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青年报:网友为钟芳蓉感到惋惜,可能并非虚情假意,也没有什么不良用心,而是出于自身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考古专业不仅要坐冷板凳,而且没“钱”途。这么多网友“真心为她好”,说明这一观点在社会上比较普遍,高中生轻文科重理科、高考后热门专业广受追捧等,都是这类观点的具体体现。其实,近年来部分专业由热迅速转冷是常见现象,正因如此,所以在报考专业时才不能盲目跟风。即使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追捧热门专业、看低考古等冷门专业,也是目光短浅之举。因为现在的选择可能会关涉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职业道路,所以更需要慎重,需要冷静,需要发自内心。如果个人爱好能与工作紧密结合,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更何况冷门专业竞争不太激烈,再加上个人的兴趣浓厚,愿意积极进取,就比较容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成功。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这样的远大志向不仅不应该引来惋惜之声,而且应该大加赞誉。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新京报:近年来,医保药品在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保障水平等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提升患者福利的“大方”和严控开支的“小气”,两者形成鲜明对照,这也表明医疗保障正在朝着“惠民”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医保目录中排除保健药品以节省开支,和提高民生福利不仅不冲突,而且可以得到兼顾。因为,有退出才会有进入,且《药品目录》清退的力度越大、准入的门槛越高,保障升级的空间也就越大。节用不是减损福利,而是精准保障。医疗保障既包括基本医保,也包括商业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性保障等,过于依赖一种保障方式既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还可能影响医保基金的可持续保障,多种保障方式各司其职、共同发力,方能将整个医疗保障网织得更加密实。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好临床必需的好药、新药被列入《药品目录》,医保惠民生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另外,医保节省开支的系列举措也将陆续得到强化,除了明确《药品目录》的禁入名单外,打击套保、加强医保基金审核等节用举措,也将发挥更大作用。也只有下好了节用和惠民两手棋,医疗保障水平和民众的医疗福祉,才能稳步提升。
经济日报:制定“强制休假”制度,虽然善意满满,但要想真正落地执行,还需要在补齐制度短板上下功夫。综合来看,以往的带薪休假等制度之所以落实不够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关系不对等,二是在职能部门的执法保护上还存在不力和空白之处。带薪休假制度是相关法律明确的劳动者基本休息权益,却不能在执行中全面有效落地,不同类型的企业落实起来存在参差不齐、冷热不均等现象,这说明劳动执法还存在改进空间。同时,还要看到,目前一些法定休假制度之所以在一些企业落实难,不一定是企业故意为之,而是存在一些成本方面的难题。落实休假制度,对劳动者是福利,但对企业可能就意味着负担和增加经营成本。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靠强制来解决,需在相关制度层面发力。因此,要想落实“强制休假”制度,仍须在劳动者休假权意识、部门执法和企业帮扶三个基础问题上进一步强化措施,补齐这三个方面的短板。在制定“强制休假”制度意见收集过程中,要切实看到这些深层次问题,并发挥智慧及早采取有效应对举措,把好事真正办好。
光明日报: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上海开放大学开设家政服务本科专业,正是发生在这一宏观政策背景下。从现实看,由开放大学、社区学院面向现有家政服务人员进行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现代家政服务能力,是培养现代家政服务人才、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更现实的选择。社会应该消除传统的职业观,不能把家政服务定位为低端行业。高校也要以新的理念和行动来改变社会对传统家政服务以及家政服务人才的刻板印象。改变这种顽固的传统观念,需要耐心。一方面,对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服务,整体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尤其是专业服务能力。整体提高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服务水平,有助于改善行业整体形象和社会的相关认识。另一方面,要真正重视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做一些体力劳动,而是要真正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目的也正在于整体提高国民素质。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也将提高各个行业的服务水平,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人民日报海外版:“雷人”建筑急功近利,争奇斗怪,引来了关注,却毁掉了风景,令人不齿。优秀的建筑是永久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建筑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要与周边建筑风格相配,与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相称。失掉了这些,不仅会让人感到突兀奇怪,也会破坏周边环境,甚至造成“视觉污染”。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建筑随物赋形的宝贵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举凡亭台楼阁、轩榭廊坊、厅堂馆斋,这些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因势、得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园治》是中国古代造园理念的结晶,这本书开卷的造园总论就提到,造园不论在城市或乡村,从选地、推山、挖池、开路、建房、造墙、种植花木,都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谓好的建筑,不仅要具有实用价值,也应与外在环境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美的感受。
责任编辑: 张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