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假课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假课文

首页游戏大全阿曼达和小羊更新时间:2024-06-15

前段时间,福州一8岁小男孩小冯对二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羿射九日》提出了质疑:前一段写着“河里的水被蒸干了”,可后一段又写到“他 (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那羿是如何蹚过去的?这个问题被小男孩的母亲何女士发到朋友圈后,立即就引起了广泛又热烈的讨论。

其实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小学或初中的语文课本里,就有许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科学或是逻辑的假课文,多年过去,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这些课文,又是否还相信着它们?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的时光,一起盘点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 假课文吧。同时也希望,大家在看过之后能够认清真相,不要再被一些自以为然的所谓“真理”所蒙蔽。

01 《最后一头战象》

这篇课文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一部中篇动物小说。作者在小说里提出了一个流传甚广的概念——象冢。象冢是埋葬一个族群的大象的地方,是大象的公共坟墓。传说每一只预感到自己生命即将终结的大象,都会在有限生命的最后几天走到丛林深处,沿着象道来到那传说中的归宿——象冢。

然而传说始终只是传说,这个说法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人类虽然发现过集中的大象尸骨,但背后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大象对于死亡来临的感应。有的是因为大象年老后牙齿脱落,不得不到水边寻找腐烂的枝叶,有的是因为自然灾害,不得不迁移到靠近水源的地方,还有的是因为盗猎者的猎*。

02 《斑羚飞渡》

这篇备受争议的课文同样是沈石溪的一篇小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群被猎人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族生存的机会,采用“搭桥”的方式让另一半年轻的斑羚摆脱了险境。

小时候,我们或许都曾被这篇课文深深打动过,可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课文里所描写的“斑羚飞渡”真的会在现实里发生嘛?毫无疑问当然是不可能的。文中的斑羚学名为灰斑羚。在了解过灰斑羚的日常习性后,你就会明白,现实中灰斑羚包括其它几种斑羚都不可能存在课文里所描述的七八十头的群体,更没有头羊一说。而且虽然动物确实存在利他行为,但一般也只存在于以下情况当中:一、双方是亲子关系,有着基因的传承,救助子女就是救助自己(如各种动物父母对子女的救助);二、双方虽不是亲子关系但基因高度相似,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复制,大家都是几无差别的兄弟(如蜜蜂、蚂蚁等);三、双方不具有任何血缘关系,但该生物却具有超强的社会性并已经在精神上高度特化,已经达到了可以用精神对抗本能的地步(如人)。很显然,课文中的斑羚群并不符合上述情况中的任何一条,那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这些日常根本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动物,能在穷途末路之际相互照应,并完成连普通人都无法完成(除非是专业体操运动员)的超高难度动作?

另外,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个体选择而不是群体选择。“飞渡”虽然有利于群体的永久延续,但并不可能进化出来,它违背了现代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03 《旅鼠之谜》

由位梦华所写的《旅鼠之谜》,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谜团。一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年增长几十万倍;二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出现种种奇怪的自*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三是旅鼠死亡大迁移,数百万的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赴海自*。

但事实上,2003年发表在期刊《Science》上的一篇文献证实,旅鼠并不会集体自*。旅鼠的繁殖能力确实很强,但远不像课文里说的一年增长几十万倍。在旅鼠繁殖的丰年,一个种族的数量能增长10倍。至于出现有些年份旅鼠数量急剧减少的状况,目前仍是众说纷纭,可能与天敌、食物、气候、季节等因素相关。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家旅鼠会游泳啊!

04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这两个成语我们再熟悉不过,都是在说我们要爱老、养老,孝敬长辈。乌鸦反哺出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禽部》:“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而羊羔跪乳则是出自古训《增广贤文》。

但是 ,有关乌鸦反哺的说法在过去除《本草纲目》中提及以外,再无任何其它证据出现。同时,包括《本草纲目》在内,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这种现象的科学解释方法。

目前,比较科学的解释是:乌鸦会在自己吃饱的前提下将食物分给其它无法独立获取食物的同类,这只是一种单纯的反射性行为模式,也是为了集体更好地繁衍下去,与敬爱长辈等一系列思想道德水平毫无关系。和乌鸦反哺一样,羊羔跪乳也只是由羊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先天性行为,和人类的孝道、感恩都没关系。至于感恩、孝道、敬爱长辈这些,不过都是人类自己强行脑补出来的戏码。

