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初,俄罗斯权威分析杂志《总结》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大肆嘲笑着叶利钦新选的接班人。
这个人是叶利钦手下的联邦安全局局长,以前在臭名昭著的克格勃工作,据说给市长当过助手,但也不知道有啥拿得出手的成绩。
更要命的是,他身材矮小、沉默寡言,一点都没有俄罗斯汉子高大健壮、豪迈爽朗的气质。
《总结》周刊怎么看都觉得,这个人不行,于是,作者在文章里毫不客气地说:
叶利钦从自己一堆平庸的下属里,拖出一个矮小难看的人做接班人,这个毫无超凡脱俗能力,也无一点个人魅力,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不下一点痕迹的晦暗人物,他能做成什么?
这个被疯狂嘲讽的人,名字叫做弗拉基米尔·普京。
这个男人他能做成什么呢?
他在当年8月,支持率还只有2%,3个月后就增加到了40%,就在分析师说这个支持率已经“高得超越现实”、“没有增长空间”时,普京在一个月内,又把支持率推到了50%,然后是70%、80%。
在他执掌大权时,俄罗斯还深陷苏联解体后的泥潭,国内物价飞涨,通胀率一度达到了2500%,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到达了顶点。
国外,西方各国群狼环伺,98年金融危机,西方财团做空卢布,车臣问题,西方在背后煽风点火,势要让俄罗斯进一步解体,让那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再也无法复活!
结果,他上任后不久,就一扫过去近10年的颓势,平定车臣、稳定经济,原来庞大到干预国家政治的寡头被一个个除掉,国家又恢复了元气。
喜欢他的人,夸他手腕强硬、治国有方;讨厌他的人,则批评他独断专行,好大喜功。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也各有论据。
大家好我是南瓜,今天这期猛男系列,我想聊聊这位猛得家喻户晓,连介绍都可以省掉的猛男——普京。
1
1967年,列宁格勒的电影院播放了一部名叫《盾与剑》的谍战片,主角是一位在二战时深入纳粹敌后的苏联特工,他以德军特务头子司机的身份,连续挫败了德军的诸多阴谋,扭转战局。
荧幕下,一个15岁的男孩被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当作文老师让大家写《我的梦想》时,绝大部分孩子写的都是,“我将来要当作家、当科学家、当工人!”,但这个小男孩骄傲地向大家宣布:我要当一个间谍!把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
这个小男孩就是普京。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的工人家庭,住在工厂大院里。
普京的父亲在卫国战争中伤了一条腿,在工厂里是团*,母亲玛利亚是普通的劳动妇女,干过清洁工、面包师。
因为前两个孩子夭折,玛利亚41岁生下普京后,干脆当了家庭妇女,好照顾这个来之不易的独苗。
小时候的普京调皮捣蛋惯了,他在小区里,不是拿着棍子追着小区里的老鼠打,就是跟大院其他小孩按排列组合地打架。或者在6层高的屋顶上,从这栋楼跳去那一栋。
当时苏联小区有个叫“同志法庭”的机构,本来是调解小区邻里纠纷、两口子矛盾的,但普京所在小区的“同志法庭”,基本只有一个主题:批斗干坏事的小普京。
更尴尬的是,普京的父亲被大家选为同志法庭的庭长,所以每次开庭时,“原告”叫普京,“被告”也叫普京。
青年普京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普京就会像许多工厂大院子弟一样,变成每天醉醺醺,拿着酒瓶到处惹事的小流氓。幸运的是,普京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个领路人——拉赫林教练。
起因是普京又跟同学打架了,结果这次的对手是个硬茬,一出手就给普京来了个大背跨,把他狼狈地摔到了雪地里。
这时候,拉赫林穿着柔道服走到这个打输了的小孩跟前说:你不练出一身力量,光生闷气有啥用?
“那谁能教我呢?”
“我呀!”
