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在作家助手看到了阅文的讣告,对于这个消息真的很让人难受,希望天堂没有痛苦。
起点白金大神格子里的夜晚
起点白金大神格子里的夜晚 《作者的自我训练历程》
主讲:格子里的夜晚
代表作:间谍公司 大陆图腾 理想国战记 灵界代言人 过渡诠释 数字生命 野性之心 时光之心 暗房 修仙科学院
个人简介:原名刘嘉梭,1999年以一篇《物理班》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免试直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科基地班学习。和陶磊合著的作品有《高三史记》。小说《物理班》是其成名之作,曾被《小说月报》等广泛转载。1999年10月至2002年2月,历任《萌芽》刊中刊《惊奇》版块主编,《萌芽》本刊小说组发稿编辑,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助理,并独立组织编辑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特色作品选》系列6册。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于《上海一周》报社担任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参与多个主打选题的策划、采编工作,累计发稿10余万字,图片70余张。现任《文学报》编辑等职。
————————以下以第一人称————————
一个作者,不管目前的成功与否,本身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成长路线。每个作者的都会因为自己本身的知识积累,对于写作的理解,对于写的内容的体悟和目标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而写作,以及写作中和方方面面的交流,中能够得到的各种反馈,会不断促使一个作者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大部分时候是正面的,一个作者会因为写得比较多,越来越多而变得圆熟。
圆熟这个词说不上是褒义还是贬义,但总体是偏向于褒义的。基本上,这意味着作者写东西的时候,可以比较正常地写出自己脑子里想到的那些东西,而不至于卡在种种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也意味着作者可以比较自如地使用各种语言文字工具来写作,会越来越少地出现各种基本的语法、表达上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写作本身是来源于大家对文字的理解,口头语和书面语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为了传情达意。那么,基本上能读得比较流畅比较顺的东西,一般没什么语法问题。逻辑和表达上的问题是另外一回事。这种写作中的流畅、顺利,不断靠着本能去规避各种语法问题的感觉,基本上也就可以称为语感了。
而表达,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指的更多的是写出来的东西里的内容。这种内容的建构,都是立足于作者自己的知识、常识、以往的各种历练积累等等,这些,逐渐构建成了一个作者的知识层。作者自然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层没问题,才会把一些东西写出来给人看的。这部分的知识和常识,其实出现各种错漏的机会不少,毕竟谁都不可能掌握所有正确的事实。但是,读别人的东西读自己的东西,经常也会觉得这里或者那里不对劲,这也可以划分在语感的范畴里,不过比起语言文字方面的语感,对表达的判断更难,更高端一些。
一个作者的写作,只要积累到一定的量,基本上都会不断磨砺作者的语感。很少有例外。少数例外,大概是一开始就没找对写东西的时候要学习、模仿的对象。然后,就一点点滑下去了,再也回不到正常的状态。这种悲剧这些年很少发生了。
对一个刚刚开始写作,刚刚有了一个基础的写作目标的作者来说。语感的磨练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历练了。
一个作者,只要能够在读自己写的东西的时候能发现问题,在读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能发现问题和亮点,感觉上就入门了。而语法、表达上的大部分问题,只要能发现,修改起来非常简单。而在开始写作的初期,能做到规避各种语法和表达的错误,基本上就足够了。
那么,归结到这个问题上:语感怎么训练?