05 《华盛顿砍倒樱桃树》

《华盛顿砍倒樱桃树》是美国历史上关于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少年时期的一则小故事,最早是由传记作家Parson Weems写出来的。文中,年幼的华盛顿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把小斧头,为了测试小斧头是否锋利,就把家中的一棵樱桃树砍了。父亲回来后,非常生气,华盛顿于是就向父亲承认错误,并得到了父亲的原谅。由于名人效应的影响,大人们都会用这个故事教育小孩子要诚实、讲道德,这个故事也就随之广为流传了起来。

但是,考古学家发现,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帕拉汉诺克河边的陡壁上,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里曾经种过樱桃树。另外,这个故事除了 在Weems的传记中出现过以外,就再无别的证据了。无独有偶的是,苏联也仿造了列宁年幼时到姑妈家做客打碎花瓶的故事。

06 《尊严》

《尊严》一文主要讲述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西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当镇长杰克逊将食物送到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面前时,年轻人反问镇长是否有活需要他做,并表示如果没有,自己就不会接受这些食物。于是镇长就把年轻人留下来帮助自己打理庄园,两年后,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20多年后,年轻人成为了所有美国人都羡慕不已的大富豪,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不过,故事虽然很“正能量”,却也依然改变不了伪造的事实。哈默全名阿曼德·哈默,出生于1898年5月21日的美国纽约布朗克斯,是犹太人的后裔,在读高中时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笔巨额生意。哈默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曾涉及过很多完全不同的领域,如铅笔制造、酿酒、养殖良种牛等,每个行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直至最后投身石油业,成为主宰全世界石油业的几大巨擘之一。所以说,哈默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课文所说的流浪。而且哈默的先后三位妻子中也没有一位父亲是小镇镇长的女性。

据了解,《尊严》一文在1998年首发于杂志《涉世之初》,作者为李雪峰,后经《大众科技》、《意林》等多家刊物转载,于2004年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在2017年引发质疑后,人民教育出版社才回应称在新版教材中将不再选用。

07 《爱迪生救妈妈》

和《尊严》一样,《爱迪生救妈妈》同样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爱迪生7岁那年,某天他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待爸爸找来医生后,又因家里光线太暗无法进行手术,于是爱迪生就找来几个小男孩利用镜子汇聚油灯的光,顺利帮助医生完成了手术。

首先,课本上并没有标注文章的作者和来源,甚至就连好几个版本的《爱迪生传记》都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其次,爱迪生生于1847年,可是根据相关医学文献记载,世界上的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出现在1886年,也就是说,爱迪生7岁(1854年)的时候,根本就还没有阑尾炎手术。另外,借助油灯的光,也根本不足以做手术。所以说,这场穿越时间的“神奇”手术,也就只能发生在某些胡编乱造的人的脑子里了。

0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课文,与《爱迪生救妈妈》一样流传甚广。课文主要讲述了时值25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大学任教时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走上比萨斜塔,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证实了真理。

这个“比萨斜塔铁球实验”最早见于伽利略的学生维维亚尼所著的《伽利略传》(1654年),民国时期由国外传入,近几十年都被写入小学教材。但是伽利略在比萨大学任教三年(1589-1591年),实验做于1590年,而维维亚尼1639年才成为伽利略的助手,当时他才17岁。1638年以后,伽利略双目逐渐失明,并于1642年去世。所以维维尼亚根本没有机会亲眼看到他老师做的这个实验。

并且除了维维亚尼所著的《伽利略传》以外,这个实验再也没有找到其它任何相关记录。1909年,德国学者沃尔维尔(E·Wohlwill)就率先提出了质疑:“伽利略从未在比萨的著作中写过此事,后来的著作中也未提到。”1935年,美国学者库珀(Lane Cooper)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比萨斜塔》一书中大量举证,证明伽利略没有做过“比萨斜塔铁球实验”。

事实上,早在伽利略之前,就已有不少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理论提出了质疑,而在伽利略时代,也有多人在他之前做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理论的落体实验,甚至思想实验也并非是伽利略的独创。但只有伽利略历时多年,通过系统实验彻底解决了落体运动的问题,并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律。

09 《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篇课文原是一篇虚构的短篇小说,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后被收录于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八课(文章改名为《父与子》)、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十七课。文章主要讲述了在美国的一场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的危险,怀着坚定的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和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7岁的儿子阿曼达和13位同学的故事。

然而就是这么一篇赞扬父爱、感人肺腑的文章,却有着诸多的槽点。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课文开头写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是旧金山。2004年6月份版本,课文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嗯,1994年1月17日洛杉矶确实发生地震了,可是地震的时间是在当地凌晨4点31分,试问有哪个正常人会在凌晨4点半的时候还待在学校的教学楼里!2005年6月,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变成了“有一年”。2009年12月,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2012年,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的开头又变回了“有一年”。2016年,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所以,到底是哪年哪地发生了地震,请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而且这还不是这篇文章最*的操作,比更改地震发生时间更*的是,文章中儿子的名字居然叫做阿曼达。拜托,这可是个女子名呀!感情这位父亲是曾带着儿子做过变性手术嘛!

