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倍努力,未必百倍收益?高手方法:“有效努力”的3个底层思维

百倍努力,未必百倍收益?高手方法:“有效努力”的3个底层思维

首页游戏大全暗房深入后室多人联机更新时间:2024-05-02

1年挣200万,5年就是1000万?

去年中旬,朋友的公司在沉寂几年后终于“爆发”了,一顿狂欢之后,他们做了一些事儿,如今刚过一年,就狗血淋头了。

前几年行情不好,朋友的公司一直处在摇摇欲坠的边缘,赶上国内移动终端暴增的风口,前年他终于逮住了一个好机会,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后,到去年中旬就挣了200万。

于是借着这个劲头儿,他又连续注册了两家公司,入手相同的业务内容,很快完成了在各个移动终端开发者平台的接入许可。

接下来就是为新公司招人,将原先的一个团队等比复制成三个团队。按照他们当时的想法,原话大体是这样:

“现在一个公司一年就能挣200万,为了分摊平台风险,三家公司一起做,最低目标是三家公司合计一年200万,那么5年下来就是1000万,应该没问题!”

如今才过一年时间,扣除人员、水电网、房租等成本后,三家公司合起来连100万都没挣到。

因为当时看到这个风口机会的人太多,在这个本就小众的市场上,涌进来了几倍的新人,远远超过了市场的自然增长,行业利润瞬间就被摊薄。

“事后诸葛亮”一下这个事儿,就会发现,这个商业规划实际上是陷入了“等量增长思维”的坑儿

将这一思维放之个人成长去理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至理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有什么不对吗?

也对,也不完全对。

百倍努力,未必就能有百倍收益

我们先来说一下“等量增长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以复制个体、重复个体、堆量个体的方式,谋求结果的同比等量增长”

不管是在农业生产,还是在职场日常,亦或是创业过程中,等量增长思维客观而又普遍存在。这是一种看起来很简单明了的增长逻辑,但是这个逻辑本身是有缺陷的,它很容易让人忽略“增长意外”以及“转换贬值”

举个例子,一棵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的年产量大概在300斤苹果,那么我只种一棵树时,就只能收300斤果子,卖给批发商一斤果子是2块钱,总收入就是600块。

但是我增加到10棵树呢?如果采用等量增长思维来推算,那样一年的产量就是3000斤了,收入也将增加到6000块。

但事实一定会是这样的结果吗?

当我举这个例子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代入“增长意外”和“转换贬值”的概念进行反驳了。

没错,当你增加到10棵果树时,假如在花期遇到寒潮或者在坐果期遇到了冰雹,产量必定会受到重大影响。

即便是足量收了3000斤果子,但是供过于求依然可能会导致收购价下跌,总收入未必能到6000元。

所以,一分耕耘,未必会有一分收获。转嫁到个人成长与成功的方法论上讲,则可以表述为另外一句话——“百倍努力,未必能有百倍收益”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还有必要那么拼命努力吗?当然要,因为任何事物的最底层逻辑都是不会改变的,“努力”仍然是大多数普通人进阶成功道路的最重要因素

真正的问题在于,高手之所以成为了高手,除了努力,他们还做了什么?

高手方法:“有效努力”的3个底层思维

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而言,任何一次升级,都是在经过一段近乎水平的前行后,突然来了一次陡升。

这就跟“蚂蚁爬台阶”类似,水平前进一段后,突然来一次垂直爬升。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蚂蚁并不是一直沿着45度的倾角匀速向上突破,现实中,也很难有人能以这样的方式取得成功。

高手晋级的模式,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遵循了“蚂蚁爬台阶”这种方式,我们将这种成长模型称之为“跃迁”

而在实现跃迁的过程中,水平前进的阶段并非是在等待不劳而获,相反,任何时候,“个体努力”这一足以改变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能量都不能被忽视,这也是所有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如何让“个体努力”更卓有成效,高手会在“更加努力”之前,完成对3个底层逻辑的认知转换,这既是视角的不同,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1、学会调用知识,远比记住知识更加重要

对于知识的获取到底有多容易,生涯规划师古典老师曾在其著作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我住在清华大学附近,从我家到最近的书店步行大概要30分钟,而我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查阅同一本书,大概只用了5秒钟。5秒和30分钟的区别,就是这20年来信息调取速度的差距——360倍。”

在这个信息爆炸、新知识日新月异又层出不穷的时代里,“博学”越来越难成为一个人向上作有效突破的必*技

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技巧性操作太多,以至于我们很难做到完全记忆或者全面掌握,因为这越来越不可能实现。

在现实中,我们实际要做的事情是解决问题。从这一点逆推一下,当我们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最需要的是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知识,而不必一定要先背诵完《疑难问题解答大全》。就好比遇到电脑蓝屏故障,我们只需要按照故障代码去检索原因并对症解决。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思维变化:人们的认知方式,从重视记忆的远古时代,进化到了调用知识的信息时代

知道知识在哪里,远比知道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除了储备学习最核心与关键的知识内容,对于其余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标签化”后,再“折叠”收纳,静待“调取”,以备不时之需。

