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也能拍得这么荡气回肠,9分没白给

谍战剧也能拍得这么荡气回肠,9分没白给

首页枪战射击搏击库布更新时间:2024-06-01

1954年,柏林。

一栋遮掩得严严实实的房间里,有个美国人说:

柏林有7000个间谍随时准备砸钱换情报,也许我们也该不惜血本。

从房间的窗口望去,有个男人在街上遛着狗,天气很冷,他冻得发抖。

这个男人,将看到的情况,传回这房间。

很快,有人敲开了房间的门,开门见山地报出他的姓名,一个苏联名字。

谈判开始。

美国人告诉前来的苏联人:

把你和老婆孩子弄出东德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多人可能要为你冒着生命危险。

把你们弄到美国安家得花很多钱。

所以今晚的情报不值得我们为你所付出的。

苏联人妥协了:可是,如果我揭露一个潜伏在英国军情六处的苏联间谍呢?

接着,他说了几个线索。

讨价还价般,美国人继续:这还不够。

苏联人又降价:我给你这个特务最近一次汇报的录音,我让你听他的声音。

美方接受,交易达成:现在,说出你所知道的信息吧。

这个“讨价还价”的房间,是美国中情局(CIA)在柏林的安全屋。

这场谈判后,中情局的人对这个苏联人分析探讨:

假设苏联人是反情报特工,那么,他对于所编造的故事必须滴水不漏。

即使,这个看似没有破绽的故事,是苏联人和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KGB)编造的;

即使这个苏联人是双重间谍;

那么中情局也会装作不知道,他们要用苏联人给的假情报,去对付苏联。

这个探讨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

中情局的人用留声机放了一段音乐,很大声。

理由是:隔墙有耳,以前就找到过窃听器。

这,是个微妙的游戏。

这个情节,出自今天要和您聊的这套剧集。

一套迷你剧,只有3集。

但每集的时间都是电影标准时间,90分钟左右。

讲述的是冷战期间,美国CIA和苏联KGB为主导的间谍斗争。

时间横跨四十年的风雨变迁,从1954年一直讲到90年代苏联解体。

--2007年的《冷战疑云》。

这套剧,看过的人不多。

在咱的豆瓣上,顶到了9.0分,只有不到7000人评价。

在海外,也属冷门,IMDB为7.9分,评价人数更少,不到4000人。

这次,我站在豆瓣这边。

这套剧并没有一般间谍片那样多的格斗,暗*类的动作戏份。

但是整个制作的精致,对于剧本的精心雕琢,却让我看得欲罢不能。

它的格局看得更高,更大。

侧重的,是冷战期间,以美苏为主的间谍战间的智谋角斗。

从40年代冷战序幕拉开,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结束,冷战前后共持续44年。

以美国和苏联为领头的两个阵营,在各自代表的资本主义与SH主义之间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四十多年来,世界格局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两极格局,演变到最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大国。

这套根据罗伯特利特尔的小说改编的《冷战疑云》,以CIA和KGB的间谍战做为切入点,展现了这样一段风雨飘摇的日子。

双方千方百计在各自对手处安插间谍。

间谍真真假假,有的被收买,有的则故意提供假情报,无间道的戏码不断上演。

比如,CIA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名苏联叛变者,没想到最终却被苏联警察过来将了一军。

为了揪出潜伏的内鬼,CIA甚至放出假消息,情报人员以身犯险:

收到我信息的人有这些,如果我死了,那么内鬼就是某某人。

到处安放窃听器,包括嫌疑人,甚至自己的合作者家中都不放过。

连自己局里面的人,也要摸清每个人的背景。

电台的广播,美金上的序列号,也成为间谍传递信息的一种密码。

截获情报不一定有用,还需要有间谍能提供密码才能破译。

但是,这些密码孰真孰假?

会不会是对方故意设下的圈套,依然存在疑问。

进行间谍活动,必须谨慎。

进入嫌疑人家中搜查,如果要动到已有摆设物品的地方,必须先拍照。

搜查完成后,再根据照片显示的位置,将物品一一放回原来的位置。

不仅有着种种的间谍手段,这套迷你剧,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探讨了冷战的实质,格局更高。

点上有间谍与间谍间的智勇相斗,面上有着对于整个冷战大局的思考。

甚至有的地方,还打美国的脸。

比如第二集,讲的是两场历史上的著名战斗。

第一场,匈牙利十月事件,是1956年,以反苏联控制为目的,以大学生为主,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历时13天。

这场战斗,极为惨烈。

反抗分子被抓走,关进水牢。

为了救自己的人,反抗人员闯入办公楼,揪出政府人员,就地枪*。

在街上,反抗人员用自制汽油弹,追着坦克投掷。

但汽油弹还没扔出就中枪,紧接着被烧成火人后再被坦克碾过。

开出坦克和匈牙利政府军对抗, 轰炸政府大楼,把里面的人员逼出来后,枪*。

苏联,也武装介入,派出坦克,军队镇压反抗分子。

这个事件历时13天,伤亡惨重。

1991年,匈牙利当局公布了当年的一份绝密报告,其中指出:

这起事件死亡人数2700人,其中体力劳动者1330人,大专院校学生44名,中学生196人。约13000人受伤,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成为难民。

但是,当时美国承诺支持匈牙利学生运动,答应提供武力支持,最终却不了了之。

庙堂之上的美国人,说了却不做。

最终匈牙利人只能自己以死抗争。

片中说道,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拒绝派兵增援。

在策略上,CIA对此决定的对策是:

我们心里清楚不会派坦克支援(匈牙利),但是这个决定有必要让苏联知道吗?