就这样,普京跟着教练去学柔道了。
刚上训练场,普京不肯按要求来,还想靠当初的死缠烂打取胜,结果是耍最赖的皮,挨最狠的揍。
几次交手,普京服气了,按着拉赫林的指导刻苦训练,很快就打遍全班无敌手。
可练着练着,拉赫林告诉他,队里有规定,队员如果有挂科,就得回家考到及格才能继续训练。
为了不耽误学打架,普京也得努力补习功课,等到初中毕业,普京也被逼着学成了优等生,性格也有了巨大的转变。
在一场重要比赛里,对手趁裁判不注意违规偷袭取胜,让普京输得很难看。就在朋友以为普京会当场大发雷霆闹事时,普京没有半点气急败坏的样子,大度地跟偷袭者握了手。
但第二天早上大家发现,普京比以往更早来到训练场,训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月后,普京又和这个偷袭者在赛场重逢。这一次,普京几招就让这个人连连败退,几分钟就拿下了比赛,对手连耍诈的机会都没有。
胜败不乱于心,15岁的普京已经隐隐有高手风范了。
也是在这一年,普京确定了自己加入克格勃的理想。
作为红色阵营最大的情报机构,克格勃有一支庞大而精*特工队伍,不仅让西方国家头疼不已,也让苏联民众闻之色变。
有个苏联笑话是这么说的,前苏联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问他旁边的人:“你是克格勃吗?”
“不是。”
“那你的亲戚中有克格勃吗?”
“没有。”
“那你的朋友中有克格勃吗?”
“没有,你为什么要问这些?”
“那好,请把你的脚抬一下,你踩到我的脚了!”
这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能反映在当时民众心中克格勃的形象不怎么好。
因此,当还在上学的普京说想加入克格勃,大家都笑话他。
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普京听说自己同学的叔叔在克格勃上班。请同学吃了几顿饭后,人家答应帮他向叔叔打听下门道。
几个月后,一个神秘人约普京在周末到一个废弃的破房子见面。
普京问这个人:要加入克格勃,我需要做什么准备?
可对方告诉他说:你的体能没问题,但你最好去大学读法律专业。
普京又问:我要怎么找你们?我大学毕业就能被录取吗?
对方笑着看着这个天真的孩子说:我们从不接受主动上门的人,也不给任何人什么保证,你只需要等着就行。
苏联的大学录取率很低,许多人都会选择上就业稳定、难度较低的技校。想加入克格勃,不仅要选择一条更为艰巨的道路,而且还没有半点的保证。
但跟神秘人聊的几句仿佛是玩笑的话,就让普京认准了这个目标,他向家里宣布,我要去考大学,还要考最难的法律系!
为了这个目标,普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训练上,朋友来找他,他都不肯放下书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会考后,普京如愿收到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的录取通知书。
2
1975年,几个同学在列宁格勒大学体育馆一个隐秘的小房间里,看到一列士兵对一个毕业生敬礼。
这个毕业生,就是普京,来带走他的人,就是他一心想要加入的克格勃。
没人知道普京是怎么跟克格勃接上头的,从公开信息看,克格勃并没有忘记6年前他们见过的这个小伙子,也一直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在毕业前夕把他招进了队伍。
不过,真正的克格勃生涯却没有普京想得那么精彩。
很多人以为的特工生活像007电影里一样,每天刀山火海,豪车美女:
可实际上,在业务培训的一年里,普京学的东西是这样的:
冷战期间,分裂的东西德是苏联向西方世界渗透的窗口,普京被派往东德工作。
在克格勃下辖的红旗学院里,普京每天得苦练德语,还得学习情报分析技巧、世界局势。
至于他擅长的射击格斗、跟踪破案,只占课程的几个学分。
面对着文山会海,那会的普京总是忍不住问自己:我学这些干啥?我是来当特工的,又不是当政治家!
