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遭遇全面差评,官博“发疯”导演道歉,这锅谁来背?

《上海堡垒》遭遇全面差评,官博“发疯”导演道歉,这锅谁来背?

首页枪战射击末日幻想妖塔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04-27

上映三天票房仅过亿,豆瓣评分一路跌至3.3,导演滕华涛怎么也没想到,他六年磨一剑的“小学毕业作业”会得到如此的结果。

网友展开了花式吐槽。“华语科幻电影或始于《流浪地球》,止于《上海堡垒》”更是流传甚广的一句评价。

扑面而来的负面评价和低迷的票房,都让导演滕华涛、原著及编剧江南、两大主演鹿晗和舒淇成了网友炮轰的对象。

8月10日深夜,《上海堡垒》官方微博忍不住一口气“烂片四连问”,最终还是得删文道歉。

导演滕华涛坐不住了。11日上午,滕华涛发布“道歉信”,称他看了评论,发现批评是最多的,“我清楚,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报,但我不会因为这一次没有回报,就不再努力。”“很难受,但这就是一个没有做好事情的人,应该有的感受,我会记住。希望还有以后,也希望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越来越好。”

▶▶“捆绑”中国科幻,目标群体定位错误

《上海堡垒》的一大问题,是在科幻和爱情之间摇摆不定,以及“硬核科幻”的定位。

早在《上海堡垒》上映前,导演就喊话,呼吁大家给“中国科幻”更多信心。

电影剧情概括为:

讲述了未来世界外星文明突袭地球,守护人类希望的最后一站在中国上海打响的故事。

再看看它创造了多少“之最”:首部聚焦于国内主要城市的外星入侵反击战;首个以自有城市拍的科幻片;华语电影第一次做“沉没城市”的设计等等。

滕华涛和主创团队在介绍影片的时候,强调全片一共有将近1600个特效镜头,占据全片镜头总数的90%。在特效场景搭建和概念造型设计等方面,主创耗费了1300天进行准备。

总而言之,意思就是,特效特别牛,影片特硬核。

这样的宣传也就决定了它吸引的观众,除了鹿晗粉丝外,还有大批科幻电影迷。

大家是抱着“它将是下一部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心态来的。但是,走进影院后不少人大跌眼镜:原来看了个情窦初开的暗恋故事。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太大,为《上海堡垒》的崩盘带来一记重拳。

但实际上,原著的内核就是个纯爱故事,只不过故事发生背景在未来。正如原著后页里所说的,“这是全世界最热血的末日地球保卫战,但这也是全世界最孤独的爱情科幻故事。”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如果老老实实按照原著的感情线拍,宣发就说是末日下的爱情电影,口碑也不会烂成现在这个样子。”

▶▶太注重视效,形式大于内容

一定是宣传的锅吗?不尽然,因为影片本身无论作为科幻片还是爱情片似乎都不尽如人意。

拿科幻设定来说,网友的一大槽点是,对于“未来”完全没有交代清楚,从电影开始的那句“若干年后”,就一直让人处于一种“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要往何处去”的蒙圈状态。似乎主创有个误解,认为把特效做得炫酷、有外星人,就是科幻片了。可背后的世界观和精神内核却没有考虑清楚。特效花多少心思,但故事题材等立意不明,无异于买椟还珠。这方面的前车之鉴是《九层妖塔》。

网友还指出,片中有大量情节上的硬伤:

如“遗物盒”是死后留给亲人开启的东西,结果却需要江洋本人指纹才能打开,这样等同于死后开证明却需要本人到场一样。

又如鹿晗都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喊出“向我开炮”了,居然还能活着回来,相当于《流浪地球》中的刘培强撞完木星还全身而退。

滕华涛以擅长爱情片闻名,他擅长的就是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刻画,但他这方面的特长却没能在《上海堡垒》里发挥出来。

对于此片,网友批判的矛头还有演员、造型和表演。特别是梳着韩式分头的主演鹿晗,身着军装的样子被吐槽没有军魂。而对不上口型的配音也让人连呼出戏。

《上海堡垒》上映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全民欢乐大吐槽,更有人称它有可能反向“超越”《逐梦演艺圈》。前后不搭的叙事逻辑、塑料质感的特效、无代入感的演技等等,都是观众批评的对象,而从一部电影的组成元素来说,它没有任何亮点可言了。

▶▶【快评:它是“流量思维”彻底*的象征】

滕华涛在11日的“道歉信”里引用了这么一句话:《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这句话略显严重。中国科幻电影刚刚迎来新纪元,未来仍有值得期待的空间,《上海堡垒》只是帮大家试了一次错而已,它真正关上的是流量明星扛鼎商业大制作电影的大门。

目前《上海堡垒》仅过亿的成绩足以让众多流量艺人颤抖。有人拿鹿晗的6000多万粉丝算,每个粉丝拉上朋友一起,将有12000万张电影票,如果每张电影票30元,《上海堡垒》票房起码会有36亿。不过,账不是这么算的。

尽管导演滕华涛一直澄清邀请鹿晗是出于对他的“少年感”的看重,而非流量,但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点。《上海堡垒》的制作周期是相对较长的,据说是在2013年开始筹备,当时流量市场一片繁荣,观众的口味还没被好电影养刁。然而这六年的时间里,整个电影市场已经开始去流量化,一部部“流量”出演的商业烂片,让“流量 大IP=烂片”的公式广为流传。正如有人评价的,《上海堡垒》想靠流量赚钱,就要承受不喜欢流量的观众投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堡垒》是“流量思维”彻底*的象征。

【撰文】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林可依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