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河南壮士断腕重塑黄河生态

瞭望 | 河南壮士断腕重塑黄河生态

首页枪战射击捕猎总动员更新时间:2024-05-06

这是2020年9月12日在河南济源拍摄的“黄河三峡”景色 郝源摄/本刊

小秦岭矿山环境问题已进行过19次整治,第20次整治,会不会也是一阵风?出乎意料,这次整治力度空前,三门峡市委*刘南昌要求“不讲理由、不计代价”

为重新构建“生态黄河”,河南启动“百千万”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先手棋,一道绿色屏障以黄河为“轴”全面铺开

随着河南湿地生态涵养功能持续恢复,一些珍稀野生动物重回湿地。三门峡市白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几百只增至如今的13600多只,全球仅千只规模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在黄河滩区的越冬数量稳定在350多只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丁 王圣志 孙清清 牛少杰

大河汤汤,岁月奔流。摊开中国地图,一个巨大的“几”字赫然入目,向东的“一撇”横跨豫鲁绵延超千公里,其中,黄河河南段占了711公里。

黄河河南段横跨中原经济带,发展和保护的矛盾曾使这里生态问题突出。近年来,河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一举清理乱堆、乱占、乱采、乱建等“四乱”陈年积弊,统筹推进“百千万”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以“四水同治”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治理,在华北筑起生态屏障。

数百公里的生态长廊,宛如一条绿色绸带沿黄蜿蜒,成为展示深厚历史的“人文之路”、创造美好生活的“生态之路”、建设富裕中原的“产业之路”。一条长达百公里的白天鹅栖息带在豫西“依黄而生”,上万只天鹅将冬日的黄河装扮得浪漫温馨,一些“绝迹”多年的珍稀野生动物频频露面,用脚为生态黄河投票。

不要黄金要“绿金” 壮士断腕清四乱

三门峡市灵宝市是黄河入豫第一站。域内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最东端,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曾是全国第二大黄金产地,40多年来产出黄金450余吨,生态也因淘金遭到破坏。

“小秦岭域内有5条黄河一级支流,过去掘金产生的废水直排黄河。”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党委委员李保祥说,持续的高强度开采已将小秦岭上部、中部矿产掏空,关停前在采坑口达521个,废弃坑口近500个,10多万人在山上活动,坑口所到之处林木尽毁、满目疮痍。

2016年1月,三门峡市因小秦岭生态破坏问题被环境保护部约谈。在此之前,小秦岭矿山环境问题已进行过19次整治。

“第20次整治,会不会也是一阵风?”李保祥向记者坦言,当时不少人有这种疑虑,但是出乎意料,这次整治力度空前,三门峡市委*刘南昌要求“不讲理由、不计代价”。

一场生态治理风暴在小秦岭上刮起,一组数字展现了这场风暴的强度:包括4家央企在内的所有新旧坑口全部封堵,清运矿渣520万吨、固定矿渣2065万吨、拉土上山6万车70万立方米、播撒草籽1.4万公斤,硬是在“石窝窝”里栽上了76万株苗木,治理恢复面积2032亩。

经过四年多的治理,小秦岭面貌焕然一新。记者实地走访看到,路旁黄河一级支流枣香河清澈见底,漫山的矿渣堆被平整、绿化和加固,泉水从封堵坑口的排水孔汇入人工池塘,以备森林防火、灌溉,林子里不时传出各类鸟鸣。

轻抚着平整矿渣上已经成活的油松,李保祥感慨道:“很庆幸几十年的生态欠账,将要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还清了。”

小秦岭生态面貌改变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据了解,四年多来,小秦岭生态修复直接投入约两亿元,当地一名干部介绍,黄金开采曾是三门峡的支柱产业之一,关闭金矿对GDP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换来了小秦岭的“绿水青山”,彰显出推动三门峡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不要黄金,要“绿金”。小秦岭是河南铁腕治乱的一个缩影。黄河河南段流经省内7个地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期以来,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催生“四乱”问题,背后利益错综复杂导致“四乱”久治不绝。