结果到了2000年,普京马上“真香”了,连声说自己在克格勃“学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从现有的档案看,普京的特工生涯是真的平平无奇。
普京的日常工作,就是把搜集的情报按约定塞进易拉罐,藏在水泥缝里交给接头人。
他曾经在约东德特工见面时迟到了1个小时,气得冒死赶来的东德特工大发雷霆。
他经常占着办公室的保密电话打个没完,被同事们吐槽“电话粥能手”。
同事们对普京少有的正面夸奖,一个是他持有“刑侦工作证”,有执法和逮捕权。这大概是因为他打架厉害才搞到的。
而另一个,就是普京曾经动用过克格勃的“燕子”,控制了一个重要线人。但用美女色诱这事,克格勃做得多了,很多西方高官都被克格勃的燕子拉下过水。
对普京来说,这段经历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妻子——柳德米拉。
在一次音乐会上,普京偶遇了和朋友一起来看演出的柳德米拉,被这个漂亮姑娘给迷住了。
为了不吓到姑娘,普京是以“警察”的身份和柳德米拉交往的。
作为空姐,柳德米拉一开始压根没注意到个头矮小、貌不惊人的普京。可几番聊天下来,她发现这个警察不仅对音乐艺术见解独到,还能说流利的德语。
当晚回家后,柳德米拉就对这个小伙子念念不忘,马上约了他去看第二天的音乐会。
连看三个晚上的音乐会后,他们就恋爱了,2年后,两人正式结婚。
然而,这段快乐的日子没持续太久,就被风起云涌的世界局势搅乱了。
1989年,柏林墙倒塌,苏联支持的东德政权摇摇欲坠。普京被撤回国内,匆匆结束了驻德的特工生涯。
3
可回国后,普京长期在东德,在国内没啥人脉,被闲置了,工资也经常领不到,所以就去跑了一段时间的出租。
过了很久,上级终于想起了有这么号人,就把他派去列宁格勒大学当“国际事务驻校代表”。
所谓驻校代表,原本是克格勃监视大学师生的工作,顺带帮校长处理外事活动,是讨人嫌的“监军”,闲职一个。
在校长和同事看来,作为克格勃来干这种闲职,大部分人肯定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带着怨气懒懒散散地工作,普京估计没多久就要变成一条咸鱼了。
谁知道,普京准时来办公室上班,认真管理文档,而且为人谦和,完全没有其他克格勃的样子,领导同事很快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让他当了校长助理。
恰恰是普京这份认真,为他赢得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年夏天,普京当年的大学老师索布恰克弃教从政,被选为列宁格勒的市政府主席,在回大学交辞职信时遇上了普京。
当初索布恰克对普京印象就不错,他缺乏从政经验,急需信得过的人帮自己处理行政事务,就萌生了拉普京给他当秘书的想法。
谨慎起见,索布恰克先去打听了普京在大学的工作情况,结果每个被问到的人都说普京很靠谱。这让索布恰克决定直接见见这个学生。
听说了老师的来意后,普京非常坦诚:“我必须诚实地告诉您,我的真实身份是克格勃军官,我不能为了得到工作损害您的形象”
没想到索布恰克觉得,克格勃特工有啥不好的?特工懂政治,身怀绝技,再加上这人这么坦诚,在学校这么个小地方还尽心尽力,自己花着雇秘书的钱,相当于雇了一个秘书加保镖,这不是赚大了吗?
就这样,普京顺利踏上政坛,跟着索布恰克。
1991年,苏联解体。
普京加入克格勃,原本是要为国家奉献一辈子,结果现在国家没了,他为之奋斗多年的理想破灭在了眼前,自己也是前途未卜,这让普京心情复杂。
但人总归是要向前看的,在1991年的819事变和1993年的炮打白宫(苏联的白宫议会大楼,非美国白宫)事件中,普京都在关键时刻跟着索布恰克拥护叶利钦,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他的表现让索布恰克大为信赖,把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给他。
1994年,索布恰克把普京提升为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执行主席,管圣彼得堡的经济。
在这个位子上几年时间,普京自己是干出了不少成绩,但1996年市长选举,索布恰克败选了,他的政敌开始疯狂反攻,普京选择和恩师一起离开,还对媒体说了一句名言:“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在失业的两个多月里,普京不光没什么收入,还不幸碰到了一次火灾,家里房子都烧了,钱也被烧光了。他只能又到处去找一点养家糊口的小买卖做。
幸运的是,1996年,当初在圣彼得堡和他一起共事的副市长鲍尔萨科夫被调到叶利钦身边当副总理,他就想到了能力出众的普京,拉他一起来莫斯科当总统事务局的副局长。
在这里,普京一样很努力地工作,得到了叶利钦的赏识。
但是,真正让他一飞冲天的,是彻底解决车臣问题。
4
车臣问题由来已久,苏联时代在这里搞农业合作化运动,没收了一些车臣人的马匹,就让不少把马当生命的车臣人感到不爽。
二战期间,德国人利用了车臣人的民族情绪,不少车臣部落支持纳粹。
所以苏联打赢战争后,这些人都因为勾结德国,通敌叛国,被送到了哈萨克斯坦。
双方的矛盾因此加深,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杜达耶夫自立为王,成立车臣共和国,搞了车臣国民卫队,1992年联邦条约他不理会,1993年俄罗斯议会选举他也不参加。
这不是明目张胆地分裂国家吗?