语感这回事,一方面是需要不断阅读,需要极大量的阅读来加深自己对于各种字词、桥段、文章的结构和逻辑顺序的体验,另外,就是自己需要不断尝试写各种东西,进行一些小型的训练。
我觉得,可以尝试的训练方法有几种:
首先是句式句型的训练。句式句型,大家中学阶段多少接触过一些,其实哪怕到大学的《现代汉语》课程里,基本上也没有深入太多,还是那套,无非是更复杂和专精一点。句式句型训练可以首先找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然后用一个简单句,不管是陈述句还是问句,写出来。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变形,比如主语是“我”的,可以变成怎么怎么的我。
然后,再变形一部分,比如宾语。逐渐将一个简单的句子复杂化。这个复杂化的过程中,会不断给这个句子补充新的信息,作者脑子里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这个句子,目标是变成什么样,想写一个什么场景、人物或者动态……然后在逐步扩展的过程中来检视,和自己最初的想法偏离多少。出现从句的,还可以把从句里的一部分继续扩展。大家可以看看,一句话扩展到什么程度,自己还能一眼分清楚主谓宾定状补的结构。基本上,成熟的写手,语感还不错的,可以玩到3层到4层的嵌套。也就是说,一句句子有可能能够被扩展到1000字上下。顺便一说:这种办法同时很锻炼灌水能力。
再把这个复杂的句子重新还原成简单的句式。这个还原的过程,不要看原来的稿子和记录,最好相隔几天来进行。经常会出现还原不回去的情况的。你就会对自己的想法再进行推演,看是哪里出了问题,对句子、段落,以及对情节片段的组织,也就容易加深理解了。这个方法比较暴力,语感弱的,会玩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来,但提高对句子结构的掌握,效果很不错。
另一个方法,就是内容仿写:找一个作者的作品,截取一段,大概几百到一千字的样子。看明白内容,然后自己照着这一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句来重写。这个训练最好有两个或者更多人以小组方式来进行,大家写完之后可以交换着把对方写的内容再仿写一遍,一轮轮下来,看看写的内容,和最初的稿子的意思相差多远。
这个同时训练语句语法和表达,是要求将内容尽可能简单准确地还原出来。这种训练也诞生许多有趣的内容。
不过,关键还是在于还原。做这些训练,一定要反过来去看看,到底为什么原来的内容一步步演化到最终形态的,以及如果还原回去会有多大的偏差。这个训练比较简单,但稍微要花点时间。
这两种训练,基本上都能在脱离教材指导的情况下,快速提高对文字、基本语法和表达的掌握。作者写作的时候,其实考虑太多语法是没有用的,基本上大脑也不会有这种回路。非常依赖第一反应,也就是语感。写作的初级阶段,我觉得关键在于,让语感成为本能,一眼扫过去就能知道一句话有没有毛病,毛病在哪里。然后,自然而然就会去解决问题,那么很容易就能有提高了。写作的基本问题能解决,没了太多毛病了,才谈得上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需要修正的毛病里面,也包括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对于成熟的读者来说,标点符号、自然段的划分等等,非常影响阅读。一个句号的停顿时间和逗号顿号是不同的。这个其实大家找找中学的一些语文课外训练,改改病句和标点,稍微练习一下就行。语感到位之后,这种节奏控制上的问题会逐渐改善。你读着读着自己觉得不对,自然会去改了。
现在的情况,这一关大家都基本能过。就是大家过关的程度不大一样,那些文字好的,多数基础就能解决好。在语法、字词乃至于表达的选词上,以及在节奏的控制上,细节非常精准。这就保证了作者脑子里想到的东西,能够原原本本地传达给读者,而不是让读者自己很容易读歪掉。这个,基本算是写作的基本功,以及在有了相当写作基础之后,微操级别的技巧了。
语感这一关大致能过了之后,我觉得第二个阶段其实才是每个作者最容易碰到瓶颈的地方:内容组织。
每个作者组织内容的方式都不大一样,其实,也体现了不同的文的取向。比如,小白文、文青文、技术流等等,可以轻易在这个环节上就辨识出来。小白文说是说白,但这个白其实是很有技巧的。
一段剧情,就比如扮猪吃老虎这种,不同的取向,内容组织的形态会完全不同。小白文的组织会比较简单直白:主角出场,反派出场,反派怎么嚣张,然后主角怎么踩,踩完之后周围的观众们是啥感觉,追求的是每个点都能明确、简单、容易理解,不给读者的理解设置障碍。
一个这样的剧情里,基本都是这样的几个节奏点。小白文能写好,难点就在于控制好这几个点的强度,反派嚣张的点到哪里为止,主角怎么踩?是踩一方面取巧,还是直接碾压?还是引入别的竞争资源?主角的踩,也必然要表现在读者都能理解的地方,不能太玄了,这样读者会觉得主角其实是回避了冲突,很软。同样,也不能踩过分了,因为踩人的机会,在小白文里其实非常多,一次踩完了,下次再用一样的踩法,读者就要烦了。小白文能写好,这种关键节奏和关键的“度”很关键。
这样内容组织,如果是比较文青向的,反而能有各种各样的技巧来玩。可以在节奏点里再进行细分,把一个个环节做充分,有时候甚至充分到一个节奏点本身还可以进行二次划分甚至三次划分。
比如《庆余年》里,范闲酒后直接抛出诗百篇的那段。其实写诗的那段可以进行二次、三次拆分来解析细节。写出第一首、第二首、第一百首的时候,整个剧情节点的力度是不同的。这方面,直接就把文气推到最高,推到怎么都压制不住的地步了,这个桥段就非常爽。不过,里面的节奏控制其实很难,对语感、情节段落的大小拆分等都很考验功力。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请阶段,推到了这个地步,这种梗就没办法再玩了。《庆余年》里,之后基本也的确没什么抛文章踩人的段落了。这个段落玩得太爽了,再玩别的也压不住这个,那还不如不写。