为彻底清理“四乱”陈年积弊,河南探索出“河长 检察长”协作机制,形成河长办与检察院等部门定期协商、移交问题线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问题整改和整改核查一套完整的生态问题处置体系,推动“四乱”问题加快清除。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三门峡市大王镇附近的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一群群白天鹅在湿地内觅食、嬉戏。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被面积超千亩的连片鱼塘所占据。养鱼不仅带来水质污染,养鱼人还经常驱逐鸟类,防止捕食鱼儿。

2014年11月以来,该鱼塘被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和监管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处罚决定书等十余次,却始终不见整改。当地一名干部坦言,鱼塘是招商来的,背后涉及利益复杂。

在“河长 检察长”协作机制下,2019年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将问题线索移交三门峡市,同年5月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向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同年6月,所涉鱼塘、楼房被依法拆除,也带动周边30多个违建鱼塘拆除整改,恢复湿地1700多亩。如今,这片湿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天鹅湾”。

“天鹅湾”之变并非个案。据河南省水利厅数据,2019年8月黄河“清四乱”进入大规模实施后,河南仅5个月就新排查整改“四乱”问题158个;2020年共排查“四乱”问题594个,并全部整治完毕。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罗瑞介绍,河南黄河流域面积约3.62万平方公里,涉及地市和部门众多,“河长 检察长”机制能有效督促有关单位依法充分履职,推动老大难的“四乱”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2020年9月15日,鉴于“河长 检察长”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将“河长 检察长”制改革全面推向辖内所有河流。

构筑沿黄绿屏障 人水和谐生态美

为重新构建“生态黄河”,2020年3月,河南启动“百千万”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先手棋,一道绿色屏障以黄河为“轴”全面铺开。

“百千万”中的“百”是“百公里生态廊道”。按照规划,河南将在黄河部分河段堤外建设宽约500米、面积为10万亩的生态廊道示范段。目前,三门峡、洛阳、郑州等5市6个示范段基本建成,370公里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将黄河文化遗存、沿岸美景和现代产业有机串联。

记者曾在2020年9月沿黄河骑行数百里,廊道两侧绿树成荫,两岸花果飘香。近日,记者驱车沿廊道采访看到,时值冬日廊道建设犹酣,工人们忙着栽植花木,仅三个多月,不少未经硬化的沙土路已经建成景观大道,让冬日的黄河景致犹在。

从灵宝市沿黄一路向东,途经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至洛阳市孟津县,一百多公里的河道内碧波荡漾。令记者惊讶的是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来越冬的白天鹅明显增多。白天鹅栖息带初现,得益于河南千公顷湿地公园群建设的有序推进,为珍稀鸟类创造了更适宜的栖息环境。

目前,河南有213万亩黄河干流湿地,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等一大批湿地生态得到持续恢复。

记者在洛阳市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芦苇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从中不时传出各种鸟鸣。“采沙场和鱼塘被清退后,每年到这越冬的鸟类有250多种、10万只以上,全球仅有3000只左右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在这里最多时达到84只。”孟津湿地管理中心主任孟科峰说。

河南省林业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初,河南省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371.3万亩;建立湿地公园(试点)71处,总面积157万亩。不久前,又有27个省级湿地公园(试点)获得批复,河南湿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快。

随着河南湿地生态涵养功能持续恢复,一些珍稀野生动物重回湿地。如三门峡市白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几百只增至如今的13600多只,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在洛阳、三门峡等地湿地频频露面。全球仅千只规模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在郑州、新乡、开封等地黄河滩区越冬数量稳定在350多只。

除了千公顷湿地公园群建设,河南还在加快推进万亩黄河滩区综合治理,针对黄河滩区228万亩耕地,选取郑州、开封、新乡等地引导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以滩区耕地高效利用推动滩区高质量发展。以兰考为例,牧歌集团在兰考黄河滩区试点种植了3万亩优质牧草,每亩可增收1000元左右。