10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耳熟能详。它主要讲述了7岁的司马光在一次和小伙伴在后院玩耍的时候,有个名叫上官尚光的小伙伴爬到水缸上玩,失足掉落水缸之中,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小伙伴最终得救。

不过,事实上,司马光砸的可不是缸,而是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就曾指出,宋朝还没有烧造能淹没小孩的大缸的技术。这个故事出自元末阿鲁图的《宋史》,原文写的是“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要知道,瓮是瓮,缸是缸,二者是不同的东西。瓮收口而壁薄,一旦进去就很难出来,所以才会有“请君入瓮”和“瓮中捉鳖”这两个成语;而缸宽口且壁厚,对于小孩子来说也很难打破。所以说,把“砸瓮”误解成“砸缸”,完全就是翻译的“锅”。

11 《达芬奇画鸡蛋》

达·芬奇学习画鸡蛋的故事也是流传甚远,有画了2年半的版本,也有画3年的版本,还有画6年的版本。然而不论是哪个版本,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人为杜撰出来的。

达·芬奇生于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4月23日)-1519年5月2日,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均有显著的成就,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成为意大利“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关于达·芬奇的童年,整个史学界都知之甚少,已成为历史疑案。而且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过达·芬奇学习画鸡蛋的这段经历。

这个杜撰出来的故事,最早的起源很可能是因为“蛋彩画”(Tempera Painting或Egg Tempera)引起的歧义或者无知的想象。达·芬奇学画时,蛋彩画是正在欧洲流行的一种绘画样式。所谓“Tempera”,原指粘合剂,由于后来都用蛋黄或蛋白充当,用来“调和”粉状的颜料,于是有了“蛋彩画”的说法。所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很可能就和“蛋彩画”这一名称的以讹传讹有关。后来,油画才取代了“蛋彩画”,成为了主流绘画样式。

与此类似,浮力定律也不是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时候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也不是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或者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能研究出来的;瓦特也不是看到水壶里喷出来的蒸汽就发明出了蒸汽机,在瓦特之前,就已有蒸汽机的雏形和早期的蒸汽机,瓦特运用科学的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最终发明出了工业用的蒸汽机;爱因斯坦也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个只考一分的“笨小孩”,德国的考试成绩评分采用的是6分制,1分就是满分,3分中等,4分及格,6分是最低分,而且人家12岁的时候就已经自学欧几里得几何和高等数学了;李白也没有遇到一个非要把一个铁杵磨成针的老奶奶,直接用钱买或者用铁杵交换,可以得到一辈子都用不完的针,这个传说故事最早见于成书于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但传说始终只是传说,并非真实经历,而且有专家研究后指出,铁杵磨针的故事不仅附会在了李白的身上,道教的玄武大帝、佛教高僧昙翼都有类似的传说,只是因为李白的名气最大,所以才会流传至今而已。

12 《天火之谜》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752年,美国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利用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雷电的故事。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写着这么一句话:“我的书之所以声名鹊起,引起普遍关注,是因为达里巴尔和德洛尔两位先生在马尔利把书中建议的从云层吸引闪电的实验做成功了。”另一句话是“不久之后我在费城用风筝成功地做了类似的实验。”由于富兰克林对于整个实验语焉不详,所以没有人知道他所谓的类似实验是如何完成的。

事实上,同时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雷击致命(如格奥尔格·威廉·里奇曼),而且美国Discovery频道《流言终结者》节目在第四季第五集也利用实验证明了如果富兰克林真的把手靠近导下了雷电的钥匙,他就会被直接*死,根本不可能出现课文里所写到的“欣喜若狂地喊着我捉住‘天电’了”的情况。不过,尽管“风筝实验”存在疑点,但不容置疑的是,避雷针的确是富兰克林发明出来的。