于是,1994年12月,俄罗斯出动了6万人进攻车臣。
然而,刚解体后的俄罗斯战斗力下降得厉害,经历过车臣战争的特罗舍夫在他记录车臣战争的书里描述到,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的军队内部配合是一团糟。
混成队里所有分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很多军官以为,只要朝着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推进,战争就会顺理成章地结束,所以指挥也是乱七八糟。
明明俄罗斯军队的炮火占优势,但一开始愣是打了个均势,好不容易强攻下车臣首府格罗尼兹之后,又在恐怖分子的四处绑架和恐怖袭击下被迫撤离。
最后,叶利钦为了大选,不得已在1996年和车臣非法武装签署停火协定,把问题暂时搁置5年。
车臣获得了非正式独立的地位。
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可以说是打得非常难看。
所谓的停火协定,在那些想要把车臣分裂出去的人看来,就是认怂,谁都看到了中央政府的力不从心,其他地区也在蠢蠢欲动。
更讽刺的是,这种妥协没有换来车臣地区的和平,反而让他们变本加厉。
很快,恐怖分子不仅在车臣活动,还在达吉斯坦、印古什等边疆地区大肆搞恐怖袭击,无辜的人死于非命,平民,甚至军人被绑架、袭击的事都层出不穷。
在格罗尼兹市甚至有一个北高加索最大的奴隶市场,火了几年,里面最赚钱的商品就是“非车臣人”。
1998年4月16日,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火箭与炮兵部队的副司令员,居然都在有一批警卫的情况下被恐怖分子袭击了,而且,战斗结束半小时后,恐怖分子还通过无线电要求军方通报自己的伤亡人数。
气得总参谋部的军官说:“如此蛮横无理的要求,在整个战争史中闻所未闻。”
1999年8月7日,车臣人攻占了达吉斯坦。
俄罗斯别无选择,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俄罗斯就会南斯拉夫化,进一步分裂就在眼前,笼络和安抚没有用,必须用武力解决问题!
就在达吉斯坦被攻占的两天后,曾被媒体认为毫无特点的普京出任新总理。
普京这个总理甫一接手,就堪称地狱开局。
首先,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欧美财团不仅在亚洲打劫,也做空了卢布,俄罗斯饱受冲击,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同时,苏联刚解体后,俄罗斯实行的“休克疗法”,让物价暴涨,1992年俄罗斯的通胀率一度达到了惊人的2500%,市场秩序崩溃,失业人数暴增,大批国有企业都落到了特权阶层手里。
经济的不景气让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低到冰点,在普京之前,俄罗斯几年之内是连续换了好几任总理,个个都没有让老百姓满意。
政治上,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国家并没有就此放过民主化了的俄罗斯,反而变本加厉。
“在宇宙中,最大的敬意是赶尽*绝”。
从第一次车臣战争开始,西方媒体就疯狂拉偏架,车臣人搞恐怖袭击他们不说话,俄罗斯一反击,他们就开动舆论机器,说俄罗斯是“滥*无辜”、“践踏人权”、搞“种族清洗”,用“起义者”称呼车臣恐怖分子,或者“战斗队员”这种中性词。
在西方国家眼里,他们想的是最好能趁着车臣这波,再一次把俄罗斯大卸八块,让他进一步解体下去,永绝后患!
