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沙场27多年,27万个飞行小时,超过1700次战斗出动,损失数1,这些传奇的数字只属于“夜鹰”——这个星球上最不像人类制造出来的人造飞行器,自1978年以来,F-117A隐形战机一直在“新时代空中作战”中扮演着“明星”角色,它将隐身与精确打击相结合,奠定了现代空中力量发展的基调。
作为世界上第一代全隐形战斗轰炸机和划时代惊世杰作,F-117A“夜鹰”极具传奇色彩而独一无二,曾参加过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凭借出色的性能和炫酷的外形,令人毫无察觉地深人敌境,开启了兵器的隐形技术,由此人类空战也进入“全隐形时代”!
惊世杰作, 神秘“夜鹰”横空出世作为美军的传奇战机,F-117A素有“夜鹰”的美誉,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单座亚音速隐形战斗/攻击机。作为第一种隐身兵器的 F-117 的问世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F-117A是历史上第一种真正具备了隐身能力的飞机,也是第一种为美军服役的隐身飞机,可算是美军武库中最先进的装备之一,是世界上用于特殊侦察或攻击任务最有效的突防飞机。虽然它一直被认为是“隐身战斗机”,但更准确地说它应是“隐身战斗轰炸机”。它最初的任务是侦察和对地攻击作战,主要用来压制敌防空系统,攻击敌严密设防的指挥机构战略目标和其它重要设施,此外还可遂行侦察任务,能够接近目标低速飞行、摄影和侦察、发射导弹或激光制导炸弹。由于F-117可凭借其隐形技术,令人毫无察觉地深入敌境,用精确制导炸弹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专门用于夜间攻击。
第一次看到“夜鹰”怪异外形的人很难相信这种外形仿佛某种外星昆虫的战机能够取得如此显赫的战绩。美国空军上校、第37战术战斗机大队指挥官阿尔·惠特尼的回忆具有代表性,他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战斗机时,我就想到了《星球大战》中的飞行器。”
这种“外星飞行器”是如何从银幕上走进现实世界的呢?F-117的设计起源于一种作战构想。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飞机设计师们就一直试图研制出能规避敌方雷达探测的飞机,美国空军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采用了某些降低雷达反射信号特征的技术。上世纪70年代初,美苏处于激烈的军事竞赛阶段,纷纷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美国空军为了穿透苏联强大的防空网,决定研制能够躲避苏联防空雷达探测的隐形战斗机。
1978年,美国实施代号为“大趋势"的计划着手研制高度机密的隐形飞机,年底洛克希德公司力压群雄获得了美国空军研制的合同。F-117战机于1981年10月试飞成功,1983年9月2日正式交付给位于托诺帕试验靶场的4450战术大队使用。1987年,洛克希德公司将飞机正式编号“F-117A”,由此拉开了大规模生产大幕!1989年10月,4450战术大队被命名为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这是美空军首个装备F-117A隐形战机的联队,是一支世界空军王牌部队,并有“夜鹰飞行队”、“空中黑游神”“蓝天霹雷”的称号。
作为世界上第一架完全以隐形技术设计的战机,F-117A“夜鹰”机长20.10m,机高3.78 m,翼展13.2 m,机翼后掠角66°,这些数字使它和达索一布雷盖的“超幻影"4000处于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级。飞机上装有两台双转子低流量比涡扇发动机,有三级风扇,流量比为0.34,流量为64.4千克/秒。飞机的载油量为7000升,航程可达900公里,飞机可以空中加油,驾驶舱后有背装式受油杆,夜航加油时配有照明灯照明。
“夜鹰”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3800千克,机内武器舱可携带BLV-109型激光制导炸弹、AGM8型高速反辐射导弹、GBU15型滑翔炸弹及B61型核弹。武器舱最大可容2270千克兵器。飞机配置了前视红外和下视红外系统等夜视装置,使用被动式惯性导航系统,配合投弹装有激光照射器。该机可将外翼折叠起来既可便于舰载,又可由C5A“银河”式巨型运输机空运,连同地面保障人员、测试设备及武器等由空中转场,又快、又安全、又保密。美国空军前公关官员鲍比· 谢尔顿在接受采访时便是:“在1990年4 月21 日之前, 几乎无人能靠近这些飞机。”
战场称雄,“暗夜雷霆”神出鬼没实战是最好的试金石,自装备美军以来,F-117A隐形战斗机曾参加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凭借出色的性能和炫酷的外形,令人毫无察觉地深人敌境,可谓是战功显赫!
