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截拳道的宗旨“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

李小龙截拳道的宗旨“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

首页枪战射击功夫超人更新时间:2024-05-11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是截拳道的宗旨。

何谓无限?即打破一切界限。

何谓无法?即打破一切陈法。

正所谓破而后立,截拳道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与普通武术不同的道路。或 者说,只有李小龙这样的性格、这样的经历,才能孕育出截拳道这样一种近乎 于横空出世的全新格斗技法。李小龙反对花拳秀腿,崇尚直接攻击,追求速战 速决、一击破敌,速度就成了截拳道克敌制胜最基本的保证。

然而,截拳道仅仅是一种武技吗?正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武学大师在自身 武学修为上都经历过武术、武道两个阶段一样,截拳道最初也只是源自实战的 技法,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李小龙的人生阅历、思考丰富了以后,就赋予了 它更为深厚和广阔的精神内涵。

这,便是道。

道是一种境界,是武技与武学思想的融合。

而大多数习武之人、搏击高手,其武技都只停留在最初的武技层面。李小 龙为什么会接受黄泽民的挑战?因为那时候的他需要一场胜利来奠定自己在华 人武术界的地位^一•功夫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谁的拳头更快、 更硬,谁才能在武术界站稳脚跟,李小龙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回到香港后,李 小龙却拒绝了刘大川的挑战——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他二人是否在暗中进行过 一次较量,也不去理会舆论认为李小龙身体状况不佳、害怕一旦失败对自己名 誉有损的传言。我们只要认清一点,当时的李小龙,是不屑与刘大川过招的。 为什么不肩?因为李小龙觉得自己在武学上的成就已经到了 “道”的层面,而 他的对手,只是一个“武技”出众者,既然两人不在一个层次上,较量又有什 么意义?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很多武侠小说中的掌门、宗师,都不会轻易与那些上 门前来的挑战者动手,而是派弟子去打发,既是自重身份,也是看看对手到底 有多少斤两。

关于截拳道的著作已经有很多,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赘述,让我最感兴趣 的,是李小龙本身的经历和截拳道创造的过程。就像一个名人,功成名就之 后,大家看到的都是花环和掌声,所有人都在大力宣扬他的成功之道,但是他 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却是白手起家奋斗不懈的那段历程。

这段历程也许很短,只需一个机会,你就能成为千万富翁•,也许很长,几 十年的打拼才会换来众人的认可。这既是一个经验、财富、人脉的积累过程, 也是一个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升华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放在武术 上,经验、财富、人脉,就变成了招式、见识、体能等技术层面的提高,这也 是大多数习武者必须要经历并且为之耗费绝大多数心血的过程。

由于武术的特殊性,人们看重的往往就是技法和招式上的修炼,而忽视了 武学修为上的提升。当然,武技是武学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过硬的拳脚功夫, 纵使理论知识再丰富,那也只是纸上谈兵,难当一个武学理论家。真正的大 家,会在提升武技的同时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武术中去,这就是另一个层次 的思考了。

战国法家变法,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韩非论势。法,便是立法,就是 法家的理论依据;术,便是执行,是一种操作的手段;势,便是天下大势,是 一种全局的掌控。三者之中,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只是流于技术层面,取得的 成效最小,进行的时间也最短;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已经上升到 了 “道”的层次,比申不害的“术”和商鞅的“法”境界都要高,这才能为秦 始皇所用,为李斯所执行,帮助秦国荡平六国一统天下。武学也是如此,只有 把武术从单纯的技法提高到武道的层次,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迸发出更为耀 眼的火花。

由“术”入“道”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那么,李小龙又是如何从一 个单纯的武者,变成后来人们所熟悉的“武哲”的呢?或者说,李小龙是如何 从一个武术家变成一个武学家的呢?

我们在前文中也曾提到,李小龙具有极动和极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这 种性格在他小时候就有所表现一一顽劣不堪的李小龙,会突然一动不动陷入沉 思,然后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说出一些超出他年纪的异常成熟冷静 的话。这种性格随着他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变得愈发明显,尤其在到达美国后,李小龙更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突然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肤浅变得深沉。环境在 改变一个人,可真正起作用的,却是人内心的思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脾气暴 躁疾恶如仇的李小龙,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是孤独的。

独孤求败,便是一种孤独到极致的心境。

独孤,似乎是每一个在武道之路上孜孜不倦追求着的人的最大的情绪。其 实,每一个人在奋斗的时候,都是独孤的,他们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 渴望找一个人来倾诉,但,他们却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找不到这样一扇窗口, 他们在奋斗中迷惘而执着,只有孤独,才是他们不变的伴侣。

李小龙很孤独,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必然走上一条与常人不同的道路。这条 路,是偏执的、充满荆棘的,也是孤独的。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在于有多少 人赞同他、符合他、追捧他,而要看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他、理解他、与 他有着相同的共鸣。知己难求,说得便是这般。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孤独,只有逆境,才能激发出一 个人最大的潜力,十年磨一剑,安逸的生活只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和心气。正 是这样一种孤独,才孕育了许许多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哲人。因为只有在孤独 时,你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当中,才能把全部的情绪和灵感变为探索和 追求的动力,才能在极静之中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让自己的思维和灵魂在一 片黑暗和无助中变得华彩夺目!

道,亦如此。

道,是逆境中的产物。

道,来自于生活的艰辛和坎坷。

道,是发泄、是不甘、是火花、是一种压抑之后的顿悟!

