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7-9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附单元练习电子版)

部编版7-9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附单元练习电子版)

首页枪战射击死亡荒地幸存者中文版更新时间:2024-06-14

知识点

七年级

第16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①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②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③概况:200年,双方在官渡决战,结果袁绍被曹操击败。④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⑤曹操取胜的原因:政治上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组织屯田;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2、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③过程:曹操中了黄盖的诈降信,曹军的船队和岸上的营寨被烧,结果曹军大败而归。④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看《三国鼎立形势图》,知道: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 金点子 用简易图示法记,如:三者的关系是有战有和,三国鼎立 】

4、三国经济的发展: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②孙权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③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综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220年

洛阳

曹丕

汉(蜀汉)

221年

成都

刘备

222年

建业

孙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 魏灭蜀 。

2、266年,司马懿的孙子 司马炎 (晋武帝)建立 西晋 ,定都 洛阳 。280年,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3、 八王之乱 :①原因:西晋统治腐朽;诸王手握重兵;晋惠帝昏庸无能,诱使诸王争夺中央政权。②经过: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③影响: 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形成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

4、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①背景: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不断内迁。②分布: 氐族和羌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匈奴族和羯族 由此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 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5、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成汉 ,总称为“ 十六国 ”。

6、前秦的崛起:① 前秦 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② 氐族 的皇帝 符坚 汉文化修养很高。③任用汉人 王猛 为丞相,锐意改革,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317年, 司马睿 建立 东晋 ,定都 建康 (今南京)【 金点子 王与马,共天下,指司马睿能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

3、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4、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都城均在 建康 ,统称 南朝 。

5、南朝的统治: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 在位时,社会比较安定。 梁武帝萧衍 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南朝从此处于劣势。

6、江南地区的开发:①秦汉时期的江南: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②开发的原因: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少战乱,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南下民众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③表现:农业方面,开垦荒地,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南朝时的 建康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④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妙招巧记】绘制图示,明确两晋南北朝的更迭与对峙的状况。图示如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淝水之战 :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 前秦和东晋 。③结果:前秦军队军心涣散,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④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金点子 相关典故了解淝水之战: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

2、439年, 北魏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简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答:内容:①迁都: 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 在朝廷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 作用:这些措施,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金点子 歌谣记忆:北魏有个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大计,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学汉礼。卑汉联姻受鼓励,民族融合大统一。】

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①表现:经济上,各族人民和汉人错居杂处,相互学习生产技能。政治上,学习汉人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舞蹈受到汉族人的喜爱,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②特征: 北方各民族出现了大交融 。③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点子 对比记忆: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土地肥沃无人垦,雨热充足也闲置。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迁江南,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 贾思勰 撰写的《 齐民要术 》,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

2、 祖冲之 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办法,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制订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大明历 》。他还擅长机械制造,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3、 东汉 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① 锺繇和胡昭 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钟繇独创 楷书 书法,刚柔兼备,后人称他的楷 书为绝世之作。②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是东晋的 王羲之 ,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 兰亭集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 书圣 ”。③北魏时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④东晋的 顾恺之 ,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4、南北朝时雕塑艺术的代表是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知识综合三国两晋南北南朝时期的科技文艺成就

类别

代表人物

代表作或主要成就

农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数学

祖冲之

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书法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绘画

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附中国朝代变迁表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夏朝

公元前21世纪

阳城

南北朝

北朝 南朝:宋、 齐、梁、陈

商朝

公元前16世纪

毫或殷

杨坚

581年

长安

西周

周武王

前1046年

镐京

李渊

618年

长安

东周

春秋

周平王

前770年

洛邑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战国

秦朝

嬴政

前221年

咸阳

北宋

赵匡胤

960年

东京

西汉

刘邦

前202年

长安

南宋

赵构

1127年

临安

王莽

9年

长安

忽必烈

1271年

大都

东汉

刘秀

25年

洛阳

朱元璋

1368年

应天

曹丕

220年

洛阳

皇太极

1636年

盛京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2年

建业

西晋

司马炎

265年

洛阳

说明:明成祖朱棣、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东晋

司马睿

317年

建康

知识点

八年级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赛先生”

③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

5.评价:①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经过

(一)爆发:

1.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三、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①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四、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意义: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

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

1921年7月,上海——嘉兴南湖游船

代 表

*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

标 志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4.中共二大:

(1)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

(2)主要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措施:设立中国劳动组合*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成果: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3.顶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4.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知识点

九年级

第12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根据我国的文献记载,1世纪—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30多个曾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他们都是经由朝鲜半岛来到中国。

2.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编入织棉部、锻冶部等。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对武士而言,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这种价值观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第13课 阿拉伯帝国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2.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宣扬安拉是独一真神,凡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天堂,否则堕入地狱。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决定。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如潮水舨涌出半岛。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他们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2.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地方设总督,但税收与司法权直属中央。

3.从9世纪中叶起,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长达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三.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单元练习

七年级

单元练习

八年级

单元练习

九年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