20多年,25万个飞行小时,超过1500次战斗出动,损失数1。这些数字属于“夜鹰”——这个星球上最不像人类制造出来的诡秘人造飞行器——自1978年以来,F-117A隐形战机一直在“新时代空中作战”中扮演着“明星”角色
在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的行动中,“夜鹰”出色完成了它的战场首秀。1989年12月19日临近午夜之时,在巴拿马西北方约4000公里的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6架F-117A战斗机犹如幽灵一样鱼贯而起,两架一组编队向东南飞去,不久便消失在加勒比海漆黑的上空。飞行途中,为了突出隐形效果,驾驶员关闭了一切可以辐射无线电波的设备,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确定自己在空中的位置,随时修正航线的误差。这次飞行的目的是配合美国陆军活捉巴总统诺列加的空降作战行动,也是F-117A隐形战斗机第一次参加实战。利用F-117A先进的隐身技术,负责轰炸奥哈托兵营的一个编队,在巴拿马防空雷达丝毫未察觉的情况下飞临目标,轻松突破了巴军的防空系统,在里奥阿托兵营投下了两枚BLV-109型制导炸弹,精确地击中目标,打得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后来被美军地面部队以最小的阻力和伤亡解除武装。
在1991年海湾战争,隐身“夜鹰”一战成名。作为多国部队执行纵深的前线空袭任务的主要机种之一,F-117A“夜鹰”隐形轰炸机一共有45架飞机参战,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达1271次,无一损伤而赢得不少赞誉。“沙漠风暴”开始之夜的第一枚炸弹便是F-117A飞机投在巴格达市中心电报电话大楼目标上的,由于攻击的突然性,投弹45分钟后,巴格达才实施了灯火管制。多国部队对设防严密的巴格达的轰炸任务,95%是F-117A完成的,其中包括对伊拉克空军司令部、防空军司令部等重要目标的轰炸。除此而外,F-117A还担任了攻坚的任务,对伊拉克主要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使许多隐蔽在钢筋水泥构筑的飞机掩体中的米格-21飞机被烧毁……以“夜鹰”为首的美国空军展示出强大制空能力,大放异彩,让世界为之一叹,隐身技术也成为新一代战机的必备参数。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3国军事力量对南联盟发动了一场持续78天、代号“联盟力量”的空袭行动。尽管“夜鹰”再次发挥了隐身突防、精确打击的出色性能,用石墨炸弹导致南联盟大范围供电中断,指挥控制中心停止运行。但是,随后的战斗就没那么顺利,南联盟军队开展反空袭作战,以小搏大、以地制空,使用“萨姆-3”防空导弹将F-117A战机瞬间击落,“夜鹰”不落的神话就此终结,西方世界为之一震。后来,有的专家曾到现场查看飞机遗骸,并掌握了大量“夜鹰”的“压箱底”核心数据,为后期破解F-117A的隐身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开天辟地,“夜鹰” 创空战“隐形时代”作为隐形战机的开山鼻祖,F-117A隐形战机是第一种按低可探测性技术设计原则研制的实用隐身战斗机。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隐身战斗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关资料证明,F-117A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其中最主要的隐身技术有三个方面:外形隐身、材料隐身光电隐身。此外,还采用了其它为减弱热、声、光、烟等信号的隐身技术,特别是该机几乎不装任何有源的传感器,以达到低电磁辐射的隐身目的。因此,“夜鹰”不仅具有防雷达探测功能,而且还有很多办法对付红外线可见光和声响探测,是现代已成熟的多种隐身技术的集大成者。
由于现代战争中雷达是探测飞机最可靠的方法,因此雷达隐身技术是其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技术。广义地说,雷达隐身技术包括电子干扰技术、战术机动飞行和减少雷达回波强度的雷达散射截面下降技术。雷达散射截面(RCS)是度量飞机雷达回波强弱的一个物理量,目前降低RCS的途径有三种:一是改变飞行器的外形和结构,二是采用能吸收雷达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三是采用阻抗加载技术。