5
在这种危难时刻,普京第一步就是用强硬手段彻底解决车臣问题,树立威信。
上任第二天,他就公开说:“政府将坚决、彻底地打击车臣匪帮!”
第二次车臣战争里,俄罗斯一改之前高层指挥混乱的问题,各部门被普京高效地调动了起来,累计投入了10万兵力,三面夹击,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歼灭非法武装分子4500人,控制了车臣大多数地区。
大获全胜之后,对剩下的恐怖分子,普京要求进行地毯式剿灭,许多车臣老百姓也很拥护,主动向军队提供非法武装的藏身地。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外媒发动传统艺能用舆论机器轰炸俄罗斯,不断渲染车臣的惨状,说俄罗斯的进攻酿成了人道主义灾难,造成了“难民潮”。
可在面对记者的时候,普京说出了一段名言:
“我们将到处追击恐怖分子,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在机场抓到就在机场枪毙,在厕所抓到就把他淹死在马桶里!所有问题最终都得以解决。”
在俄罗斯人看来,这段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他们对之前的软弱政府早就不满意了,你别给老子讲什么人权,老子就想看这帮恐怖分子死无全尸!
普京的表现让全国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强硬的总理。
叶利钦马上意识到了机会,1999年12月31日,就在千禧年即将到来之前,叶利钦突然在电视里提前半年宣布辞职。
因为按照俄罗斯宪法,总统因故辞职,那么就要在三个月之内举行下一次大选,如果是正常选举的话就要等到他的任期结束,也就是2000年六月份。
提前三个月的选举,会让国内其他候选人很难及时做好准备。
叶利钦知道俄罗斯已经处于近百年来最艰难的时刻,他希望普京能在这个时候挑起大梁。
当叶利钦把“核钥匙”交到普京手上时,他对普京说了一句话:“请照顾好我们的俄罗斯。”
在普京之前,俄罗斯的政局经历过太长的动荡了,俄罗斯人无比希望自己国家能出现一个强硬的*,把一切糟心事都摆平。
所以,普京的智囊团也配合民众的想象,努力地去打造普京硬汉的形象。
就在电视向全国人播放代总统普京的新年问候录像时,普京又马不停蹄地亲自开着苏-27飞机飞到车臣视察。
着陆之后,普京是穿着飞行服戴着头盔和前来迎接的官员握手的。还在视察军队的时候号召士兵高呼三声“乌拉!”。
这个举动让普京圈粉无数,不少士兵情绪高涨,仿佛都回到了苏联时代。
2000年,普京毫无悬念地当选总统。
6
刚担任总统的普京,同样也面临很多难题:
首先是国内的工业问题,解体后8年时间,俄罗斯的工业生产累计下降了46%,农业生产下降了40%。
国家预算年年都是赤字,政府负债累累,再加上连年政局的动荡和1998年的金融危机,俄罗斯的消费品价格8年间共计上涨了6168倍,而民众每月的平均工资只有30美元。
同时,解体之后,不少官僚借着俄罗斯体制转型私有化的过程,野蛮地掠夺国有资产,腐败横行。
当时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丘拜斯,闹出过这么一个丑闻:他们5个政府高官一直以努力推行私有化而名声在外,丘拜斯本人被称为“私有化之父”。
结果,他们一起写了一本书叫《俄罗斯私有化史》,这本书只有9个印张,但稿费足足有45万美元,平分下来每人9万美元,每个字72美元稿费,算起来比诺奖得主单字价格还高。
之所以这本书稿费这么高,是因为当时俄罗斯国有电信公司在拍卖自己的股份,奥涅克西姆银行参加竞拍,这个银行行长认识丘拜斯,丘拜斯让他赢得拍卖,他报出天价稿费报答丘拜斯。
笼统来说,普京面对的俄罗斯,就是内有一群硕鼠在挖国家墙角,外有西方国家在等着吃肉。
普京唯一的优势,就是他在解决车臣问题时建立起来的威信。
要对付这些硕鼠,首先就要*最大的立威。
普京还在当代总统的时候,就敢拿克里姆林宫的人开刀,直接免除了叶利钦女儿季亚琴科“总统顾问”的职务。
因为在叶利钦时代,寡头们就是通过塔季扬娜和克里姆林宫影响国家经济的。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有七大寡头,这些人有了钱就飘了,把手伸进国有企业管控的事关国家民生的领域不说,还各种干政。
正式当选总统后不久,普京就直接向寡头宣战。
