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航线”上的莆田勇士

“死亡航线”上的莆田勇士

首页枪战射击死亡航线更新时间:2024-04-26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条航线,被称为“死亡航线”。

它是“驼峰航线”,二战时期美国陆军空运部队和中国航空公司联合开辟的一条空中运输通道。因所经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1942年,滇缅公路失守,援华物资进入的唯一通道被封锁,整个中国成了巨大的围城。绝境中,中美两国的飞行员们,在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之间,开辟了从印度阿姆萨邦到中国昆明的“驼峰航线”。

飞越“驼峰”对于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式的航程。飞行员要驾驶着载满货物的飞机,在暴雨、大雪、高空风、强风暴、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变幻莫测的气流中飞行,气候恶劣时,飞机通信全无,身如沧海一粟。

从1942年至1945年,609架飞机坠毁、1500多名飞行员葬身峡谷,他们前赴后继,如燕子衔泥般地把85万吨军需物资运进国内。其间,平均两天就会有一架飞机坠毁。在长达800多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到处都是飞机的残骸。

在这条航线上,有三个从哲理中学走出的飞行员——陈鸿恩、陈鼎峙和游德清。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鸿恩作为“驼峰航线”的中方副主管、最早飞越“驼峰”的飞行员之一,担任航线首批机长,为中国抗战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他和女婿游德清、侄子陈鼎峙均是哲理中学毕业生,在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后,回国参加抗战。作为飞行员,他们执飞了最艰险的“驼峰航线”,三人于万米高空之上,并肩作战。

1945年1月6日的深夜,一场罕见的特大风暴席卷喜马拉雅上空。当时,飞行员们正在穿越“驼峰航线”,一时间,涌动的求救电波、电台中声嘶力竭的呼喊、死亡的恐惧……充斥着整个夜。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10多架飞机消失在冰川雪峰之上,人员无一生还。陈鼎峙就在那晚的飞机上,长眠于风暴和雪山之中,最终没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20世纪的中国,在风起云涌的激荡岁月里,走出无数忠心报国的时代英雄。在那座偏居一隅的哲理中学,数以百计的学生投笔从戎,舍身报国。可以说,哲理中学是中国革命在莆田的一个缩影,更是百年莆田的教育丰碑。

(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陈汉儿 通讯员:林春荣 游晓璐 编辑:周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