所以,李小龙在大学时选择了哲学,一门能够让他静下心来思考的学问。 李小龙读大学,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谋一条好出路,而是为了给自己的人 生找到一个恰当的支点——孕极动于极静。

李小龙是个不安于现状之人,他不屑于别人所谓的成功,他要走一条与别 人完全不同的路,他要寻找能够让自己获得满足的成功。所以,他的一生,是 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既是在向自己挑战、也是在向社会挑战。挑战的过程是 艰难而刺激的,所以他必须要让自己沉静下来,给自己一个去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在极静中思考人生,探索武道的真谛。

李小龙从小练习太极拳,这种拳法虽然实战性不强,却是中国传统武学和 哲学最为深入浅出的表现形式——太极之道,阴阳相通,寓动于静,寄静于 动,恰好暗合了李小龙的性格。

有人说,截拳道的内核是道家思想,也有人说,李小龙最为推崇的是佛家 的“顿悟”和“参禅”。其实,佛道两家在千百年来的传播过程中已经有了很 多相通之处,都有“顿悟”之说。

李小龙少年时,他的恩师叶问曾用类似于佛家参禅的方法来点拨他“顿 悟”。李小龙练功有个特点,就是把练功当成实战,每一拳每一脚都用尽全 力,全身上下绷得紧紧的,叶问觉得这种练功方式并不科学,对体能和精力的 消耗太大,中国武学,讲究的是一张一弛从容有度,所以要求李小龙放松自 己,用超然的态度对待,他这样说道:“小龙,让自己顺其自然而不要横加干 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违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顺势去控制 它。这个星期你不要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

叶问的话让李小龙百思不得其解,苦闷无比的他划了 一艘小船出海散心, 因为想不通师父的话而十分懊恼,于是用力拿拳头轰击水面。就在那时,李小 龙突然醒悟:“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就也是功夫的要义吧?水正好为我 证明了功夫的原理……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这就是了,我一定要像水 的本性一样。”人如水性,练功也要顺其自然,不能强而为之,正好暗合了老 子“道法自然”之说。这,便是李小龙对武道的一次“顿悟”。

李小龙在大学时曾写过一篇名字叫《悟》的论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一种体力活动。这是一 种必须使智慧与技巧配合的一种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就 像一种科学,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推得。必须顺其自然,像花朵一样,由 摆脱了感情与*的思想中绽发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一一也就是宇宙 的自发性。”

李小龙在另一篇论文《功夫的艺术》中也指出了功夫与哲学关系:“因为 功夫大多是和尚道士所练习使用的,所以也被看作和被教为思想与动作的结 合。对他们和很多认真学习的人来说,功夫不仅是一种打斗方法,其主要目的也不在*死或伤害对方,功夫是一种哲学,也是道家和佛家哲学中重要的一部 分。”

因此,截拳道最核心的哲学部分,并非孤立的道家或佛家学说,而是李小 龙在生活点滴思考和感悟的结晶,这些思想的火花,又与道家与佛家之说形成共鸣。

1967年,李小龙在接受一本武术杂志的采访中曾这样说道:“单靠功夫在 技艺方面的知识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个中高手;他必须要能深入研究其内在的 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只有在他思想能和生命的本质达到完全融和的程度时才 能求得,这也就是要达到道家所谓的‘无为’。所谓‘无为’包括了明心见 性,要能让自己的思想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的外在的干扰。”

截拳道作为一种武技,很早就在李小龙的脑海中成形,但是李小龙不愿过 早地将它公诸于众,也不愿用一个狭隘的名字来圈定其发展的方向。李小龙知 道,功夫与学问一样都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探索、完善和挑战,才能让这 种全新的武技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截拳道的创造是一个吸收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向“旧势力”挑战的过 程,李小龙在继承中国传统武学精华的同时,也对武术界的流于形式和门派之 见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他曾毫不客气地说道:“……太人工化、太机械化,没 法真正教学生实际动手所需的功夫。搞那套中规中矩的招式的时候,恐怕已经 给对手打垮了。传统的这类招式,在我看来完全不够实用,把以往活动的一切 都僵化了。代代相传下来的只不过是闭着眼睛去演练那一套套固定的东西,而 丝毫得不到任何结果。”

李小龙的“离经叛道”的言论自然会传统武术界的不满,但李小龙毫不在 意——拳头没我硬,名气没我大,你们又能奈何?这是一种典型的“超人”思 维,而李小龙也时时处处以“功夫超人”自居。

正是这样的我行我素和天马行空,才让李小龙的截拳道中包含了很多西方 武技和哲学思想。

李小龙崇拜法国的萨特、德国的尼采。这两位哲学家的理论与李小龙的性 格和思想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萨特提出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要认识 自我的存在,而不湮没在社会的群体之中;要追求自由,而不被理念的、道德的东西所束缚;要发展个性,自由选择,以实现人所存在的价值;尼采张扬 “权力意志”,呼唤“超人”。他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人应该追求权力,要 有主宰自己、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能最大限度实现权力意志的人才能 称为超人,超人创造了历史,主宰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历史上, 只有少数天才和艺术家才达到超人境界。

看了尼采的著作后,李小龙如获至宝,觉得尼采的书就是为他而写 的一李小龙我行我素、张扬好斗、爱出风头、不断挑战,将尼采鼓吹的权 力意志和超人境界展示得淋漓尽致。李小龙曾说:“不知是什么哲学和什么 力量的推动,从童年到少年,我对任何看不顺眼的人,立刻就涌现一个跟他 见高低的念头。”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以自我为中心, 容不得半点违逆和瑕疵。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这就是李小龙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从武学上看,截拳道并不完美;从性格上看,李小龙也非完人,但正是这 样的不完美,却有着惊人战斗力和个人魅力。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事事都要讲 究规则,等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才去做,那么世界上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奇迹诞生。

一个没有奇迹,没有天才,没有传奇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无聊!

我们要感谢李小龙,感谢他创造了截拳道,感谢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