高手,不重在记忆,而重在会调用。

2、善与组织联机思考,胜过独自冥思苦想

在我们从小到大受到过的教育中,或多或少都会被灌输一种成长理念,就是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在求职面试中,往往也常见一条招人标准,“需要具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单从概念来讲,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本质上都没有问题,这也是一种个人能力与价值的体现形式。

我在团队中通常要负责一些关于技术的前端事务,当我每次遇见一个新问题时,我潜意识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而是“别人一定也遇到过这个问题”,于是紧接着我就会打开网页或者掏出手机开始搜索。

或许有人觉得,你这样也太偷懒了,你自己没长脑子吗?其实这类似于上面提到的“调用知识”,但还不一样,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一种关于思考方式的演进,由个体“独自思考”过渡到群体联机式的“互联互通”

我认识一个字体界的大咖,他曾经为了研究彩色字体开发而独自探索了近一年时间,但成效甚微,直到他遇见一个和他一样的小白,事情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他俩交换了彼此之间最宝贵的也是仅有的一丁点研究成果,没想到却起到了互相启发的效果,接着你来我去,一个月的时间取得的进步超过了之前一年的总和。再后来,他又拿这部分进阶的成果与更厉害的大牛进行交流,结果一天之内他就彻底通关了!

这个与其他个*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组织内互联互通、联机思考的成长模式,其效率要远胜过独自冥思苦想

这样做,并不会让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只是不再“独自思考”而已。

当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开始寻求与组织联机思考,其思考结果的质量就会变得更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达成目标的能力就会不断跃升。

3、借势跨界的力量,远比只顾狂奔更重要

相比前两种思维的养成与实践,洞察跨界带来的变化,这个显然更有难度,因为当它开始发生时,往往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它的存在,甚至也很难看清它未来的真实影响力。

在关于摄影这件事情上,有几个有趣的时代瞬间值得玩味。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是出自柯达公司,但是柯达公司并未将其作为战略性技术变革,而是一直抱着胶片相机不放,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数码相机最终崛起,胶片被挤到了淘汰的边缘

不光是相机生产商,就连摄影爱好者也一度鄙视数码成像。胶片派视数码拍照为作弊玩法,因为数码相机的“傻瓜式”操作,让胶片派百年来探索积累的暗房技术、原始ps拼接技术瞬间变得没用。从心理上讲,确实难以接受。

但是时代注定要进步,谁也阻挡不了。你只能适应,无法回避。

在数码相机如日中天的时候,衍生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叫做卡片机,90后或许还听说过,00后估计都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儿。2006年那会儿,卡片机在国内一机难求,让出差日本的朋友帮捎一台佳能的卡片机回来,那是相当值得炫耀的事情。

可是很快,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了,虽然智能手机从来没把卡片机当成竞争对手,但是不到十年光景,卡片机几乎已难觅踪影

数码之于胶片,是从航天技术的一个分支中跨界来的,这个或许还只是技术的迭代。但是智能手机之于卡片机,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竞争,一场意想不到的跨界。

任何一项新技术或者新趋势的初次显现,往往都伴随着冷嘲多而喝彩少的局面,大部分不具备洞察力的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人云亦云,假以专家的姿态评点江山。

高手在努力前行的时候,并不会一直埋头狂奔。

跨界思维,会促使他时不时的慢下来洞察趋势,哪怕只是捕捉到行业内的一点小小的新变化,或许就会成为他实现跃迁的最后一块垫脚石。

正确的方法论,让努力更有价值

上面三个思维认知转换具体有什么用?再用三句话简单回顾一下:

①善于“调用知识”,把精力聚焦在更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②善于“联机思考”,能让你更快解决问题并获得成长;

③善于“借势跨界”,快人一步打造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机会貌似变多、实则竞争加剧的时代,个体的思维也要顺应时代的脉搏,寻求迭代和转换。

高手之所以能更快成功,除了本身很努力之外,一定还与对待“努力”这件事儿的思维方式有关,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行为实践,实践的结果可能会是天壤之别

正向思维可以放大个体努力的成果,但正向思维也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三个。同样的,等量增长思维也不是唯一一个带坑儿的“无效努力”模型。

有网友曾给我留言反驳“努力使人成功”这个观点,“这个时代谁不努力?人人都很努力,但是努力并不一定就能成功,成功还是需要机会需要人脉需要贵人提携才行”。

这很明显是一个不严谨的论断,我重点关注了前半段,为什么努力了还不成功?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也注定难有标准答案。

如果可以把“努力”的程度转换为卡路里或者脑细胞,普通人的努力所消耗的卡路里和死亡的脑细胞,未必就比高手的少,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高手付出努力的质量必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因为高手的方法论更加优质

以前我们常说一句话: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现在我们需要升级一下: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

一个90斤的80后瘦子,用文字打动自己;

宁与凡夫论短长,不跟砖家争高下;

点一下关注,于平凡中见真知,让每一天都充满向上的力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