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发热待查”病因如同破案

查找“发热待查”病因如同破案

首页游戏大全标本零更新时间:2024-04-29

这是沈大姐第7次因发烧住院。一年多来,她验血无数、做CT20多次,还有骨穿、PET—CT……几乎所有诊疗手段都做了,但持续发热的原因就是找不到。 去年3月,沈大姐开始发热,39℃持续四五天才好转,但一周后,高烧又来。反反复复,怎么也查不出原因。抱着一线希望,丈夫带她来到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这是典型发热待查,每周一的发热门诊总能碰到这样走投无路的病人。”接诊沈大姐的是感染科主任医师王晖,一个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高手。她说,“发热待查”是指发热时间持续3周以上,体温大于38.3℃,经过一周以上完整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的病例。如果病因迟迟不明,简单的发烧也会成为疑难杂症。她当即将沈大姐收治入院。 挑战思维能力 沈大姐厚厚的病史报告,王晖团队已烂熟于心。但要精准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检查。一听到还要做检查,沈大姐吓得浑身发抖,甚至出现紧张性高热,“真的做怕了。一是怕疼,二是怕花钱。”她家住在浙江德清城,此前半年已花了四万多进行治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沈大姐一家的抵触情绪在意料之中,但王晖说,一次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要在最佳时间做可靠的检查。王晖和责任医生、感染科赵钢德医生首先得到患者丈夫的支持,像哄孩子一样做沈大姐工作,最终沈大姐“点头同意”。检查结果相继出来,肝脏穿刺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但多年的临床经验使王晖感到,发热并不能用简单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解释。在感染科,看病如同破案,靠的不仅是经验,更挑战医生的思维能力。 2019年12月9日,感染性疾病及发热待查多学科会诊(MDT)再次召集,由感染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皮肤免疫科等专家进行讨论。“因淋巴结位置较深,取病理比较困难,建议患者复查PET—CT协助诊治。”诸葛传德主任建议。刚做骨穿没几天,现在又要取淋巴结检查,病人骨穿时惨烈的哭叫,她丈夫不会忘记。夫妇俩一咬牙商量决定不折腾了——回家过年! 找出真相,需多学科会诊 此时,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沈大姐的高热又周而复始,一见到王晖,她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王主任,救救我,我还在发烧,这次我一定听您的!” 沈大姐咬牙做了第二次PET—CT检查,结果提示:全身多发高代谢,淋巴瘤不能排除。一旦明确淋巴瘤,对患者及一个家庭来说将是沉重打击,王晖没有下定论,她还有疑点:若是淋巴瘤,去年三月发热至今,患者理应是疾病晚期。因此,再一次骨穿和淋巴结活检又摆在面前。 急转直下的是沈大姐突然出现嗜血现象,高热39℃至40℃,白细胞、血小板快速下降,全身淋巴结再次肿大,病情凶险,所幸抢救及时。沈大姐再次做了骨髓穿刺活检,结果为阴性,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王晖说,医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找到真相,需要更多“江湖高手”布阵合击。“这就是多学科会诊的目的所在。”4月27日,沈大姐免费参加第三次发热待查多学科会诊(MDT),多学科专家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肝炎。针对性用药后,沈大姐的体温很快稳定了,王晖主任开心地对她说:“这次你可以安心带药出院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