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底,河南9个黄河滩区重点县饲草种植面积逾2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7万亩,杂交构树及其他多年生牧草2.38万亩,全株青贮玉米11.86万亩,生产优质饲草40万吨,对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水同治”小流域 标本兼治黄河清

黄河问题根子在流域。近年来,河南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协同推进黄河干支流治理,水清岸绿成为越来越多黄河支流的常态。

在有“中原水塔”之称的洛阳市,市域面积八成以上属于黄河流域,包括瀍河在内的四条黄河支流穿城区而过。然而,洛阳人曾长期把瀍河这条黄河二级支流叫作“臭水河”。

“虽然把瀍河叫成河,但它的源头泉眼干涸了近40年,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是其主要水源。”孟津县瀍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帅说,每天近3万吨中水排入瀍河,尽管处理标准达到Ⅰ级A,但与地表水Ⅴ类标准相比仍有差距,其水质常年劣Ⅴ类。

为治理4条穿城而过的黄河支流,洛阳市统筹推进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大力实施“四河五渠”治理。以瀍河为例,2017年以来,孟津县沿29.6公里河道拆除67家养殖场,封堵10个排污口,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3.8万平方米人工湿地,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

在治水的同时,洛阳市对域内4条黄河支流进行河道治理、生态绿化、修建路网等综合提升,已经形成4条滨河景观带,还配有图书阅览室、吸引群众休闲健身和读书娱乐。

洛阳市水利局副局长王晋阳介绍,仅四条支流的水面面积就达3.6万亩,生态廊道绿化面积12万亩,相当于给全市692万常住居民每人增加了11.6平方米绿地。

为进一步促进黄河支流水清、岸绿,洛阳市立足“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形,将小流域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域内上万条沟谷,着力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洛阳境内山川纵横,沟谷交错,数不清的沟域溪涧汇入黄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神经末梢。”洛阳市委*李亚说,为了保护黄河的“神经末梢”,洛阳提出发展沟域经济,以沟域治理支撑黄河流域大保护。

在小浪底水库南端的洛阳市新安县正村镇,记者在一处“大河田园”景观处看到,连接着水库的沟谷内,凝翠叠绿替代了荒山荒滩,一座座青砖灰瓦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村民们吃上旅游饭。

据李亚介绍,洛阳立足域内地势山貌,顺势而为,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统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构建“沟谷文旅业、半坡林果业、坡顶生态林”的沟域经济带,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带动丘陵山区群众致富。

据了解,截至2020年12月,河南共开工“四水同治”项目815个,完成投资823.2亿元,全省新增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类造林118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417平方公里,消除黑臭水体323处。2020年前11个月,省辖黄河流域国考断面Ⅰ~Ⅲ水质断面占比远超国家下达的66.7%的目标,已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栖息(2018年2月2日摄) 朱祥摄/本刊

统筹护河一盘棋 保护发展两相宜

为切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河南在强化法制保障基础上,正进一步完善规划政策体系,以生态保护为河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铺上新底色。

高悬立法护河利剑。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薄弱环节,河南建立健全地方法规,依法护河。近四年来,相继出台了《三门峡市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其中,《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是河南首部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方法规,“一区一法”揭开小秦岭生态保护新篇章。

全省一盘棋。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后,河南随即发起全省总动员,重点突出县的主体地位,按照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的布局,将全省纳入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范围,全省“一盘棋”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沿岸崛起新产业。黄河生态好了,亲近母亲河的游客多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如今,从沿黄文化遗迹到生态廊道,再到小浪底等水利工程,都是打卡热门地。时值冬日,群众到黄河边游玩、锻炼的热度依然不减。

当前,基于黄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禀赋,河南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谋划正在逐步落实。

除了文旅产业,新兴产业也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悄然布局。目前,河南沿黄地市开始因势利导布局高新产业,健康养老、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一些传统工业基地正乘势“脱胎换骨”。

2020年9月15日,总用地面积约16.4平方公里的郑州中原科技城正式奠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郑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市调整用地布局、开发强度和用地性质,以减少数百亿元土地出让收入为代价,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2020上半年河南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2%、3.9%。□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