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风满楼
枪支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决定一支军队的建设质量,而一把好枪是造出来的,更是经过千万次实验打出来的,比如中国95式突击步枪经上万次研究论证才定型,再经上万次试验场试射弹道论证才编配部队,可谓历经百炼。
▲中国特警95式突击步枪射击训练
如果说一支名枪的诞生设计团队是核心,那么最后为枪支颁发"准生证"的试射员更是功不可没,他直接决定这把枪的准头,寿命参数和注意事项以及改进方向。
▲中国某自动步枪测试结果:24支枪,每支打一万发,共出现70次故障
枪支试射员不仅懂行,还需技艺精湛,这一行业全国不足百人,而年仅56岁的庞方跃就是其中的一名翘楚。34年来他一直从事枪支试射工作,试射枪支累计超过100万支,打完的子弹更是可以铺满4个足球场,甚至任务最重的时候,每天试射上万发子弹,能在离枪靶1500米的地方击中靶心。
▲庞方跃正在进行枪械检测(图片来自网络)
庞方跃出生于1963年,1985年时年22岁的他从老山前线转业回重庆,对于这样一位曾经参加过老山、者阴山防御作战,对手里的枪有着特别感情,又加上对射击热爱的老兵来说,退役后首个选择就是到建设工业枪支建造厂成为一名枪支试射员。庞方跃是西南地区鼎鼎有名的射击能手和枪械精度调校专家,多次被重庆及周边地区武警、部队及研究所等聘请,参与射击培训、试验工作。多年来为企业和部队培养了数十名优秀射手。
▲老山作战资料图
▲老山作战打出了我军军威
庞方跃所在的这家工厂,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兴衰。188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广东石门筹建枪炮厂,1890年该厂迁至武汉汉阳,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汉阳兵工厂,也是中国近代24家重点军工企业之一。工厂在抗战烽火中辗转搬迁到重庆,发展成为今天的建设工业。从新中国成立第一天起,建设工业和国家的命运就紧密相连。
▲汉阳兵工厂遗址
枪支试射员可以免费不计量的消耗子弹,这份工作听起来很酷,但环绕在他们身边的是身体的疲惫、射击的噪音。在上个世纪80年代,没有耳塞和耳罩,试射员只能用一团棉花塞住耳朵,抵挡射击时所产生的巨大噪音,还时不时的松动掉落,没过几年他就发现自己的听力大不如从前,但仍旧没放弃。
▲解放军"射手王"胡爱军试射某型轻机枪
在热爱的岗位上,庞方跃兢兢业业,工作量从每天试射200支、300支,逐渐增加。如果遇到耐久性测试,需要一次性射击1万多发子弹,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限挑战。
▲国外对突击步枪的饱和型测试
枪支试射员不仅会打枪,还要会揣摩枪支的性能。在某步枪产品研制过程中,庞方跃参与了上下机匣结构技术攻关,解决了上、下机匣松动影响射击可靠性难题,为该产品大批量工程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还针对该产品特点,提出了多项技术方案,将该产品的点射精度水平提升约30%,为该产品在军队顺利装备奠定了基础。
▲中国95式突击步枪试射性能检测
他还针对某型枪点射精度要求高、产品出厂交验不易的问题,提出了点射精度操作正、拉、挺、抵、塌五字方针,并形成详细的操作规范,指导日常射击生产,使之后的产品交验合格率达到100%。
▲枪支试射弹道点统计
大国工匠体现大国制造,正因为有了像庞方跃这样的大师才有了中国轻武器发展卓越成就,为这名退役军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