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电影的一大突破之处,就是改变了港产枪战电影传统的叙事格局。在他的镜头中,枪械不再是火爆激烈的*人武器,更像是侠客们手中的宝刀利剑,也是男人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密码。当年为走向国际市场,杜琪峰拍摄了“枪火”系列第三部——《复仇》。也许与《枪火》和《放·逐》相较,本片并没有什么突破和创新之处,但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杜琪峰这样做。但影迷们仍然可以通过电影感受到男人们拔刀相助、舍身取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复仇》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也无需多么复杂)。一个沉默冷峻的法国男人费兰斯(约翰尼·哈里戴饰)为了替女儿复仇,便孤身一人来到了澳门。他拥有迷离而坚定的眼神,少言寡语、目光深沉地游走在这个光怪陆地的陌生城市。
虽然影片风格简约,但却绝不简单,随着阿鬼(黄秋生)、肥乐(林雪)和阿柱(林家栋)的出现,紧接着便是一场赏心悦目的宾馆猎*。杜琪峰用行云流水的剪接技巧和动作设计,让银河映像的影迷们大饱了眼福,同时一个法国男人和三个中国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也由此铺展开来。
在宾馆这场戏里,杜琪峰通过缓慢的平移镜头再次展现了四个男人静止般的群像。在逼仄的空间里,平静的对峙中却暗藏着凌厉的眼神交流,冰冷孤傲的墨镜却压抑不住内心的暗潮涌动,不期而遇带来的种种可能性萦绕在几乎快要令人窒息的空气中,四个男人仅用沉默就完成了第一次交流。按照银河惯例,接下来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得很酷。
四个人的第二次相遇,由费兰斯跟踪阿柱前往地下通道而引发。这一次的会面,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这场戏可以视作《枪火》中荃湾商场大战的浓缩版本——杜琪峰再一次运用了经典的景深和运动镜头,而人物、空间和摄影机的调度也在这里做了更抽丝剥茧般的展示,加上忽明忽暗的光线营造,让紧张的对峙气氛喷薄而出,也有了极强的形式感和观赏性。
当然,本片杜琪峰一次集大成般的自我展示,它又怎么能绕得开“枪”呢?四人在第一次共进午餐时,“枪”的话题贯穿始终,一场组枪大战,虽然没有对白,只有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但此时此刻的阿柱和费兰斯却完成了最平静但却最入心的交流。其实男人之间的情谊从不需要过多的话语来诠释,几声会心的微笑、几句简洁的对白,哪怕是一枪被击碎的飞盘,也可作为他们结盟的讯号。
而真正“以枪会友”的场面出现在黄昏的郊外,在阿鬼表哥的帮助下,费兰斯找到了一支“双鹰”。四个人站在秋风摇曳的荒草中,他们用子弹让前方的一辆自行车保持前进,这里和《枪火》中经典的“踢纸团”一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人物内心的试探和角力。虽与《放·逐》有着近乎相同的人物站位、镜头角度、飘逸的枪火和潇洒的举枪动作,但此刻却多了一个属于男人的乡村吉他旋律,使影片第一次有了浪漫而悲壮的意境。
随着剧情的发展,一切真相昭然若揭。原来三个凶手是阿鬼、阿肥和阿柱的老板派来的手下,这场谋*也是由他亲手策划,此时电影的命题终于浮现——忠诚还是背叛?忠诚谁?又背叛谁?影片最后,这个法国男人已被同化,只是为了三个他忘却的最好的朋友,像个男人一样去追讨血债血偿。承载着死亡命题,《复仇》安排了全片最为赏心悦目的终极枪战。三兄弟在垃圾场一起抽烟、开枪、报一死战的场景,颇有着乔峰三兄弟在少林寺喝酒,对打丁春秋等武林高手的意境,场面震撼人心,热血沸腾。尽管收场有些瑕疵,但空旷的垃圾场和众多的敌方人马形成强烈的比对,很有古装武侠片的味道,足见杜琪峰对大场面掌控的深厚功底。纷飞的纸屑、穿梭的子弹、喷薄的鲜血,宛若一场华丽的死亡之舞,原来绝路也可以是鲜花怒放,原来面对死亡时竟也可以沧海一笑。
也许本片和杜琪峰其他作品相比,知名度并不算太高,甚至上映之后被影迷认为是一部“滑铁卢之作”。但笔者认为它仍然没有失去银河映像电影一贯的高水准。本片究竟是经典,还是一部平庸之作?不知道各位看官又是作何评价的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