13 《长城砖》

《长城砖》这篇课文收录于人教版(旧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里最有名的莫过于一名宇航员的一句话:“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据悉,“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这一说法最早来源于1937年荷裔美籍作家房龙所写的《地球的故事》一书,他在书中猜测:“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见的建筑物”。可是,地月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长城的平均宽度10米不到,在月球上看到长城,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好吧。

事实上, 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两名宇航员之一的奥尔德林就曾辟谣过,在月球上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人工建筑;另外,杨利伟和美国的NASA也曾证实,在月球上是看不到长城的。奈何民族自豪感却让人失了智,让这个误会流传甚远。好在,这篇假课文早已从小学课本里移除了出去。

14 《画杨桃》

《画杨桃》是岑桑写作的一篇文章,选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科书中。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样子,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模样,没想到遭到了同学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做事或看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或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去看。

这篇课文所要讲述的道理确实丰富,也很正确,但是,你是欺负这个班上的同学都没见过杨桃吗?杨桃,又叫阳桃、五敛子,英文名是Carambola,因为横切面如五角星,因此杨桃在国外还有一个比Carambola更响亮的别名——Star fruit(星梨,直译就叫星星果)。形如五角星,就是杨桃最大的特点。所以说,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怎么会被人笑呢,难不成班上的同学都是智障儿童?

15 《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是当代散文家林清玄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后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开始,写到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得出了“不只是种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结论。

据了解,《桃花心木》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也有说是写于1998年7月3日),当时作者回老家小住,在看到三层楼高的千棵桃花心木同时开花的景象后不由得回想起十几年前自己观看工人为桃花心木浇水的往事,心中无限感慨而写下了此文。

可是,这篇文章却存在着巨大的逻辑硬伤。

首先,作者问种树人到底什么时候来浇水,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都来浇水,桃花心木就不会枯萎了吧,结果种树人却说,自己浇水只是为了模仿老天下雨,而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取水生长,树苗自然就会枯萎,如果自己每天定时定量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总的来说,种树人就是在为桃花心木模拟一种大自然的环境。

但是,你的树苗就种在向作者老家租来的空地上啊,本来就要经受自然的风吹、日晒、雨淋,你还要模拟自然,这不是很多此一举嘛!另外,桃花心木枯萎,你确定不是你的养护方法有问题,没有按时浇水施肥造成的?自己身为林场的种树人,本职就是养育树苗,可现在非但没有把树苗养好,还硬是把“锅”甩给了树苗自身,这推卸责任的借口真是令人佩服!

其次,种树人种树用的空地是向作者老家租的,也就是说,种下的的这片桃花心木不只是用于美化环境,还要对外售卖。据了解,桃花心木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也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树,一株桃花心木树苗的价格从一百到上千不等。可现在树木还没长大,就已枯萎不少,这样做生意确定真的不会赔本吗?难怪文章最后写着“种树的人不再来了”,仔细想来,可不是嘛,做生意的本钱都赔光了,又怎么还会来呢。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名种树人并不是这片林场的老板,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这种智障又赔本的种树方法后来被老板发现,老板一气之下就把他给“炒”了。

简言之,《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无疑就是一篇赤裸裸的假鸡汤!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外,语文课本里还有着不少的假课文,诸如《一面五星红旗》、《与象共舞》、《悲壮的两小时》(原文标题为《宇航员之死》)、《小摄影师》、《陈毅探母》等等等等。它们不是违反历史事实、科学常识,就是违背了生活的实际情况和正常逻辑,就像是披着羊皮的狼,表面上是在向我们宣传真理,实际上却是在歪曲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知。

语文是交流文化与思想、传递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一门学科,课文的入选更应该严谨对待,小说固然可以虚构、虚实结合,但也应该尊重史实、科学、生活常识和正常的逻辑思维,否则就会引起严重的误解,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受到误导。不要忘了,我们所追求的“真、善、美”,“真”可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失了真的东西,无论再善,再美,那也永远都是假的。而且,语文课本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可这些课文本身就是虚假的、是不诚实的,这难道不是很讽刺吗?你让曾经学过或还在学习这些课文的学生又作何感想?

所幸的是,现在很多课文都已被出版社重新审视,不再出现在课本当中。

只愿语文课本能被认真对待,世间再无假课文!

(完)


看完文章,不要忘记分享给其他朋友哟!

我们,下次再见!

作者简介:萌萌,90后天蝎男;爱自由,爱生活,爱创作,擅长心理学。

*萌言物语

ID:mengyanwuyu

微博:@萌萌Kheano

感谢你长这么好看,还来关注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