F-117A“夜鹰”能一路通行无阻而不被对方的雷达发现,主要是因为它采取了很多隐形措施。我们知道,雷达是通过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的,物体对电波的反射有一定规律,其原理和光的反射相似——当一束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就会在某一角度上产生反射光。如果被光照的不是平面镜而是有很多梭、角的物体,反射光线就会沿着不同的角度四面散射,这样在某一个特定的角度上的反射光线强度就要比平面镜所反射的光线弱得多,隐形飞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在外形结构上改变了传统的机身成圆形或接近圆形的剖面结构,采用梭形或头盔形,使雷达波很难与飞机表面成垂直状态,从而降低了RCS值。
作为一种罕见的怪状飞机,F-117A飞机隐身特性的获得主要靠其精心设计的独特的隐身外形。它采用了三角形飞翼式前三点起落架布局,机翼下表面与机身上表面是由许多块小平面组成一体的三角面锥,机翼前缘就是机身前缘的延伸,垂直尾翼采用的V字形双重尾,机翼和尾翼均采用菱形翼剖面形状,这些都是和常规飞机相异的采用这种多面外形和尖锐前缘,肯定会增加飞行阻力,使飞机速度下降。为此,安装“网状格栅隐蔽式”进气口的双发动机,在保证飞机的高亚音速飞行时所需的推力同时,降低了飞机的RCS值和红外信号量,起到了雷达和红外隐身的双重目的。
由于雷达的视界几乎总是在平飞飞机的水平面上下30°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夜鹰”战机上,特意使多面体机体的平板与垂直面的夹角大于30,这样就将雷达波偏转到上下30°范围之外,大大降低RCS值。机翼和尾翼的前、后缘都是雷达波的强反射体,它们确定了反射的主波瓣。为使此反射主波瓣数量少、宽度窄,可将前、后缘设计得尖锐笔直,并使机体表面的其他边缘与其平行,如发动机进气口边缘与机翼前缘平行,排气口边缘与机翼后缘平行等,每个舱日盖和口盖均设计成锯齿形,锯齿的边也与机翼前、后缘平行,实际形成四组平行线,把雷达反射波集中于四个窄波束内,这种很窄的波束,使雷达得不到足够的连续回波信号,难以发现目标,从而达到飞机隐身的目的。
因为飞机机体上的凸出物是强散射源,因此F-117A“夜鹰”战机不设外挂架,武器全部装在机身内部,也不挂副油箱,各个电子设备的天线都与飞机齐平,或为伸缩式天线。飞机座舱盖使用多层复合玻璃并敷有金属膜以便尽可能降低后舱对雷达波的反射,红外探测器和激光照射器的窗口玻璃上也都采用内表面金属化处理或加用细导电丝栅网,以降低RCS值。
除了飞机外形布局考虑外,美军还在飞机的边、棱、角等强反射部位和某些表面部位广泛使用了雷达吸波复合材料和特殊的涂层,以吸收或减弱不同频率的雷达波,使雷达难以发现。如飞机表面的黑漆据说是含有铁氧体颗粒的所谓“铁球”吸波涂层——“铁球”是一种著名的隐身材料,具有磁性扩重量也轻,它不仅可以吸收雷达波,而且还可以吸收和散射红外波。此外,“夜鹰”还采取了降低排气温度,在飞机燃料中加入添加剂以改变排气的红外频率,用随环境和背景变化的涂料使其颜色和亮度与背景相仿等措施,对付红外探测和可见光辉测。
采用上述各种措施后,F-117A“夜鹰”战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得到很大的下降,为同级常规飞机的1%~1‰,仅有0.025米,与一只小鸟相似,雷达是很难发现的,而且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都特强,可算举世首屈一指。
F-117A“夜鹰”战机还搭载红外、激光装置、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等组成的新先进电光火控系统和精度率高、威力强大的激光制导炸弹,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广角和窄角双视场前视红外探测器装在风档前下方,下视红外和激光照射器综合在一起,装在前机身下方。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时,飞行员利用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的参数进行导航,并从广角全息平视仪上看到广角前视红外探测到的飞机前方地的前视红外图象,它向飞行员提供一个实时的全景显示和飞行参数,当飞机接近目标时,就转换到窄角前视红外工作,使视场对准目标区域,便识别出建筑物或其周围的地标。但飞越目标时,下视红外系统用于锁定目标,并与激光照射器协同工作,激光照射器跟踪和照射目标,直到激光制导炸弹命中目标为止,投弹命中率85%以上,命中精度CEP高达0.305~0.610米。