另一个可以拿出来讲的案例,我觉得是楚白《大冒险》里,主角程鹏完成三国无双世界的那段情节。这个推动的力度很棒,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从细微的节奏推动等方面,偏向于文青向的踩人段落,推荐去看江南的《龙族》,各种踩人逆转层出不穷,而且用过的梗很少反复玩。
内容组织方面,这种就属于能够明显体现不同的文风取向,体现作者对内容的判断的地方了。看别人的很多文,觉得很棒,很精彩的时候,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重复地去看看这段内容,看看到底棒在什么地方。今年,看得最爽的大情节,应该算是《赘婿》里,主角灭梁山的那一段《恶念东升》前后的一系列章节。大情节和小情节之间的关联,组织,堪称典范。
这几年里,其实因为网文小白化的趋势明显,这种功力派、炫技式的大段落,很少看到了。所以就感觉就会尤其强烈。
然后,看了别人的许多好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和判断。然后,再将学习的成果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去。内容组织的关键,无非是四个字:轻重缓急。
好的作者,在写一段情节的时候,会判断里面有多少个小的节奏点,每个角色、每个行动的权重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给与不同的关注度。所谓的流水账,就是对这种权重掌握不好,对所有的点都给与一样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然后,关键的有力度的地方出不来,莫名其妙的毛病就冒出来了。
同时,组织一段内容的时候,还要自己体会阅读的感觉,同时,揣摩读者的阅读感觉。
渲染抒情的时候,一定要缓,留够自己下笔的空间,铺够味道,也是留给读者足够的反应时间,去消化一段强烈的情绪。而写战斗的时候,就要自己控制了,有的要短促有力,简单到位就好,给人激烈迅捷的感觉,然后再找节奏进行铺陈,让节奏能够保持在适宜的档位,不至于失控。
写战斗的话,比较推荐的还是当年的老书。《异人傲世录》至今都是大场面战斗的典范。如果是传统文学的话,去搜下显克微支的一系列小说,大场面和小细节都很棒。还有,就是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内容组织上,还有个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科幻类、玄幻类,解释性质的文字经常会过,和内容的组织脱节,让人有种看说明书的感觉。这个的解决方法很多……比较粗糙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角色来解释,至少在网文里,这么玩基本足够了,可以回避掉很多麻烦的问题。当然,即使如此,也不要一下子 抛出太多解释性的内容,而是尽可能把解释性的内容和剧情推动组织在一起来进行。
比较巧妙的做法,则是从第一次开始有简短的解释开始,始终向读者提供比need to know多一点点的量。这样,基本上情节推动到大情节桥段的时候,读者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作者也就可以专心铺情节、渲染气氛,不必考虑太多别的了。
内容组织里,非情节的部分,其实都是在不断稀释情节的容量,写太多了,自然而然让人觉得水,觉得无聊了。这个,具体的情况还要自己掌握了。不过,科幻里面,请不要把末世流什么的当作是典范……末世流的原理啥啥基本属于口胡……
内容组织的部分,能够不断有主动的判断,去控制大情节、小情节,以及穿插各种梗,其实就算是很成功了。为什么香蕉、猫腻的文耐看,关键也就在于这个阶段。他们一边在很有力,很有节奏地推情节,一边不断补充各种渲染角色的性格特点等等的梗。这种“闲笔”看起来是和情节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不断帮助读者理解角色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这样的判断,帮着读者去为角色下一样的决定,自然而然,代入感强,细节丰富了。
养成内容组织的自觉,能够自如运用“轻重缓急”……很难的。不过,能够做到这一步,基本上不太可能混不到一口饭吃了。
这方面,训练方式可靠的不太多。而且,因为大情节小情节的组织,基本属于两个范畴,只能推荐大家多看多想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基本上能主动做到的人很少的“文体自觉”了。这个阶段很难具体说明到底是什么情况。比较注重个人的领悟。最简单的文体自觉,就比如写古代穿越的时候,文字朝着古风靠,营造半文言的感觉之类。
或者说,文体自觉就是要作者想明白,自己到底想写什么,写给谁看,写成什么样子大家看得爽之类。然后,一以贯之地在写文的时候注意相关的要素。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混搭有时候是一种很棒的写作调式和质感,比如张小花的那种,以现代写古人,就非常有感觉。(云中仙客)这个不是谁都可以表现出来的,错位感和碰撞。(华表)跨界的矛盾与差异,不对称的强势引发爽点,同一界内,战气9对战气7,毫无爽点,战气9对机械7,爆爽!突破认识的差异化引发期待感,改头换面后形成新的爽点。
这段时间,我在追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也很棒,差不多算是在仙侠文里完美融合了轻小说的调子。文体自觉这个程度,基本上就属于构建自己的写作风格了。这个……大概不算是能讲能练的内容吧。
好了……大致讲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