如果苏联相信美国人正派出飞机和坦克,那么,匈牙利人就可以支持得久一些,也许就能拖垮苏联人。

第二场战役,是60年代的猪湾事件。

美国方面,中情局协助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猪湾发起一场对卡斯特罗的古巴革命政府的入侵。

这回,电影倒是通过主角杰克之口表明了立场:

我们能给你们提供武器,提供轰炸机,提供训练飞行员,但只会暗中协助,不会公开帮助,其它的事要靠你们自己。

冷战期间的世界局势,依然微妙。

片中的美国有一个理由是:

美国一直在谴责莫斯科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如果美国干涉古巴内政,将会是恶劣的先例,这样以后苏联就可以干涉全世界了。

于是,在古巴流亡军队已经派出,并即将登陆猪湾之前,美国庙堂依然在对于这事是否要支持悬而未决。

中情局担心,如果这次行动失败,那么全世界就会认为这是中情局要彻头彻尾负起的责任,这样的话,中情局将很长时间缓不过气。

于是,猪湾事件发生之时,说好的空中掩护没到,说好的武力支援没到。

就这样,这群古巴流亡军在猪湾的入侵,以失败告终。

而片中这场战役的最后,古巴流亡者的领袖逼着参与战争的一名CIA人员离开。

他的考虑是:如果你被卡斯特罗抓住,那么全世界都会认为我们是为美国,而不是为古巴卖命。

这些人,只是为了尊严:

不要剥夺我们的尊严,这是我们最后剩下的东西。

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导演指出:美国的行动,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最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也因此,猪湾事件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肯尼迪的信誉,因为这个事件而大为打折。

而其后的古巴,发现亲美国不成,于是转向亲苏联。

最终,则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次危机,也是冷战中,最接近战争爆发的一次事件。

尽管这套《冷战疑云》,时间跨度很长,而且三集讲的是不同的主题,但它却不是一个三集故事各自独立存在的。

至始至终,它都有着一条线,或者说是几个角色串联其中。

其中为主的,就是三个朋友在40多年的冷战中的经历。

杰克,里奥,叶甫根尼,同为耶鲁大学毕业。

毕业后,三人都进入了情报机构,不用说光看名字您也知道,叶甫根尼进的是KGB。

故事就围绕这几个人展开。

到了第三集,则得到了一个情感的升华。

前两集讲的分别是冷战前期和高峰期,而第三集讲的则是冷战末期。

第一集,故事就埋下伏笔,50年代,KGB就在CIA中安*一个卧底,代号萨沙。

第三集讲的,就是如何揪出这个卧底的过程。

想想都觉得城府很深,这样一个卧底,在CIA趴了那么多年,跨越了那么多个时代,都没有被挖出来。

一个潜伏的间谍,40多年,可以说大半辈子都耗在冷战上了。

这样的间谍,以及冷战中耗尽一生岁月的角色,在剧中有好几个。

所以,本剧除了讲述冷战期间的对决外,还描绘了冷战中,各个人物的众生相。

有个苏联间谍,为KGB潜伏在英国军情六处,最终还是在这场间谍战中被揪了出来。

没办法,他只能回到俄罗斯。

可是,在海外呆了那么多年,对他来说,俄罗斯反而不再是家。

讽刺的是,他认为英国才是他的家。

何况,还有很多间谍,在冷战期间,于敌对国建立了家庭,落地生根。

有了家,牵挂就多。

到最终,他到底要靠哪边?

甚至,敌对国的间谍和间谍之间,也不免发生感情,但在那个形势下,却也不免悲剧收场。

少小离家,回来之时鬓毛衰的故事,在冷战期间,则变成了少小离家不能回。

为了自己心中崇高的理想抱负,就要放弃很多自己。

在异乡阴暗的角落里,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

家乡心爱的女人,却不能告诉她自己身在何处,即使通个电话,也担惊受怕。

就像一开始,CIA在招募新的间谍所说:

你们闯入的,是一个不知道有没有回头路的世界。

冷战结束后,当时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已是风烛残年,垂垂老矣。

当年在黑夜曾经走过阴冷的柏林街道。

在战争中到前线接受炮火的洗礼。

在CIA或KGB中成为幕僚,运筹帷幄的意气风发或如履薄冰。

到了尽头,却变成头发斑白的老人,坐在公园长凳上,回顾自己蹉跎一生。

而世界,却已经变了一个样。

冷战结束了。

当年为了理想所投入的一切,到最后,这个理想是否实现已经不再重要。

因为,冷战的结局不再是理想是否实现,而是:

谁是赢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