“夜鹰”隐形战机由于良好的隐身特性, 允许在设防空间的任何高度飞行, 这就大大提高了飞机的作战能力。飞行员在较高的高度上飞行, 便于观察和发现目标, 可从容地用激光照射器以提高投放精度, 并改善垂直投放武器的穿透能力。而常规飞机为了躲避雷达却不得不进行低空飞行, 这样激光照射器的功能就难于发挥。 “夜鹰”一般在7 500米左右高度接近目标,攻击时,为保证精度,下降到600~900米高度进行。F-117A飞机在战斗中采取双机或多机编队形式, 互相配合完成攻击任务,大大提高了其隐身效果、生存力和空袭能力。
永载史册,再见了一代隐形传奇尽管F-117A “夜鹰”在历次战争的表现近乎完美,但它的设计是70年代末的技术,另外,随着反隐身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平面隐身技术已被更先进的技术所代替,“夜鹰”老矣。如美军最先进战机F-22“猛禽”隐形性能是“夜鹰”的2倍,而且机动性、生存性远胜于“夜鹰”,这意味着“夜鹰”所能执行的任务能够被F-22全部替代美军清楚地认识到,低可探测技术是战场的*手锏,但是仅仅具备低可探测功能难以将其性能发挥到极致。一些专家认为,必须打造同时具备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超视距打击以及隐身能力于一身的战机。于是,在“夜鹰”的基础上,美国研制了F-22、F-35等一系列新型隐形战机,进一步强化了作战制空权。
四代隐形战机最集中的优势表现为雷达散射面积(RCS)极小,只有0.01平方米。在超音速巡航方面,四代机达到超音速的时候可以保持1.5马赫,根据1马赫约等于1225km/h的概念,四代机真正实现了“一瞬千里”。这意味着隐形战斗机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目标,直接压缩了目标的反应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超音速巡航还为四代机发射导弹后迅速脱离提供了重要条件。以F-22为例子,原来的导弹发射以后,飞机需要瞄准再“撤离”,现在发射完了就可以立即走。F-22一发射导弹,马上打开弹舱,因为肚皮里都是不隐身的,非常危险,雷达容易发现并将它打掉,所以F-22一旦导弹发射出去,马上脱离。
作为第四代战斗机技术标准的确立者,美制F-22“猛禽”战机是全球目前唯一现役的四代战机,即世界上第一种集低可探测性、高度机动性和敏捷性等特点于一身的战机,堪称21世纪初期的主力重型隐形战斗机。它配备了可以不发射电磁波,用敌机雷达波探测敌机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探测范围极远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IM-9X响尾蛇近程格斗空对空导弹、AIM-120C高级中程空对空导弹、推重比接近10的F-119涡扇引擎、隐身性(低可探测性)等特性。
紧随其后,有“世界战斗机”之称的美国的F-35也相继登台。与F-22相比,F-35的配置只有单台发动机,主要支援部队抢滩登陆,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虽然F-35的空战能力不如F-22,但它弥补了F-22的缺陷——F-35重量轻,能垂直、短距起降。有人将F-35定义为多功能战斗机,认为其是对F-22自身不足的弥补和性能的延伸,适合与F-22作高低搭配。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凋零,2008年F-117A正式退出美军作战序列,它的职业生涯就此落幕。当新一代隐身战机和无人机出现后,身为老前辈的“夜鹰”已黯然失色,明显不适合继续战斗。“夜鹰”是一个时代的剪影,却开辟了隐形战斗机的先河,引领美国空军进入了隐形战机时代,谱写了一个个辉煌战绩,将永载史册—— “夜鹰” 已经在天空中刻下了它的名字,无论喜欢它的人还是痛恨它的人都会长久的记住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