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升机里无用论甚嚣尘上和已经有了动力问题解决的武直-10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研发新的重型武直?
首先,直升机还无法替代,武装直升机还有其存在的意义。俄武战争中坦克和武装直升机大量损失的同时相反无人机却大行其道,也就出现了太多的坦克无用论、直升机无用论。认为防无人机技术没有大幅进步之前,坦克就无法生存,而武装直升机面对便携式防空导弹大量的战损,其火力投射的任务一定会很快会被各种无人机取代。
首先坦克作为一款强火力强防御兼顾机动的作战平台,央视那些军事专家早就论证过,即使没有坦克也还会出现一款火力、防御和机动缺一不可的作战平台。同样武装直升机作为一款强火力强机动兼顾防御的空中作战平台一样无法替代,除非出现一款新的作战武器平台,这三方面都比直升机强。目前小型无人机基本也就是100-200公里的速度,多旋翼无人机更慢,无人机的优势是便宜、长航时滞空,直升机的很多任务无人机还不能完全替代。
非常重要的一点决定了武装直升机还得持续很多年,那就是直升机可以超低空飞行规避雷达探测从而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多次现代战争开始都是如此,近的俄乌战争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兵夺占机场然后运输机空降快速反应部队,远的海湾战争开战除了美军巡航导弹空袭纵深的指挥所、雷达站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利用低空隐蔽打掉前线雷达站,然后才有空军部队掩护地面部队开进。阿富汗战争等反恐战争更是不能例外,直升机运送特种部队敌后解救人质、斩首拉登等。乌克兰的2架米-24直升也曾在22年4月1日低空突入俄罗斯境内击毁储油罐后全身而退,这些都是直升机的优势。
飞的够低吧
记得看过好莱坞大片《孤独的幸存者》,海豹特种部队需要支援时,美军直升机的机长很直白:黑鹰不能在没有阿帕奇掩护时起飞。剧情需要最后强行起飞2架支奴干支援,结果就是一发RPG让30多名海豹精英坠落。如果有武装直升机掩护,运输直升机不管是索降还是掠地飞行投放步兵都不会成为活靶子。
俄军空降兵争夺安东诺夫机场一战中,如果没有第一梯队的卡-52和米-24直升机在前面趟道,第二梯队的米-8直升机连放红外干扰弹的机会都没有,其结果可能就是3架以上的米-8被击落,步兵当场阵亡60人以上,而不是损失一架卡-52和一架米-24,卡-52还迫降成功了。
其次,再来看一下如果人直10、直20来执行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表现会比俄军更好吗?排除情报等其他因素,当时俄军整个机队的奔袭速度取决于最慢的米-8直升机只有200公里/小时,完全达不到奇袭所需的速度要求。大量应用复合材料的的直20速度肯定不会比UH-60黑鹰直升机的280公里/小时慢,就算是跟最近的UH-60M比应该也不差,那就得看直10的速度。
有关直10的数据,央视曾经有一期《兵器面面观》节目透露了部分直-10的部分数据,但是缺少速度。关于直10的速度,网上传的比较多的是初始型号最大速度27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30,换发后的改进型号最大速度300,巡航速度270。这都是网友根据其他美俄直升机以及新换装的涡轴-9改发动机推测的,我是没找到权威一点的来源。
众所周知,载弹量、载油量、巡航速度是不可兼得的,执行敌后穿插任务,大多的满油满弹起飞,速度还能有多少。直10的航程毋庸置疑,可以说是最远内油航程的武直,满油的直10按8枚反坦克导弹和2个19联装火箭弹发射巢的最大载弹量后还能有多少巡航速度呢?网上说的270公里/小时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7吨起飞重量的直10空重有5.1吨,AH-64阿帕奇直升机的空重也是5.1吨,AH-64D巡航速度也就是265公里/小时。
这才很正常,大多数武装直升机在满油满弹的状态下巡航速度基本也都是260-280公里/小时,想再快一点的话的换大功率发动机,不过直升机速度增加的同时阻力增大的更快,这也就是直升机无法再快的原因,跟增加的重量相比有些得不偿失。个人估计这个270公里的速度可能是标准油量的最大平飞速度,并不是满油满弹的巡航速度。
我们已经有了武直-10中型武装直升机之后,不仅换发解决了动力问题,还加装了复合材料装甲板以保护发动机和座舱关键部位,看似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为什么还要研发新的重型武装直升机呢?其实并不是武直10不堪大用,中型直升机有中型直升机的特点优势,重型也有重型直升机的优势。
比如2027年我们要跨海作战,第一波导弹攻击和空袭的同时,对地面的行动也肯定是由直升机超低空突防发起。台湾海峡最窄处120公里左右,从前线机场到松山机场大概200公里。基于直20研发的新型武直(叫直25吧)能保持跟直20一样280公里/小时左右的巡航速度,那么到达台北市区200公里的航程只需要43分钟(从台东外海两栖攻击舰上起飞时间更短)。机队2型都有夜航夜间作战的能力(央视早就报道或直10演练过夜间突击),在凌晨起飞躲避光学卫星侦查,被发现后留给赖清德起床逃跑的时间就很短了。
而新的重型武直更大的机体和更大的起飞重量,座舱装甲防护重新设计而不再是加装1块装甲板,携带的武器种类也更丰富。根据俄乌战场教训不仅有防御红外制导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红外和紫外告警装置,还要加装激光探测和压制系统以防御英国“星光”导弹这类流氓,抑或像是4面阵的雷达探测措施以强化直升机的态势感知。(导弹发动机工作的主动段红外和紫外信号都可探测告警,紫外探测器受环境影响小虚警少;发动机关闭后尾喷口红外和紫外信号消失,导弹头部空气压缩产生的高温仍能被红外装置探测告警,继而发射红外干扰弹)
当然这款直升机也很有可能已经加入了未来直升机的概念,添加了AI指挥、编组等功能,不仅能指挥无人机配合作战,还能携带发射小型无人机或巡飞弹来延长侦查和火力延续时间。有无人机前出侦查高炮、便携式导弹发射阵地,自动识别自动攻击,武装直升机可以减小很多战损。
这样一款理想武装直升机,部分作战能力更强,跟直10可以适应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任务。关键是基于成熟技术研发,25年服役,27年之前形成战斗力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创作统计不易,转载请联系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