶段目标和阶段任务。保障措施建议包括:组织保障措施、考核保障措施、政策保障措施、运维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人才保障措施和宣传推广措施7大维度。

结束语
新型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管理中的各个经纬条线,更好地为各行各业与广大市民智慧工作智慧生活提供新型基础架构和优化的政府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城市居住品质。智慧城市设计中的难点在于战略的取舍与业务的厘定。如果每个城市的智慧城市战略没有差异型,我们又会看到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与运营方式。如果我们的业务架构把百态千业的业务都囊括进来洞察进去运营起来,那这样的城市就会无法体现市场经济的活力,让企业家创业者无法充分展现他们的才智能力。
因此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需要专业研究判断市情市况,充分理解城市独特人文,历史,地理,行居,商貌的承继与流变,理解数据新资源,AI新能力,数字化新基础架构的意义,创新空间与发展规律,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顶层设计规划。
参考文献
1. GB/T36333-2018,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S].
2.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想集团、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实验室. 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白皮书(2021年)
注:文章来源同名微信公众号——AIC商业导论。
作者 刘云辉系原亚信科技丨艾瑞数智咨询 南京办公室 咨询经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