在普京当选的半年内,七大寡头的首领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就被俄罗斯总检察院以诈骗和盗窃罪率先拘捕。
古辛斯基控制了国内大量的媒体,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主动配合外媒攻击政府对车臣的政策,一度和政府的媒体成抗衡之势,资深带路党。
随后,俄罗斯前首富别列佐夫斯基被指控金融诈骗和贪污,于2001年移民英国寻求政治庇护,他在叶利钦时代就一手操控了5位总理的上台和下马,在普京上台期间也帮助过普京,但别列佐夫斯基作为商人,在普京当总统之后还想干政,普京毫不犹豫选择处理他。
2003年10月25日,俄罗斯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被逮捕入狱,他侵吞国有资产尤科斯石油公司,还想把尤科斯公司40%的股份卖给美国埃克森。
伴随着他的入狱,叶利钦时代的七大寡头宣告落幕。
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寡头运动,让普京给国内的资本家立了一个规矩:
你们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营,但决不许干政,更不许和国家抢夺重要领域经济控制权。谁不同意,谁就要付出代价!
同时,国际政治上,普京吸取了叶利钦时代的教训,不再无底线亲近西方,而是和东西方都保持接触,该和西方博弈的时候就坚决斗争。
2001年,美国自己也发生了911事件,反恐在美国国内也成了民众的共识,他们不能再恬不知耻地支持车臣了。
没办法,西方媒体马上横跳,夸奖普京在车臣问题上的处理,就当以前的话自己没说过。
同时,随着油价的慢慢回暖,俄罗斯多年崩塌的经济慢慢稳定了。
7
从内忧外患的局面下把国家稳定住,普京在民众心里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普京的团队也顺势给普京继续打造“网红硬汉”ip形象,这让普京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无比稳固。
比如那张“普京骑熊”照片,大家都知道是P的,原图是普京在西伯利亚骑马的照片:
但俄罗斯官方不但不辟谣,反而故意迎合这种形象,在艺术会展上推出了普京熊骑士手办。
为了维持这种硬汉形象,团队还不断让普京去各种场合摆拍,持枪啊、开飞机啊、开坦克啊、练柔道啊、玩赛车啊、飚摩托啊,等等等等。
不得不说,普京背后的团队给普京打造的人设是非常圈粉的。
几次大选,普京的支持率都稳定在70%以上,神曲《嫁人就要嫁普京这样的人》风靡俄罗斯。
甚至到后来,普京这种形象传到国外,还收获了不少他国民众的喜爱。
日本一度极为流行普京的写真日历,销量第一,超越羽生结弦卖断了货,相反安倍晋三的反而没什么人买。
普京执政二十多年,给俄罗斯找回了不少曾经的精神,让俄罗斯没有再次分裂,居功至伟。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罗斯工业能力的退化和经济的萎靡,是谁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普京兢兢业业20年的成果,算是对得起叶利钦当初的嘱托了,让俄罗斯稳定了下来,更多的富国强兵,普京也做不到了。
俄罗斯现在仅剩一艘航母库茨涅佐夫号,结果在维修的时候还起了火:
俄罗斯的隐身五代战机苏-57,也因为经费和技术原因迟迟没能量产,2020年交付前还摔了一架。
经济上,俄罗斯挺住了欧美的围攻,但也只是从奄奄一息恢复到了半死不活。
俄罗斯的出口贸易,大部分都是石油、天然气、木材这些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品,经济总量只相当于一个广东省,网友戏称“伪装成国家的大号加油站”。
更让普京担忧的是,在他之后,俄罗斯再难找到一个这样有足够威信的强势*,可以压服国内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了,如果普京不在之后,俄罗斯这首已经千疮百孔的巨轮,还能开往何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